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最前缘。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然而,在1949年建国以前,上海只在金山区戚家墩发现了一处春秋战国至汉代遗址,可以说上海的考古工作基本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2.
孙维昌 《收藏家》2011,(6):21-26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绚丽多彩,风格独特。诸如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漆器和印染织绣等,均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古代金银器,在其产生、发展历程中曾涌现过无数优秀工艺作品,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证实,在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墓葬(其年代约在夏代),曾出土了金环、银环饰品,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金银首饰,迄今已有近40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3.
孙维昌 《收藏家》2010,(11):25-30
就上海60年来考古实践看,经发掘清理的明代墓葬有400多座,其中如浦东新区陆家嘴明陆深父子墓群出土玉器60件,明嘉靖太医院御医顾东川夫妇墓随葬玉器28件,明光禄寺少卿顾从礼家族墓玉器22件,明正德进士朱察卿夫妇墓随葬玉器30件等等。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浙江省杭县(令余杭市)的良渚镇而得名。这一古文化自1936年发现至今,已有71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5.
黄湛  汪灵 《南方文物》2009,(1):114-118
介绍和总结了中国漆器文物的特点以及漆器文物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对漆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介绍了目前中国漆器文物的研究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出土漆器文物是由漆膜和漆胎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尽管前人对其保护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迄今未能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根据复合材料的原理,采用新材料技术和方法.保持出土漆器文物漆膜和漆胎完整性和匹配性,将是出土漆器文物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俊艳 《收藏家》2009,(10):3-8
2005年7月,在北京毛家湾,原明代皇城根西北隅,惊现全国最大瓷器坑。逾百万件瓷片自唐到明,越六朝900年,跨五湖四海,在正德末这一历史的瞬间,凝成了永远的传奇和无数的谜题。它们时代不一,混杂堆积,民窑精品与粗器参半并存,亦有少量珍稀罕见的官窑佳品闪烁着无比华美贵气的耀目光彩。  相似文献   

7.
以漆漆物,古已有之,称髹漆,系我国一种古老工艺。史载,在尧舜之际,人们已使用黑漆髹饰木器。据现考古资料,目前发现最早的髹漆实物,是浙江省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朱漆涂饰的木碗,距今约七千多年。以后髹漆工艺在我国历代都得到不断发展。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政治稳定,经济恢复达到了前朝的水平。在宋代前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手工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并为漆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出土南宋剔犀漆器残样的制作工艺和材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该漆器采用杉木作为漆胎,并在其上涂刷了以高岭土(AL2_O_3·2SiO_2·2H_2O)与动物毛发为主要成分的胎地填料(底灰)。然后分别在器物内外表面上髹饰上调制而成黑色和红色的天然生漆。将外表面红色漆膜雕刻成如意云纹,并在云纹边缘描绘黑漆线作为修饰,最后再在其上髹饰一层红色面漆。漆器红漆和黑漆层由同种天然生漆髹漆而成,但是两者采用的颜料分别为HgS和含Fe的黑色颜料。  相似文献   

9.
王翯 《收藏家》2013,(11):14-16
在我国传统漆工艺中,有这样一种漆器,表面非常光滑,纹理却显得层次杂叠、斑纹浮动,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美。它的学名叫犀皮,在我国北方俗称为"桦皮漆"或"虎皮漆",南方则俗称"波罗漆"。我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对犀皮漆有如下记载:"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共光滑为美。摩窳诸斑。  相似文献   

10.
为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揭示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对六件宋代温州漆器残片成分和髹漆工艺进行了分析。在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体视显微镜等对漆器残片漆膜成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红色漆膜的主要成分是朱砂(硫化汞),黑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可能是炭黑;漆膜结构劣化降解明显,存在多种微缺陷;漆膜中成膜成分是生漆;截面分层明显;银扣漆器中的扣体成分是锡和二氧化锡的混合物而不是金属银,应命名为锡扣漆器;戗金和描金残片漆灰部分的X射线粉末衍射的分析结果表明漆灰层中有添加动物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孙勐 《收藏家》2012,(6):43-46
辽、金、元三朝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承期,其政治地位由隋唐时期统一政权下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依次上升为封建割据政权下的陪都——辽南京、独立政权中的正式都城——金中都,最终成为整个封建帝国的中心——元大  相似文献   

