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人们熟知的参禅三境界。虽然参的是"禅",但绝非狭义的宗教之"禅",而是广义的生活之"禅"。比照万事万物,似乎都囊括在此三境界中,艺术自然不例外。清韵雅致水彩情欣赏王涌的水彩画,你会被其清新、流畅、欢快和画中散发的那股淡淡的水墨韵味及色彩韵味所吸引。他的水彩画给人的感觉就是清  相似文献   

2.
梅生 《世界遗产》2014,(8):18-19
<正>斜倚危石,啸傲长松,云在山间流淌。山挂在辽阔无垠的天幕上,天将明未明,渗出一种迷离的清寒和简淡。云卷云舒,像滴在清水里的一团墨痕,或聚或散,变幻无形,悠然地缠绕在临渊的孤松之上,松针上凝成清亮的水滴,随风飘逝,又落在浑浩无际的云气之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句流传千年的禅宗偈语,把水墨黄山描绘得通明澄彻,山与水的是与不是,让自然物象与人本精神圆融相通。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留下了两类遗  相似文献   

3.
读史的境界     
正读史,虽然各取所需、见仁见智,却有不同境界,恰似禅师参禅: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拘于表面);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一定心得启示);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洞察世事)。今年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当年那段非凡历史,理当超越表象,深入感悟其伟大的精神价值。作家魏巍指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人间罕见;他们所显示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学者陈力说: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  相似文献   

4.
正山水是自然景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山水是承载了更多精神内涵的载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把山水比拟成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有思想有灵性的存在。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水风物最能涵养人的品格和精神,山水既是自然资源,也是濡养当地人的精神源泉。镇江市地处长江南岸,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内河道众多,山头林立,地理位置独特,是  相似文献   

5.
赵亮 《神州》2010,(9):72-73
很迷恋柯南"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论断的斩钉截铁,很感佩吴清源对于一生之敌本因坊秀哉"他是坏人"评价的轻描淡写,也很憧憬王国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的返璞归真,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纷乱芜杂,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是个什么片子?这是一部商业片吗?里边的痛彻心扉、人文情怀可能使你无法同之前《英雄》、《十面埋伏》、  相似文献   

6.
《旅游》1999,(11)
提起广西,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在桂林东北方向有一个名为资源的地方,却鲜为人知,那绝对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游广西,不可不看桂林,也不可不到资源。资源江漂流“资江漂流,华夏第一”。资江属长江水系,自南而北注入洞庭湖。资江两岸植被葱郁.河床宽度平均100米,水势稳定,仿佛一条玉带穿梭于奇山峻岭。漂流其间,犹如步入长长的山水画廊。资江漂流全程22.5公里,涉45条滩。拐31道湾,但不管是乘坐木船、竹筏,还是橡皮舟,都是有惊无险。沿江分布60多处景点,“风帆石”、“神象饮水”、“火炬”、“将军骑…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田园山水风光和海滨岛屿风光构成浙江风景的特征。而新昌则是田园山水的经典。田园山水之美,贵在它既有田园又有山水,水绕山弯,山清水秀,有田可耕,有水可灌,山有飞禽,水有鱼类,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域。新昌以典型的低山丘陵为主,花岗岩、沉积岩、凝灰岩组合相间,地貌丰富多姿,饶有意态;而水资源又十分丰盈,澄潭江、黄泽江、新昌江贯通境内,山水相映,宛若画开。难怪中国山水审美第—人白居易赞许新  相似文献   

8.
云台山记游     
云台山记游周大善云台山以山水闻名,“教师节”那天,几位同仁觅车到云台山远足。车驶入山门,沿着逶迤的柏油路行驶,但见公路傍山绕水。据游过此地的同志讲:“去年还是土路,今年全变成柏油路了”。这是旅游事业发展的结果。行驶足有十华里方到了停车场。下车后骤然看...  相似文献   

