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丽芬 《收藏家》2011,(9):41-46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反映明代云贵地区苗族节日歌舞斗牛盛况的《斗牛图》;清代苗族的《百苗全图》、《百蛮图》;傣族的《写经图》、《骑象图》;  相似文献   

2.
成洪燕 《收藏家》2016,(4):3-15
广东省博物馆2015年9月推出跨年《千年风雅·广东省博物馆藏历代绘画精品展》,是2015年全力打造的重要展览。  相似文献   

3.
应宗华 《收藏家》2010,(5):17-22
竹忆江南—宁波博物馆藏明清竹刻艺术展于今年1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99件作品,涵盖了明清竹刻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不少是历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美妙绝伦的艺术品用刀错落犀利、刻画细腻传神,通过不同的竹刻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刻竹艺术家们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精湛高超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4.
伍亚婕 《收藏家》2012,(8):43-48
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从美洲印地安土著那里带回了烟草与吸闻鼻烟的习俗。半个世纪后,整个欧洲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皆以吸闻鼻烟为时髦风尚。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将鼻烟作为贡品献给明万历皇帝。具有解疲明目功效的鼻烟大获皇帝赏识。自此,鼻烟传入中国,成为上层人士流行的嗜好,各国使  相似文献   

5.
吴晓亮、徐政芸主编的《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以下简称“汇编”),2013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付梓。全书6卷8册,计293万字。  相似文献   

6.
徐州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汉代文物与丰硕的考古发掘成果享誉全国,馆藏的一批明清时代珍贵的书画作品却鲜为人知,虽被设为基本陈列也时有特展、巡展推出,却尚未有公开发表的系统研究,这里仅就馆藏清代绘画的大体面貌拾掇点滴,以期抛砖引玉。20世纪90年代,新四军老战士、原国家六机部副部长邓永清(1920~1998)及夫人江恒真先后两次将其毕生所藏250余幅作品捐赠给了家乡徐州,构成了徐州博物馆馆藏书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契约文书资料相继发现,特别是近30年来对新发现契约文书的整理汇编成果纷纷问世后,作为重要的区域资料、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专业文档,每一批契约文书的发现和整理出版,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历史与社会的研究,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中国历史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8.
9.
戢范 《收藏家》2009,(7):3-9
明清宫廷绘画与宋元院体画风格体系一脉相承,作品多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并带有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宫廷绘画是一种与封建皇权体制息息相关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中,代表意识形态的宫廷绘画艺术更多地被赋予了树立主流美学典范、弘扬封建正统思想,传达统治者政治意图的职能。宫廷绘画的创作受到诸多限制,宫廷画家一般要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绘画制度等,这些都导致了宫廷绘画整体风格的谨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韩建武 《收藏家》2008,(12):17-2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000余幅书画作品来源有三,一是五六十年代原陕西省博物馆征购所得;二是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的调拨;三是私人的捐赠,其中捐赠数量最多的有两批,一是1959年京剧名家尚小云的捐赠,主要有顾鹤庆《蕉山图》、翁寿如《山水画》等。尚小云(1900—1976年),原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县,生干北京,与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1.
成洪燕 《收藏家》2013,(11):17-26
由于梅的自然属性、外部特征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内蕴,千百年来,成为中国文人画描绘的主要物象之一。但在中国画史上,梅并没有成为独立画科。杨补之曰:"画有十三科,惟梅不入画科,曰戏笔,曰泼墨,曰写梅",①但梅作为文人画的重要题材,在画坛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扬补之又云"为梅修史,为花留神。"②作为花鸟画中的一种,梅画与花鸟画的发展一脉相承,而又因其自然属性和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梅画的发展又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王倚平 《收藏家》2008,(1):63-68
湖北省博物馆历时3年的扩建工程圃满完成形成具有楚韵文化特色的“一馆二翼”的建筑格局,展厅面积达13420余平方米,共11个展厅,展出文物万余件。新馆借2007年11月8日在湖北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艺术节之际开馆接纳观众。其中,《馆藏明清书画展》是自建馆50余年来首次公开展出,为搞好这次展览,相关人员经过长期筹备,精心布局,将其具有代表性书画作品拣选出来,展出作品60余件。  相似文献   

13.
韩敏敏 《收藏家》2012,(10):31-36
明代服饰在历代基础上鼎革损益,既继承了传统华夏服饰的端庄大气、华丽雍容,也部分地吸收了其他民族服饰的优点,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华夏古服饰艺术之绝唱。然而明代服饰传世量很少,一则时代久远,保存不易;二则满清入关后,以铁血手段对汉族衣冠进行改革,兵火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杜恒伟 《收藏家》2014,(4):13-23
<正>宫廷绘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伊始,宫廷绘画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到明清两代已成熟、稳定。在清代,随着内务府和养心殿造办处的设置,清朝统治者创建了清宫廷绘画机构,专办宫廷各项绘画活计。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朝宫廷画家作品数量众多,除乾隆皇帝本人和允禧、弘旿、永!等宗室画家的作品外,还有郎世宁、冷枚、金廷标、蒋廷锡、方琮等多位画家的精心之  相似文献   

15.
于英 《收藏家》2009,(9):11-16
人物画自元代开始,已呈下降趋势,到明代更是每况愈下。正如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清徐沁《明画录》记载,在明画家八百五十五人中除一些山水、花鸟画家兼善人物外,主攻人物画的仅九十六人。  相似文献   

16.
西来寺位于乐都县碾伯镇东关街。据寺院山门东间山墙上墨书的《佛门弟子杨蕃创建佛寺始末根缘记》记载,西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落成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39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7.
苏东军 《收藏家》2008,(8):82-84
扇面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制,因其独特性,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尤其在明清之际甚为流行。书画扇面强调以小见大,扇面创作被认为是艺术创作中带着镣铐的舞蹈,对作者的要求极高,也最能展现一个书画家的才情功力。现择取佛山市博物馆藏有的几幅明代金笺扇面绘画,与同好共赏,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馆藏明代加彩木雕坐像的价值和病害情况,以期实施科学的保护和修复,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光学系统、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能谱等分析方法对馆藏两件明代加彩木雕坐像的材质组成、制作工艺及病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两件木雕文物材质为樟科樟木属,加彩层为彩绘层,施彩工艺为先于木胎上打白灰层,而后铺一层纺织纤维,再于纤维布上涂颜料层,颜料层表面涂刷一层防护膜。其中,白灰层为石膏,纺织纤维为棉织物,所用颜料多为矿物颜料,蓝色显示物质为群青,黑色为炭黑,金色疑为铜金粉,而红色显色物质为植物染料-茜草。表面防护膜层为醇酸树脂。腐朽木材碎片和加彩层表面均有大量真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认为菌虫的侵染是引起木雕腐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更好地认识两件木雕文物,以及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建芙 《收藏家》2013,(11):44-50
吉祥图案的作用主要是寓意,隐示人们的美好愿望。婴戏图属于吉祥图案。"婴戏"即婴孩游戏简称,婴戏图是以儿童游戏玩耍为题材的生活风俗画,它萌芽于战国,盛行于唐宋,大量存于诸如玉器、漆器、陶瓷和织绣等工艺美术中。其涉及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五婴抢冠,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十六子、百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