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对于校勘整理《旧唐书》及其它唐史文献,都有重要价值,但是对其所属性质,各家说法不一,或认为都属刘昫《旧唐书》,或都属唐代旧本国史实录,或认为两者都有。由唐代各种文献和宋人校勘整理的实际情况看,"唐书"应当是一个通名,既包含了《旧唐书》,也有唐国史实录、《通典》、《唐会要》,甚至唐代杂史笔记的内容在内。对于"唐书"性质的考察,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为对整部《太平御览》征引前代文献的考察,从而进一步认识北宋馆阁校勘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监修国史制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监修国史初设于贞观三年 ( 62 9) ,之后遂形成定制 ,直至唐亡。唐代监修国史的职责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奉诏引进史馆修撰人员负责史书编修工作 ;裁断疑难 ,审正史稿。唐代监修国史制度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历过一些变化。太宗贞观时期实行的是一相监修制 ,终太宗之世 ,担任监修国史的只有房玄龄一人。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开元前期 ,实行的基本上是多相监修制。自玄宗开元后期起以迄唐亡 ,实行的又是一相监修制。唐代监修国史者绝大多数都是宰相 ,但偶尔也有其他人员充任。玄宗以前 ,监修国史之称号恰如其名 ,玄宗至德宗时 ,改称“修国史” ,德宗之后又恢复旧称。  相似文献   

3.
《大唐新语》是中唐一部重要的史料笔记,它的素材主要采自早已遗佚的唐国史,同时参取了当时流传的一些私家著作的记载,其史源与两《唐书》、《资治通鉴》相当而成书更早,对于研究唐代史事以及校勘史籍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大唐新语》的历代传本,包括今日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文字讹误之处不少,影响了研究者对该书的充分利用。本文以中华书局1984年版为底本,广参众本,在通校全书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讹误数十条,按类编排,汇为一编,尝试提供一个较为近真的《大唐新语》文本。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代实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正式开始的实录修撰,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多年来,人们对唐代实录的研究重视不够,许多史学史论著只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对唐代实录的评述,似乎对唐代实录已经研究的清清楚楚。笔者在对唐代实录钩辑整理研究时,感到不少问题存在疑点,有重新探讨的必要。姑且不揣卑陋,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唐代修实录是不是为修国史作准备 元苏天爵说:“天子动静则有起居注,百司执事则具于日历,合而修之曰实录,有实录方可为国史。”苏氏的说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行国内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几乎无一不认为实录由起居注、日历成,国史从实录撰。流风所及,国外的某些学者也认为修实录是为修国史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史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而且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入,出现了很多专业领域里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与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与文字功底俱佳的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他们的带动下,着眼于反映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和国防事业等诸多方面不断演化进程的国史学正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史学界唯一的专业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2009年作者队伍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史研究队伍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社科院和中共党史研究系统,军队系统和机关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同样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来自国外的作者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名,有特定的动宾结构和含义,以及唐代官员如何带着各种本官,去出任这些史馆使职。  相似文献   

7.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是现存宋诗中唯一一组“本朝《实录》”的“读后感”,可视为简要的北宋“党争诗史”.其作者应为刘克庄,而非通常认为的项安世;“本朝史”一辞在此专指宋代官修诸朝《实录》,而非泛指一切关于本朝史事之官私史籍、笔记;刘克庄因担任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之机会,加以自身的写作习惯与政治际遇,遂有此作.  相似文献   

8.
字书为各时代文字整理的代表性著作,其在历朝历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关系到彼时文字的规范、学术的齐一,甚至是思想的统整.而字书之兴起,目的既然有很大的成分是在一统当代用字,那么对于标准字形的确立与大量异体字的整理便成了字书编纂的主要工作.但从历来字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字书在整理文字时对异体字所作的正、古、俗、通、讹……等属性归类时有着很大的出入,同时也多未针对这些分类作具体的界定,其意涵模糊不清.使得后世在看待这些字书时,常对其文字属性的分类无所适从,甚至无法理解.敦煌写卷S.388载有字样书<正名要录>,此书约完成于贞观年间,较诸<干禄字书>要早上数十年.其书体例颇与其它唐代字样书不同,又全然没有任何序跋说解,在文字属性归类上有其特异之处.今以之为对象针对其文字属性的归类方式及意涵上进行探索,试图还原作者之编纂意旨,一方面为唐代字样书的发展下一脚注,另一方面也希望此一议题的探讨有助于当今文字的整理与规范.  相似文献   

9.
唐宋人物所处时代有异,轶事的记载中面貌有所不同。唐人承前代志怪余风,又受传奇体的影响,记载中多真真假假的情况,宋代作者则以亲身见闻为主,很少羼入道听途说。唐人重国史,而国史又大量散入民间,一些作者纳入己作,因此时有同一题材的类同文字出现,宋人受司马光等修史观的影响,旧史与小说并重,惟求其真。唐人承贵族执政之余风,李德裕在功业文章上均有建树,其人又为牛李党争中的关键人物,相关轶事中时见彼此攻击造谣污蔑的不实之词。苏轼为文治格局中涌现的一位新型人物,潇洒随意,多方开拓,充分展示出宋代文士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姚思廉撰<梁书>为现存有关梁代历史之主要著作.是书或因所据原始材料讹脱,或因作者行文疏忽,或因后世辗转传写致误,文字颇有错误.中华书局点校本于其文字校勘用力甚勤,实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1.
历史分期的概念与历史编纂学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编纂学中对历史的分期有自然的或技术性的分期与理论性的分期两种。中国和西方传统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不注重运用历史的理论分期来编纂历史。对理论化的历史分期的热情是启蒙时代以来社会、自然和历史观念变化所激发起来的,对于中国历史学家说来是外来的。凡理论化的历史分期,其理论的根据都远远超出历史学之外,所以对于历史编纂学来说是无法从理论角度判断的,而只能从其对历史编纂学的实际产生怎样的作用来判断。任何理论模式都具有主观性。所以理论性的历史分期对于历史编纂学说来是假说、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terest in sensations from removed body parts other than limbs has increased with modern surgical techniques. This applies particularly to operations (e.g., gender-changing surgeries) that have resulted in phantom genitalia. The impression given in modern accounts, especially those dealing with phantoms associated with penis amputation, is that this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phenomenon. Yet the historical record reveals several cases of phantom penises dating from the late-eighteenth century and the early-nineteenth century. These cases, recorded by some of the leading medical and surgical figures of the era, are of considerabl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is is partly because these phant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pleasurable sensations, in contrast to the loss of a limb, which for centuries had been associated with painful phantoms. We here present several early reports on phantom penile sensations, with the intent of showing what had been described and why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