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河南上蔡郭庄王金鼎1号春秋楚墓出土有儿簋铭文中"洹"字读法及相关问题。簋之时代,从其铭文字体和有关辞例,同出铜器、陶器等看,似以定在春秋晚期前段为宜,而非春秋早期。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所见两周金文中"桓"字,或写作"■"、"■",而未见有写作"洹"者。相反,金文和楚简中却有"宣"写作"洹"的例证。因此,将"洹"读作"桓",谓"陈洹公"即"陈桓公",不当,应读为"宣","陈洹公"即"陈宣公"。由此可对洹子孟姜壶"洹"字的读法重新加以审视。以往多读"洹"为"桓",谓"洹子"即《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田桓子"。据簋铭及清华简《系年》等新出材料来看,壶铭的"洹"应即"宣","洹子"即"宣子",而非传统认为的"桓子"。  相似文献   

2.
包山简司命属于地祇,根据"野地主与后土(社)实为一神","相应地,司命与宫地主位次相当,也应是同一神祇"的认识,而将司命与五祀的中霤和包山2号墓五祀木主的"室"联系起来,进而将司命归入五祀的做法,尚缺乏足够的根据。包山简司命的神职是"主灭不详",故在神祇地位和等级上比《洹子孟姜壶》铭文中的司命低,而《洹子孟姜壶》铭文中的司命为"大司命",那么包山简司命或即"小(少)司命"。在包山、望山楚简所涉神祇中,司命只有一个,如果与《九歌》"二司命"相联系,只有"少司命"存在更多的可比性,但也仅仅是存在可比性而已。  相似文献   

3.
齊侯壺,有些學者稱為洹子孟姜壺,屬於最著名的青銅器之列。壺有一對,都没有蓋,形制紋飾相同,而銘文互有錯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兩壺出現在清代中葉,最初分别為阮元、曹載奎所藏。随後同歸吴雲,由於誤名為“壘”,以致  相似文献   

4.
《周礼·春官》中的"宗伯"一职,在以往著录的西周金文中未见记载。因而史学界对西周王朝是否设有宗伯之类的职官,多持怀疑态度。金文中的"宗伯",始见于春秋中期的洹子孟姜壶铭文,因而引起史学界对《周礼》中"宗伯"一职的颇多推测。斯维至先生说:"金文所见,宰的地位本不甚尊,司寇与司马同职,宗伯始见于春秋中叶之器,是以西周之时实仅司徒、司马、司空三事执政,固未尝有《周礼》六官之事实也"。张亚初、刘雨同志因"大宗、宗伯  相似文献   

5.
在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7、M8两座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墓地出土的仲考父盘等及传世的齐侯壶(洹子孟姜壶)铭文的释读和理解提出一些新的见解。M8出土的青铜器风格特征较近,年代应相近同,系M7墓主仲考父生前所作,年代略早于M7出土的仲考父盘等遣器,也早于墓葬即M8的年代。M7墓主楷侯宰吹(楷宰仲考父)与楷大司徒仲车父、楷大司工尚倮等皆任要职,其身份或皆系楷国公室,恐非如简报所云为士一级贵族。  相似文献   

6.
齐侯壶,有些学称为洹子孟姜壶,属於最着名的青铜器之列。壶有一对,都没有盖,形制纹饰相同,而铭互有错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两壶出现在清代中叶,最初分别为阮元、曹载奎所藏。随後同归吴云,由於误名为“叠”,以致吴氏的图录题作《两叠轩彝器图释》。现在字多的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馆(下简称“上博”),字少的一件藏於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壶的图像可看《两周金辞大系》图185、186,铭可见《殷周金集成))9729、9730。《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二三,有上博一件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7.
翟屯建 《安徽史学》2000,(3):35-37,71
一、三天子鄣与鄣郡 《山海经》载:“三天子鄣在闽西海北。”又曰:“浙江出三天子都,在蛮东,在闽西海北,入海,余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  相似文献   

8.
安阳洹北商城性质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民 《中原文物》2007,(1):32-34
安阳洹北商城是盘庚迁殷所始建的都城,这个都城使用的时间并不长,从小辛、小乙后即将都城重心由洹北移至洹南,即洹水南岸的殷墟。  相似文献   

