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不少版本学著作以此作为唐初发明雕版印刷的证据.我们认为,《云仙杂记》是宋人假名唐人编纂的一部伪书,是不足凭信的.《云仙杂记》自序云:纂类之书多矣,其间所载世人用于文字者亦不下数十辈,则今未免为陈言也.予事科举三十年,蔑然无效.天祐元年退归故里,筑选书室以居,取九世所蓄典籍经史子集二十万八千一百二十卷、六千九百余帙,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其门目未暇派别也.成于  相似文献   

2.
宋刻本《云仙散录》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音 《东南文化》2003,(5):81-83
本考察了《云仙散录》的宋刻本情况,并对其他版本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正《岭南杂记》的作者是吴震方,字石绍,号青坛,浙江石门人,康熙丙辰(1676)进士。据光绪《浙江通志》记载:吴震方著有《述异记》三卷、《岭南杂记》二卷,[1]辑有《说铃》前后集,[]以及《晚树楼诗集》四卷。[]关于《岭南杂记》及其作者吴震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只有简略记载:"国朝吴震方撰,震方有《读书正音》,已著录,是篇记其客游广东时所见,上卷多记山川风土,兼及时事……亦颇留心于利弊,下卷则记物产而已。  相似文献   

4.
乾嘉年间,大名人崔述撰《考信录》,全书有《补上古考信录》(两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考信录》(两卷)、《丰镐考信录》(八卷)、《沬泗考信录》(两卷)、《丰镐考信余录》(三卷)、《沬泗考信余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两卷)、《考信附录》(两卷)、《考信续说》(两卷),又有《考信录提要》两卷,上卷释例,下卷总目,为全书发凡提要。崔述承家学,对经史攻读极勤,兼明音韵训诂、天文数历、地理。他平生只当过一任福建省罗源县知事,毕生精力几乎全部用来治学。他以经学家见称,  相似文献   

5.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1167-1144年),四川井研人。他的代表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以下简称《要录》),上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1127-1162)。以其材料丰赡,考订精审,“集众说之长,酌繁简之中”而与《长编》相媲美。不仅饮誉当世,受到史馆编修们的青睐,而且为后代治宋史者所必读。因而与李焘齐名,有“四川二李”之称。李心传著作宏富,可惜几经沧桑,大多亡佚。《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乙两集各二十卷,《旧闻证误》四卷,经《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致恢复其本来面目存世。《道命录》五卷,淳祐十一年由新安朱申刻于九江郡,元至顺四年  相似文献   

6.
(一)《明史·选举志》卷七十载:“嘉靖八年已丑,帝亲阅廷试卷。手批一甲罗洪先、杨名、欧阳德,二甲唐顺之、陈束、任瀚六人对策,各加评奖。”按:“欧阳德”误,应作:程文德。欧阳德是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明史》卷285《儒林传》)。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彭贻孙《明朝纪事本末补编》卷2《科举开设》,嘉靖八年已丑科一甲三名是罗洪先、程文德杨名。《明史》卷285《儒林传》:程文德“登洪先榜进士第二。”李贽《续藏书》卷20《程文德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2)
<正>一、《永乐大典》录《世说新语》的数量今《永乐大典》共录《世说新语》(以下简称"大典本")142则,其中第139(《排调》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甥"则(卷七七五六)与第7则(卷二九四九)、第112(《品藻》28)"王右军少时"则(卷一一○六三)与第51则(卷一一○六三)、第48(《品藻》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则(卷一一○六三)与第136则(二○三○八)重出,实际辑录为139则。在这139则中,  相似文献   

8.
北宋吕希哲的《岁时杂记》以北宋东京岁时生活为主,兼及四方风俗,是一部描写北宋节日生活的文献。《岁时杂记》无存本,仅在其它文献中零散存在。清代阮元认为金盈之《醉翁谈录》中的《京城风俗记》是金盈之的亲闻所见,并将其按月搜记,此观点为许多学者赞同。但笔者将《岁时杂记》整理的辑佚文本与《京城风俗记》进行考辨对比,发现后者对前者有抄录之嫌。通过抄录考辨,探究《岁时杂记》的辑佚与研究价值,辩证分析《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对《岁时杂记》的抄录之"弊"与保存之"功",并探索抄录者的心理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9.
《金陵胜迹志》共10卷,清末民初胡祥翰辑。胡祥翰,字寄凡,上海人。方志学家。原籍安徽绩溪,胡澍后人,胡适族叔。室名岁寒堂。民国年间,胡祥翰曾多次游历金陵。作者有感于清朝金鳌《金陵待征录》近乎杂记,而王友亮《金陵杂咏》、陈文述《秣陵集》(又名《金陵历代名胜志》)等书又偏重于题咏.  相似文献   

10.
《江邨消夏录》卷一著录此卷,云: 赵文敏公《饮马图》卷(图一)。纸本,高八寸,长二尺。白描,作奚官汲水,马作就饮状,神骏可观,起止无迹,即伯时当为之俯首也。引首止庵篆书《饮马图》三字,隶书款。下录款“子昂”,钤“赵子昂氏”、“松雪斋”二印。 又录宋濂小楷书题,在画之左方,云:  相似文献   

