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船山明亡後隱於深山四十餘年,以漢衣冠終其身,並世殆無第二人。其所以能如此,在深信人能以"養性"爲功於天地。船山以爲,通天下一氣,一陰一陽,絪緼相繼而不息。最清者》太虛"天氣",純粹而靈;降而爲"地氣"或"五行之氣",則稍濁而有礙;地氣凝結,則爲形質。人之所以有靈,在於有心,心中函有太虛天氣,是爲"神",爲"性"。此神爲地氣所包,地氣則限於形質。心中之神雖得自太虛,然既生之後,則與地氣交通往來,人能自取自用。神之爲清爲濁,於是端賴於己。且人一生所爲所思,皆不滅而融入其神,死後同歸太虛。故君子"存事没寧",不遺造化以疵纇。如此信仰,直可名爲儒家士君子之宗教也。  相似文献   

2.
日本同中国一样存在穷神信仰。穷神,日语称"贫乏神",相传被穷神附体的人会穷困潦倒,因而穷神在民间十分不受欢迎,甚至遭到驱逐。日本的穷神传说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送穷的习俗和祭祀穷神的神社。近年来,伴随着坐落在长野县饭田市的"穷神神社"总社和一系列分社的建立和发展,日本的穷神信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更加具有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3.
修昔底德的“命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运"说是修昔底德历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命运"一词主要指机遇、运气(包括好运和厄运)等人类无法预见、非人格化的力量,而与神意无涉。它通常表现为人力无法预计和支配的偶然现象和事件,与人的智慧、谋算、预见力相对立,并对人的心理和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修氏承认"命运"对人事的影响,但更强调人的智慧、远见和理性的判断在人事成败中的作用。修氏的"命运"说,体现了古希腊思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沈骞 《南方文物》2014,(1):201-202
<正>姜伯勤先生在《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一书中的《唐安菩墓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祆神——兼论六胡州突厥人与粟特人之祆神崇拜》一文中提出①:六胡州粟特人、唐定远将军安菩墓所出一具唐三彩骆驼鞍鞯皮囊上有一神兽型神像,为研究六胡州粟特人文化与突厥人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初唐以迄盛唐,由于粟特人在突厥部落  相似文献   

5.
傅辰彦 《民俗研究》2010,(2):162-171
古希腊初民对神人分离过程所进行的生动描述,内蕴着古希腊人对存在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性思考。劳动出现在神人决裂之后。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神人关系重建的中介——通过将劳动所得的产品变为对神(自然)的祭品,人重新为神(自然)所眷爱;又是人类能够永续生存的基本技艺——神(自然)保证劳动之人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牲畜和黄金"。不仅如此,劳动还是人类显示自身存在独特性的本质性规定。劳动是人在世的神圣职责,人在创造性劳动中博取声望,实现自身价值,并借助劳动将人与其他生命物种区别开来。人类是最具神性而惟一能与神分享创造乐趣的种类。以是观之,在希腊初民通过神话形式所欲表达的生活观念中,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6.
上古时期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是后世历史记载的源头.在相关的历史记载中还可以看到其某些影子.出现于早期历史记忆中的"人"多为"英雄"或"圣人",而非普通的人.逐渐剥落掉神的身影,而呈现出真正的"人"面貌,已经是野蛮与文明之际的事情.但是即使在这个时期,人--神之间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记忆是古代文明出现上升的阶梯.  相似文献   