9.
盘庚迁都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1,(2):16-21
盘庚迁殷,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自奄迁于今之安阳洹南之殷墟,即今之小屯村一带.然而在今之洹南的考古发掘中,很难找到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文化遗存和遗物.随着考古发掘的扩大和发展,我们认为,盘庚始迁为漳南洹北的殷墟,历经小辛、小乙时期,至武丁时,都城稍稍南移,遂移至今洹南殷墟.盘庚始迁之漳南洹北,文献上称之为漳南之商丘,又可称亳、称殷.它与洹南之殷墟合则称之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墟),析则分别称亳与殷.由于盘庚、小辛、小乙居洹北仅二十多年,析称的史实遂被“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所湮没,致使人们忽略了盘庚始迁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洹北商城和殷墟是商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其周边聚落既是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历时性变迁的缩影。本文通过梳理既往研究与近年来发现的新材料,结合洹北商城和殷墟聚落形态、功能、等级和性质讨论,认为中晚商时期洹河流域的聚落至少已形成三级差序格局,但都城仍是核心,与以往“一大带众小”的认识相比更丰富、更立体。随着都邑中心由洹北迁移至洹南,次级聚落成为都邑之下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分布于洹河两岸的基层聚落数量也保持增加的态势,共同奠定了“大邑商”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洹北商城与殷墟遗址是分属于商代中、晚期的两座都城遗址,两者在空间上相连,时代上前后衔接,但总体布局差别明显,是两座规划与布局迥异的城市实例。本文结合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讨论了两者的规划、建设上的特点及其嬗变。在洹北商城早期偏晚时段,商人规划、建设洹北商城,随后中断了城市的建设;到洹北商城晚期,商王又迁居于此,开始了新一轮建设,之后又放弃了洹北商城,起建了殷墟商邑。两者间发生了一废一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侯卫东 《华夏考古》2019,(4):52-56,120
洹北商城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早期国家营建都邑。商王朝选择此地营建洹北商城,最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即此地是商王室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营建洹北商城之前,商王朝在郑州的都邑逐渐失去凝聚力和控制力,为选择新址营建都邑提供了宏观政治背景。洹北商城的始建与"河亶甲居相"可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蒋村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西地珠泉河北岸的台地上,东距安阳市西北郊的洹北商城、殷墟遗址约16公里(图一)。珠泉河为洹河支流,其西为太行山东麓山地,流经之地为洹河流域海拔最高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海拔在100米以上,其北  相似文献   

14.
张华腾 《文博》2010,(1):34-38
袁世凯自号"洹上渔翁",洹上渔翁垂钓照是他养疴彰德洹上村时所拍摄的照片,照片刊登在《东方杂志》第八卷第四号(宣统三年五月二十二日,1911年6月20日)。照片流行百余来,人们对照片的解读却是错误的解读。本文根据距离照片拍摄时间最近的文献——沈祖宪、吴闿生的《容阉弟子记》和袁世凯二公子袁克文的《洹上私乘》,考证出照片中的按蓑戴笠的渔翁不是袁世凯,而是袁世凯的三哥袁世廉。当年刊登这幅照片的《东方杂志》的文字说明是错误的。袁世凯洹上渔翁垂钓照不是这一幅,而是另外一幅他的独照。  相似文献   

15.
从卜辞看洹北商城一号宫殿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卜辞中有关宗庙的祭祀活动和祭祀场所资料与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的祭祀遗存相对照,内涵基本相合,从而证明洹北商城一号宫殿为商王的宗庙.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西周开始,建立了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这制度把人分成了若干等级,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各级礼遇不同,任何人不得僭越乱位,甚至婚姻也要受到等级地位的限制,只能在同一级别间进行,大夫之子配大夫之女,士人之女配士人之子等。如果贵族之子看  相似文献   

17.
"盘庚迁殷"的第一个地点应是安阳洹水北岸的洹北商城.这里发现有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的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宫殿建筑基址、宫城墙、外城内外基槽及居民点等遗存.其后,由于洹北商城的宫殿建筑毁于火灾,商王室即迁洹南小屯之殷都.这里有殷墟一期的祭祀场所和随葬青铜器的贵族墓等遗存,透露出小屯是盘庚迁殷的第二个地点.  相似文献   

18.
今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即为商代之殷地.洹北商域为盘庚时期所建立的殷都,即"盘庚之殷";小屯传统殷墟则为武丁始建的殷都,即"武丁之殷",两者统属为殷都.殷墟一期早段到晚段,从洹北商城到小屯的迁徙过程中,殷都布局变迁呈现明显的连续性.殷墟一期早段到晚段,殷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不存在着断层或缺环.  相似文献   

19.
马卫东 《史学集刊》2006,(4):132-137
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列爵五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分封制度下诸侯的法定身份。西周时期,诸侯阶层内部依据五等爵规定的等级制原则分配权力、财富并确立对天子承担的不同义务。迨至春秋,五等爵仍被奉为重要的外交准则,对列国的朝聘会盟活动发挥一定的影响。然而,随着天子的衰微和诸侯的强大.春秋列国开始依据实力强弱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五等爵原有的政治功能逐渐丧失。战国时代,五等爵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天孙”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学者朴时亨在《为了渤海史的研究》一文中,以日本文献所记的渤海文王大钦茂致日本王的国书中曾“自称”过“天孙”为由,并同传说中高句丽始祖朱蒙之父是“天帝之子”相联系,认为渤海王室是对高句丽王室血统的直接继承。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下述看法与朴氏商榷。首先,“天子”并非高句丽王之专有称号。据《辞源》所记:“古以君权为神授,谓君主秉承天意治理人民,故称天子。”《诗·大雅》常武篇也有“徐方既同,天子之功”的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