11.
明陆容《菽园杂记》(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卷一○载:“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皆石角岩,水势湍急,最为险恶……(成化)八年主事谢敬修砌吕梁上洪堤岸三十六丈,阔九尺,高五尺;下洪堤岸长三十五丈,阔一丈四尺,高五尺。”上文标点有误。谢敬是人名,曾做过徐州吕梁洪工部分司的主事,嘉靖《徐州志》卷七记载历任吕梁洪主事,其中有“谢敬,山东德州人,天顺丁丑进士”条。嘉靖初年,吕梁洪主事王世雍撰有《吕梁洪志》,其中所列主事也有谢敬之名。嘉靖《德州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均记载:谢敬,天顺丁丑进士。又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八…  相似文献   

12.
向燕南 《文献》1999,(2):153-169
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谥文端、文宪,江宁(今南京)人,是晚明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尤其精于史学.明代史学风气至嘉、万时期丕变,由空疏转向谨严.其中功绩,王世贞之外,则首推焦竑.在焦竑传世的三十余种著作中,史学著作计有《献征录》120卷、《熙朝名臣实录》27卷、《逊国忠节录》4卷、《国史经籍志》6卷、《玉堂丛语》8卷、《皇明人物考》6卷、《京学志》8卷、《词林历官表》3卷等,此外尚有汇录大量考史笔记的《焦氏笔乘》6卷和《续笔乘》8卷等,是明代整个学术发展中非常有影响的人物①.  相似文献   

13.
《道命录》是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晚年的著作,成书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道命录》从历史角度,采用编纂文件与注文论述相结合的体例,记载程颐、朱熹进退始末,从而说明宋代一百四十年间道学三起三落的兴废历程。为我们研究宋代党禁,程颐、朱熹生平,乃至李心传的政治思想,提供翔实的资料。 《道命录》成书以后,由南宋新安朱申,于理宗淳祜十一年(1251)刻于九江。(朱申《道命录》序)据《宋史·本传》载,该书为五卷,而收录在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中的则为十卷。《四库全书》载内廷藏本也为十卷,与《本传》所载不合。 《四库提要》据内廷藏本,元至顺癸  相似文献   

14.
1952年,杨联升先生首先援引《西京杂记·六博术》来探讨汉代的博戏,并配合出土的博具,尝试复原六博的游戏规则。《西京杂记》所录之术,出自西汉景帝时擅长六博的许博昌,以回文式的口诀传诵,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前蒙胡厚宣翁见赐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老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图书馆藏明范允临《输寥馆集》(清初刻本)卷一《词余》录有其散曲八首,谢伯阳先生《全明散曲》未载。兹先将其抄录如下,再对其内容及作生平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17.
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八,纳引《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 永乐十六年,庚戌(1418,应为戊戌),是年,建文帝反至黔。此条是谷应泰采自《建文年谱》一书。《建文年谱》是崇祯甲申国变后,掖县贡生赵士喆根据《致身录》、《从亡随笔》并旁裒民间稗官野史著成。这些书都是讲有关建文出亡的事,而《录》、《笔》二书又有真伪的问题存在,故《通志》的编者特加按语辨明。按语说: 建文出避一事,钱虞山有十必无之辨,朱竹垞有十三不足信之说;其他则如李映雪、潘稼堂及《明史稿例议》,皆就《致身录》所载,驳辨无遗,孙已定论矣。独黄石牧太  相似文献   

18.
从《謇斋琐缀录》的序、跋来看,吴献臣批证之稿录本、嘉靖年间刻本以及后世的抄本、丛书收录本,无论各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都使《謇斋琐缀录》版本的复杂化成为了可能。梳理《謇斋琐缀录》成书缘起及明清以来藏书目录的著录,主要分八卷本和一卷本两大系统。上海图书馆著录的清抄本四卷本体系并不存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明蓝格钞本在内容体式上是以嘉靖刻本为底本的,且是多人抄撮而成,讹误、脱落之处甚多。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嘉靖七年尹氏家刻本,未受到今人重视,它对《謇斋琐缀录》的抄刻、流传以及后世批评、接受的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值得深挖与诠释。  相似文献   

19.
《明史》卷117《朱权传》载: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3591页)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郑汝壁《皇明帝后纪略》、《明实录》和清·查继佐《罪惟录》诸书亦作太祖“第十七子”。但是,明·焦竑《献征录》卷1却作: 宁献王讳权,高皇帝十六子也。明·朱谋讳《藩献记》和《朱氏八支宗谱》亦为太祖“第十六子”。历来二说并用,莫辨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20.
本共有两则札记。第一则是《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注音之性质》。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有145字之注音,潘重规认为这是六朝《音隐》类作之遗迹,《英藏敦煌献》据之定名为《毛诗郑笺音隐》。本从卷背注音与正面字的关系上考察,认为卷背注音是抄写人据某种《毛诗音》移录,并非是与正字合成有机整体的《毛诗郑笺音隐》,只是它用以注音的方法与六朝的音隐类作相同而已。第二则是《S.541号写卷的正面与背面》,S.541号写卷的一面抄写有《诗经》,另一面抄写有佛典《因缘心释论开决记》。本否定了以前诸家目录以抄写《诗经》一面为背面的说法,认为抄写有《诗经》的一面应是写卷的正面,而抄有佛典一面的内容则为其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