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窝李遗址在新郑县小乔公社沙窝李村西北附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据当地群众说,解放前在该遗址西崖边沿上打堰时,就发现有石斧、石铲和陶壶、陶罐等器物,解放后历年来仍不断出土。一九七二年春沙窝李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在遗址上平整土地又挖出大量石器、陶器。有的陶罐内还装有虽已腐朽但形状完好的谷粒。有的陶罐内装有小碎骨头。挖出的人头骨、肢骨旁边有石器或陶器,可能是墓葬。当时社员随即将少量  相似文献   

2.
河南罗山县李上湾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上湾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的高店乡三河村李上湾自然村东北约400米处.遗址北距淮河不到10公里,东距淮河支流——浉河约2公里,汇入浉河……  相似文献   

3.
上古时期,祀与戎同被看作是"国之大事".作为军事斗争的戎,固然关系到国家或部族的存亡,而作为原始宗教的祀,却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广泛性、经常性和重要性而言,祀对古代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绝不在戎之下.夏商时期的先秦时代是如此,推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也必然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根据考古中揭示的一些现象,结合先秦典籍的有关记载,使我们有可能对上古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然而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之前,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直到辽西地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被发现以后,情况才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4.
李孝堂遗址位于山东省在平县在平镇李孝堂村东南约50米,西北距县城2公里,往北1.5公里为冯氏河。遗址原为一高台地,俗称东庵。现高出周围地面0.5米,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保存基本完好。1974年首次发现此遗址,后经多次调查,1978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并可看见灰坑等遗迹及各种遗物。采集的标本有石、骨、蚌、陶器,数量较多,年代上从龙山文化到汉代各个时期的都有。下面以时代先后为序,对遗物作一简介。一、龙山文化遗物龙山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骨、蚌、陶器。1.石器数量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5.
《江汉考古》2021,(1):112-119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包括圆田螺、纹沼螺、鲤鱼、草鱼、青鱼、乌鳢、鳡鱼、鳖科、鸟纲、梅花鹿、麋鹿、猪和竹鼠科等;除猪可能为家养动物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西河以及其它后李文化遗址中都出土数量较多的鱼类遗存,且多为淡水种属;结合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各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我们推断后李文化先民能够采用不同的工具捕捞不同的鱼类;多数遗址中发现的鱼骨大量集中出土于单个遗迹的现象,可能与聚落中部分先民对鱼类食物的特殊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6.
处于多种考古学文化区边缘地带的遗存,因受多个文化相互影响的几率较大,往往具有多种文化因素共存于同一遗址的特点,位于吉林省双辽市的后太平遗址也不例外。该遗址处于科尔沁沙地东缘,辽河东部源头——东辽河的下游地区,2007年经发掘,清理了以青铜时代晚期遗存为主的居住址和墓地①。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多种已为学术界熟知的考古学文化区毗邻,而此处以往又从未做过大规模的考古调查或发掘,对该区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属性的认知尚处于空白,因而.后太平遗址的发掘受到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1992年春,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三门峡市郊崖底村修建学校,在崖底村东侧和虢国路以南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一带是李家窑遗址重点保护区的西部边缘(图一)。由于基建工程施工紧迫,未能进行大面积揭露,仅在施工的49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散开探方5×5平方米的8个,4×6平方米的1个,总计发掘面积224平方米(图二)。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一些唐代遗迹和一批周代陶窑,现将发掘的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卢瑞宇 《东南文化》2022,(1):91-103
后李文化是一支以形态多样的圜底釜为典型陶器的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三期四段,绝对年代约为距今8500-7000年.目前可划分出三个地方类型,即月庄类型、小荆山类型和前埠下类型,分别位于泰沂山系北侧的西部、中部和东部.鲁中南地区可能存在后李文化的另一个地方类型,其与月庄类型和前埠下类型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在距今约7000年前...  相似文献   

9.
10.
2002年3月~4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新乡县李大召遗址进行了试掘,开挖探沟两条,发掘面积50余平方米,发现各时期文化遗存中,以龙山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一批石、骨、蚌、陶器等,为研究豫北地区龙山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仅对龙山文化遗存初步整理的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有个李墕村,曾是被称为山西西柏坡美誉的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曾是太原解放战役期间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诞生地、山西省三大领导班子的前身——中共太原区(后改为晋中区)党政军三大领导班子的诞生地,还是新华社晋中分社、晋中日报社的诞生地、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等,是以徐向前为代表的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和历史学界的很大关注。对吴城遗址文化的研究,并最早提出“吴城文化”这个名称,是在1976年;同年,赵峰同志对吴城出土的部分陶文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文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率先肯定,吴城的先民们,“虽居住于今天的清江县,远离中原,但仍是殷人的一支,祭祀其远祖上甲,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今天的清江地区,不仅有着同中原一样发展的农业生产,而且有着同一语言、文字”。近年来,对吴城遗址文化研究的同志更多了,且有提出文化命名问题。我作为吴城遗址多次发掘的参加者之一,想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文物考古和历史界的同志们。一、吴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的初步收获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发现的。同年冬进  相似文献   

13.
济南章丘西河遗址目前经过了三次考古发掘和勘探。遗址面积巨大,是一处典型的后李文化聚落。遗址沿河分布,具有开放性、季节性、迁徙性的特点。其开放性的布局、小型化的经济单元与其渔猎采集和初级种植饲养两合的经济形态是相适应的。西河人在捕捞、采集、栽培季过着季节性半定居生活,与章丘小荆山遗址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后李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和磁山文化在聚落形态、墓葬形制、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艺术品及宗教用品的比较,得出北方地区基本处于同时期的这三支文化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5.
福建青铜时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至汉代前期,近二年来,在浦城发掘了一批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获得一批重要的随葬品。首次发现福建境内的周代石室土墩墓,首次在福建墓葬中发现青铜器.并发现至今为止的“福建第一璧”、“福建第一剑”,填补福建考古空白和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4,(1):58-59
牛河梁遗址、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追溯到6000至5000年以前。红山文化根据红山后遗址命名。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红山文化晚期,与其他两处红山文化遗址相比,其范围最广、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位于市区南部李家窑村西的李家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这里介绍的两座墓M24和M26,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属于西周晚期小型贵族墓葬,共出土各类器物61件,包括铜、陶、石、骨、蚌等种类,为研究豫西地区西周时期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誓在七朝古都开封, 兴建一座与西安、曲阜碑林相媲美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碑林,把现代书法留传后世,以愚公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我倒下由我弟弟、子孙接着干。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为止。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特作家训,镌刻于石,嘱儿孙共遵之。  相似文献   

19.
高萍 《丝绸之路》2012,(6):52-53
河姆渡遗址与跨湖桥遗址都是浙江省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此,自从跨湖桥遗址第三次发掘、跨湖桥文化正式命名之后,它们之间的源渊关系以及文化特质的异同,就一直成为中国考古界、历史学界以及文化界争论不休的课题之一。本文从文化特质等诸多方面出发,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其文化特质的差异性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与廓清。  相似文献   

20.
台西遗址漆器的渊源及遗址文化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同志在《商代手工业者》一文中,认为我国“商代有相当发达的手工业。当时的手工业已有青铜冶铸、陶瓷制造、制骨、玉石加工、木作、建筑、纺织、酿酒、车、船制造等生产部门,在这些生产部门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手工业者。”没有提到漆器,其实,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地下发掘出土的资料,都可以证明:我国漆器起源甚早,到了商代,漆器制作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