12.
东汉迁洛之后,关中一度失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此后的汉隋之间又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为期极短的王莽新朝、西晋愍帝等以此为都,长安及周围的陕西关中地区多数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中国北方政治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敬  赵东海 《东南文化》2021,(4):113-120,封3
以广东地区宋元时期墓葬、遗址出土瓷器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出这些瓷器来自北方、闽浙赣以及华南地区,而且时代不同,其组合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瓷窑产品在华南沿海地区以及外贸路线上的分布为线索,对华南地区瓷窑产品外销路线问题进行细化,讨论了广州港与明州(庆元)港、泉州港在瓷器运输路线上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联系,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兴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元、明、清3个朝代的东北民族政策的比较,探讨作为汉族建立的明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的差别,即使是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二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差别.结论是清朝的东北民族政策比较成功,既保持了本民族特色,又积极地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往与融合,使它的统治得到广大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得以统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中国270余年.因此,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巩固统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扬之水 《收藏家》2009,(4):63-69
银牡丹鸾凤纹项牌(图1) 江西星子县陆家山宋代银器窖藏 常见的项饰主要有两种,一是项圈,此多为孩儿佩戴,邯郸峰峰矿区金代崔仙奴墓出土的红绿彩婴儿俑即是形象的一例(图2)。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一件宋代银鎏金花卉童子纹项圈,与婴儿俑所佩正是相同的样式。《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日红孩儿的颈项、手足被观音套了金箍,  相似文献   

16.
唐末五代,中原大乱,无力西顾,青海地区处于互不统属的吐蕃地方割据势力和宗教首领的统治下。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吐蕃首领喃厮哕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建立政权,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第二次收复河湟,在这期间,青海处于吐蕃文化和本土文化激烈碰撞和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的咏青诗,多是中原地区的文人记述发生在这里的事件,对收复失地的向往,以及描写高原山川胜境等为内容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元明之际的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之际社会的急剧动荡与朱陆合流的学术气氛 ,促使大批文人退居讲学和自由结社 ,从而形成了这个时期既主张格物致知的笃实功夫 ,又主张敬以直内的心性冥悟的学风。这种学风 ,对明代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路杰 《收藏家》2012,(2):30-36
成书于元末的《静斋至正直记》中记载"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宋、金时期,红绿彩瓷的装饰艺术已经被官方所重视,逐渐成为贡瓷的一部分。元明交迭,北方的局势越发动荡,致使窑工南下,将釉上彩瓷的制作工艺带到景德镇地区。  相似文献   

19.
<正>隋唐宋元考古属历史考古学范畴,始于隋,止于元(581—1368),共计787年。隋唐时期的河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军事中心,据《全唐文》载"河北贡篚征税,半乎九州",河北多勇士,杜牧言"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唐代中后期,河北成为可与中央抗衡的"河朔三镇"盘踞之所,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认为,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1]。宋辽分界线从河北中部的徐水、雄安新区、霸州一带穿过,分界线两侧的城址、榷场、地道等遗存是研究中国北方多民  相似文献   

20.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具的精细化;蒸茶工具甑主要为竹制,更加轻便实用,最大特点是无底或七孔;榨、研技术炉火纯青,因而制茶的榨种类多,磨也更加丰富高效,特别是水磨,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型制茶机器;蒸青片茶有各种造型,造茶工具棬模形状各式各样;包装茶叶的器具甚是精美,不仅灵活运用蒻叶包裹茶叶,而且懂得火烘、焙茶除湿气与密封藏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