9.
龟山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朝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写尽了世间的山水之精魂。你看那龟山,它头枕长江,尾抵汉水,真像是一只永生不死的神龟,在长江汉水之间伸头缩尾。不管人间尘寰经过了几世几劫,它却兀自酣然入梦,一梦千年。  相似文献   

10.
青理东 《旅游》2003,(12):40-42
开发旅游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南江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的一大旅游新亮点。境内有幅员680多平方公里的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幅员401平方公里的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春夏秋冬各有特色,素有“九寨看水,光雾看山”的美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吸纳民间资金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辛丁 《中华遗产》2014,(12):16-31
在古人的山水游记中,不是名山,却可驻足,不是名水,仍可凭栏。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玩心。古人是怎么游山玩水的?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于是赏山品水也有了流芳千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超 《神州》2013,(13):233-233
佛教禅宗有三句极为耐人寻味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无论是赏析绘画作品,还是到室外写生作画,对于认识事物,有着哲理性的联系和指导意义。在绘画风景写生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比较,学会表现,这也反映了作画的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有些地方,离开后会一直念念不忘;即便隔上两年,仍重整行囊不远万里,故地再游。徐霞客在1616年2月和1618年9月两游黄山,写下浩浩荡荡藻绘满眼的词句描绘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山登绝顶人为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的是何等荡气回肠的磅礴壮美。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化、自然双重世界遗产,黄山当之无愧的是“国家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4.
麦积山的净     
游山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感受山的品格。山有品格吗?有。譬如人们常说“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这“秀”便是峨眉的品格,“幽”便是青城的品格。去年深秋,我有幸游览了峨眉山和青城山。峨眉的“秀”,青城的“幽”,我在山中的时候,是感受到了,但了出了山,不知为什么便很快就消失了。唯独麦积山的“净”,却久久地存留在我的感  相似文献   

15.
章毅 《世界》2013,(5):138-143
你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穷还是穷,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改变——我所做的最大的意义,是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许两三年,或许更长时间,当春雷震动春雨倾洒的时候,这颗种子自然就会发芽成长,长成一棵树。  相似文献   

16.
雪色长白     
侯伟  崔妍 《旅游》2000,(11):2-5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峰,人称关东第一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因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当地人俗称“老白山”或“白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丰厚一方水土,长白山上的天池、瀑布、温泉群、锦江大峡谷、美人松以及长白山下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山水与人共铸灵魂,形成了长白山刚烈与柔情共鸣的品格。到过长白山的人,在领略山的壮观,水的秀美时,细细品味它特有的丰韵,心灵深处的感受,远不是几句赞美之词能概括得了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五台山熏陶佛性佛心;在普陀山谛听天风海雨;在九华山仰望庄严妙相;在峨眉山俯瞰芸芸众生。抑或感受麦积山的尘封积淀、雪窦山的山水清明、天台山的古刹雄伟、梵净山的香风天音。  相似文献   

18.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九州,自古便有震旦第一山的赞誉。1996年12月,峨眉山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拔地而起,与“亚洲脊梁”昆仑山支脉相连。峨眉主峰三峰并峙、绝壁凌空、刚劲挺拔、气势雄伟壮观。远观峨眉山脉绵延数百里,其轮廓修长柔美,状若“娥眉”。峨眉山瀑布飞泻,溪流潺潺,云海翻腾,旭日东升,佛  相似文献   

19.
有个直观的感觉:北方看文物,南方看山水,东南看海、西南看山……。踏上贵州高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巍峨的群山,莽莽苍苍,有如游龙戏凤。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谪贬贵州,使他心灵震动的,首先是气势磅礴的大山。他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中写道:“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在这个文化巨人的笔下,仿佛天下的山峦,都在云贵会聚,千山万壑,犹如沧海。百年之后,又有一个浙江文士王世性来到贵州,在《黔记》中,把贵州的地理特征概括为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相似文献   

20.
黄山有幸,收获有许许多多的褒扬:“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名,拥有世人娓娓道来的桂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区;黄山市亦有幸成为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黄山市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之地。如此丰富的内涵,均需要市志来承载与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