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内已发现的宋代桥梁主要分布在浙南的温州、绍兴、义乌等地和浙北的杭嘉湖平原地区,其类型主要包括单孔石梁桥、多孔石柱形墩梁桥、混合形多孔梁桥、石壁形墩梁桥、石壁墩加砌翼墙式梁桥、弧边形拱桥、折边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6,(5)
正浙南闽北地区山系纵横,山间河道密布,夏季每遇台风暴雨会导致河谷溪水暴涨,交通常受到影响。为便于通行,多在重要通道上架设廊桥。常见的廊桥结构有编木拱桥、八字撑桥、平梁桥、伸臂梁桥、石拱桥等。其中,编木拱廊桥最为奇特,是跨度最大的结构类型,多用于跨度在20米以上的廊桥。泰顺文兴桥是著名的"扯桥",以其不对称的姿态而闻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本文以文兴桥为典型研究案  相似文献   

3.
木质文物的保护和化学加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木质物一般泛指古代遗存下来的木、竹制品,大至古代战船、佛像、棺椁、墓葬,小至木牍、竹简及各种工艺品等。事实上,在世界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以木结构为主的我国各式古建筑中,形式丰富、结构奇特的木制构件也被视作木质物。木质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它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证,木牍、竹简则更是直接地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历史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战国中山国建筑用陶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创造出多种建筑形式。在柱头和枋上装置斗和栱的结构,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周初已有在柱上安置栌斗(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根据出土文物考查,西周时期铸的铜器"令簋"四足上方,即制出栌斗的形态。建筑中用斗出现于铜礼器的装饰或器体上,在  相似文献   

5.
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的镇安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代均有维修。桥身全长96米,是闽北地区典型的伸臂叠涩平梁结构,是省级重要涉台文物。本文对镇安桥的建筑技术特征和涉台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对于了解闽北地区古代桥梁建造技术、涉台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清代青花缠枝莲瓷绣墩绣墩也称坐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因其型制似鼓形,又称"鼓墩",墩与凳同义。鼓凳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  相似文献   

7.
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8.
了解古代建筑中的色彩美学○施未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既有巧妙的框架结构、庭园式的组群布局、富有装饰性的屋顶,又有衬托性建筑的应用和色彩的运用。就色彩而言,中国古代的匠师们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并善于运用色彩,这个特点是与我国建筑的木结构体...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蓝勇樟科楠木属(PhoebeNees)楠木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木。古代楠又写成,又有称其为赤、交让木。在历史时期中国楠木生长的地理分布远比现在广阔,成林面积十分广,在中国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最注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古代民族与桦木、桦树皮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木、桦树皮与黑龙江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先民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还是肃慎族及其以后的黑龙江古代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频繁交往的一种媒介,它促进了黑龙江地区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黑龙江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孕育出了纯朴的桦木、桦树皮文化,也孕育出了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双墩碗底刻文与大汶口陶尊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墩遗址出土的许多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多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写实性图像类刻划文字,说明我国的古代文字最初是因人们生产活动的直接需求而创造的,并不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所需而为。而较双墩遗址年代晚的刻划文字则已经脱离了写实性阶段,进入我国古代文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字的使用权已被掌握在少数上层统治人物的手中,文字已经走上了神坛。双墩遗址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的发现为研究古史传说中的伏羲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二里头遗址周围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古人又是如何利用植物的?这些是考古工作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随着木材考古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广泛运用,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木炭碎块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小小木炭对于重建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取古代人类利用木材的信息发挥了大作用。人类和树木休戚相关,社会文明的发展与树木也是息息相关的。远古的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的衣食住行多数仰仗于森林的无私给予。"构木为巢""钻木取火""昼食橡栗,暮栖木上""弦木为弧,削木  相似文献   

13.
布达拉宫,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它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五世达赖喇嘛的驻锡地和政教合一的场所。建筑特点是宫殿与寺庙结合,巧妙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形成土、石、木的碉楼结构。其总平面布局不强调均衡对称,而是追求建立纵向延伸的空间序列结构,从而营造起主殿高于偏殿和佛堂,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博物馆中陈列有一枚汉代铜质官印"汉归义羌长"印,是1954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古代遗址中出土的(见《文物》1975年第7期图版捌:1)。印文中的"羌",是指羌族。羌自古以来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代羌人以游牧为主,部落众多,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和四川一带,在秦汉至三国时代也有不少部落分布在"墩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今新疆若羌县东南)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相似文献   

15.
应用冷冻真空升华技术对出土漆器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真空干燥的原理:利用水分子能够直接从固体状态变成气体的原理,将古代饱水的木、漆器首先进行低温冷冻,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升华干燥,使出土的古代饱水木、漆器达到脱水的目的。一研究对象漆杯豆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时代为战国早期。实物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提供(图一)。 (一)漆杯豆的质地与构造漆杯豆为木胎漆器,由杯、把、座三部分以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木胎厚重,经鉴定,木胎树种系楸木。漆膜较粗糙,地呈黑褐色,绘以朱色图案。  相似文献   

16.
正清人魏源《华山诗》中云:"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金秋",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个词汇。有很多人望文生意,认为"金秋"即指"金色的秋天"。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古人把世间万物看成由金、木、水、火、土构成。"金秋"之中的"金",其本意是指的就是我国古代"五行"(木火金水土)中的"金",而并非指"金色的秋天"。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加上木火金水土这五种物质是构成大千世界万物的元素。古代阴阳家们还  相似文献   

17.
     《成都文物》2006,(3):1-5
金沙遗址出土的农具木耜,是商代末期先民们的遗物,在中国考古出土的古代农具中十分罕见,对研究金沙遗址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我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体系见称于世界。这种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它的完整的木架构体系多样化的群体布局、优美的艺术形式以及优越的抗霞性能。但我国古代建筑有别于其他民族建  相似文献   

19.
空心砖开启了古代墓葬构筑材料的创新。在汉代墓葬的构筑中,空心砖对墓室结构的变化、空间的增加以及墓室壁画绘制空间的拓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空心砖是古代一种集材料、工艺、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创造性产品,也是承载着汉代装饰与绘画的珍贵美术历史遗物。  相似文献   

20.
孙荣华 《文博》2009,(3):84-90
德清县独特的江南水乡湿地环境,独一无二的武康石材矿产资源,给古代桥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居山为农、近水为田的地域民俗风情,造就了德清地区古代桥梁业发达且技术和工艺独特。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保存的宋代桥梁资料极其珍贵,德清宋代梁桥在用材、技术与装饰工艺等方面颇具时代和地方风格。通过与周边地区相同时代的桥梁资料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