7.
德治 《旅游纵览》2010,(7):56-59
<正>近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一幅山水卷上自题道:"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具在何劳图焉。"因此,"遗貌取神"是一切艺术创作构思、构图、造型的信条、法则。"遗貌取神"在摄影艺术上则是通过取景构图时的"取与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寶雨經》與武周皇帝的形象塑造在《明堂建設與武周的皇帝像——從"聖母神皇"到"轉輪王"》一文中(1),筆者曾指出,作爲政治景觀的"明堂",在武則天政治生涯有着特殊的意義。從皇后到天后,再到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册金輪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寶雨經》與武周皇帝的形象塑造在《明堂建設與武周的皇帝像——從"聖母神皇"到"轉輪王"》一文中(1),筆者曾指出,作爲政治景觀的"明堂",在武則天政治生涯有着特殊的意義。從皇后到天后,再到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册金輪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均有三根支柱:儒佛道。不同的是,中国的道是道教,日本的道是神道。神道也称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对日本文化有深刻影响。被称为"中国知日第一人"的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写道:"表面上,日本最盛的宗教是佛教,而骨子里日本人普遍信仰的是神道。"但是,神道也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陈静 《黑龙江史志》2013,(19):50-51
春秋时代已大致定下了中国古代思想的规模,作为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儒、墨、道三家已经出场,他们各自崇拜的"神"正在展开角逐,而实际上它们的命运早已被注定,剩下的时间便是填满各自的逻辑空间,划清诸神的势力范围。混乱的春秋之后,残酷的战国来临,各家后继者便在扰攘纷杂的天下之局中,用思想的棋子完成最后的"收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医学的最具代表性的疗法,针灸和艾灸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重要传承,也与各个时期及地域独特的文化、信仰与习俗息息相关。在存世的敦煌写本中就保留了大量与针灸、艾灸相关的文献,其中涉及到大量"人神"禁忌的内容。人神这一概念与整个人神禁忌系统虽然都可溯及早期的医学典籍,但除此之外,敦煌写本中的人神还加入了隶属于民俗范畴的禁忌方式,在禁忌体系、文本载体两个层面带有阴阳术数等浓重的民间色彩,这也与唐宋之际民间信仰蓬勃发展及敦煌本地阴阳家的推行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全球海洋治理是将全球治理引入海洋领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海洋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的基础之上,协调人与海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地区性大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并通过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4.
"命定论"和"变命论"是明代士人持有的两种命运观:"命定论"强调安于现状、否定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动改变命运,这一命运观的产生与士子求仕不得、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下的优胜劣汰等在积极进取后无所得的现实无奈际遇有关;"变命论"强调人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来改变命运,行善则善报、行恶则恶报,这一命运观的产生与佛教的"因果报应"、道教的个人修炼和阳明心学的追求"本心"等思想的流行有关。而"命定论"和"变命论"正是明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日渐加强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两相矛盾及自相矛盾的思想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新象祠记     
<正>象祠,这是贵州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更是中国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象祠,又称"安氏宗庙","安氏祠堂","罗祖庙","夷王庙"。它坐落在贵州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有百里画廊之称的乌江岸边青翠欲滴的九龙山上。这里所供奉的神,不是别人,就  相似文献   

16.
战国楚简中所见"太一"是掌管人生死病患的职能神,在同类神灵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无论是高级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可以向之祭祷。其等级高于后土等,但是相比于"大水""楚先"等,则并未有任何等级上的超越或是统属关系,很难确定其为至上神。"太一"与"帝"并不能等而视之,两者之间仍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宋建 《南方文物》2023,(6):1-10
<正>良渚文明的政治结构是以神权主导的复合型古国。神权的物化形式是玉琮和主神图形的二位一体。除了极其少量未完成的,所有玉琮上都有主神图形,包括完整型、省略型、简化型、变异型等。主神的完整形式是人神和虎神的结合。人神和虎神亦可分离,有的图形只有人神,有的只有虎神。玉琮和主神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始终存在,但是不同时期的玉琮形制和图形表现皆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心语心声     
孩子,我要谢谢你 孩子,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你有多么伟大的神力。当你还在混沌的小宇宙尚未成形时,你就已经开始改变和掌控一个人的命运。不管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过多少的预设和梦想,你不由分说地成为了我生命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刘晓春 《民俗研究》2016,(4):89-101
从历史变迁的维度,考察明清以来番禺地区迎神赛会的结构与功能。番禺地区的迎神赛会,以神明崇拜为核心,以神明显圣的神话传说为信仰动力,人们通过神诞中的仪式展演,象征性地建构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的神及祖先之间的关系。人神互惠,是迎神赛会之所以能够延续的稳定的结构,也是其信仰基础。由于社会的变迁,随着这一稳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此消彼长,借迎神赛会"约纵连横"的防御性功能日渐消失,而"庆叙亲谊"的联谊性功能,则逐渐成为迎神赛会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吴珍珍 《沧桑》2014,(5):119-122
菇神崇拜是浙南庆元县域香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菇神崇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神位和神庙、菇神祭祀和菇神庙会。菇神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菇民生活环境恶劣,寻求心理寄托;道教文化使吴三公等道士成"神";百姓从香菇种植中受益,感谢神恩;菇神信仰形成习惯,作为一种习俗传承。庆元县域菇神崇拜现象,带有独一无二的本土化个性特征:菇神是菇民自发信仰的土生土长的历史人物,菇神不是一个,神性不是单一的,辐射范围仅庆元周边地区。菇神崇拜还具有政治、道德功能,并且孕育了"二都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