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姑娘     
过去有一个富人,他有三个姑娘。这三个姑娘都长大了。一天,富人把三个姑娘都喊在他跟前,一个一个的问话。他先问大姑娘:“我的好女儿,告诉我,你穿得好吃得好是怎么来的?”大姑娘回答说:“是靠父母亲的福气,没有父母亲,我穿不好吃不好。”富人笑呵呵地点点头.又问二姑娘道:“我的好女儿呀,告诉我,你吃得好穿  相似文献   

2.
刘爱成  刘畅 《环球人物》2012,(24):20-34
年事已高,时不我待,祈盼两岸早日统一台湾人说:"他是大陆来的和尚。"大陆乡亲则视他为"台湾和尚"。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台湾人说:"他是大陆来的和尚。"大陆乡亲则视他为"台湾和尚"。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钱邦芑是明末清初的诗文家和学者,曾在永历王朝做官,隐居在贵州余庆县的蒲村,在这里创建他山景区,筑堤为湖。据守贵阳的“秦王”孙可望逼他出山任职,他祝发为僧,自号大错和尚。后流寓云南和湖湘。生平坎坷,著述颇丰,成为一代高僧。  相似文献   

4.
六朝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鼎盛时代,大江南北各地纷纷建立庙宇。364年,有个叫慧力的和尚在当时的首都建康城(今南京)建造了一所大庙,名叫瓦官寺。落成之后,众和尚设会请当地的士大夫来庙里鸣钟击鼓,名为弘扬佛法,实则请人捐钱。但捐钱的人,没有一个超过10万钱的,和尚们颇为发愁。有一天,一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化缘簿上写下捐钱100万。和尚们都非常惊讶,望着这穿得毫不起眼的年轻人,以为他空口说大话。  相似文献   

5.
仇江 《岭南文史》2005,(2):28-31
一、天然和尚和他的塔墓 天然和尚法名函罡,是清初岭南著名的高僧,他道行高藐、识鉴精博,所著经解语录有《楞伽心印》、《首楞严直指》、《般若心经论》、《天然罡禅师语录》等皆入载嘉兴续藏本;天然和尚先后主法海云、华首台、光孝、芥庵、别传、栖贤诸刹,徒众数千,且多士绅文人,素质颇高,天然一脉的祖庭番禺海云寺曾选编《海云禅藻集》出版,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僧人敬月     
陈旭 《中华遗产》2007,(1):152-152
我去大罹塔的那天,恰巧是中秋节。走进大慈恩寺院内,我看见僧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搬动供桌,于是我好奇地拦住一位小和尚,问他们在做什么?小和尚说:“你不知道今天是中秋吗?我们要敬月。”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提起唐僧,几乎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因为他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但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法号叫玄奘,俗称唐僧。他不是小说描写的那样心慈耳软,人妖不辨,是非不分之唐僧,而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顽强奋斗的高僧。玄奘和尚本姓陈,名祎,洛州(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由于家境贫寒,十  相似文献   

8.
隐元隆琦是继鉴真和尚之后,到日本传播佛法的又一个著名高僧。他不仅在佛教界,而且在其它领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和先驱者之一。一隐元俗姓林,名隆琦,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六岁时其父去浙江谋生失去音信,依靠母亲一人劳动维持全家生活。清贫和困苦养成他坚韧不拨的意  相似文献   

9.
法显功成道场寺文/彭年唐僧取经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然而,早于唐僧230年西行取经的高僧法显,却知者甚少。法显和尚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西行取经的先驱者,而且他晚年还在雨花台生活了整整5年,他仙逝后,据称也葬在雨花台。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今山西襄垣),自...  相似文献   

10.
甘肃张掖是历代高僧到“西天”(印度)取经路过的地方,史志明确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东晋隆安三年(399)四月,法显和尚与他的同学慧景、慧应、慧嵬与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他们经过青海,翻越祁连山,走出扁都口,直到张掖。张掖当时是北凉国的都城,国王段业听到著名高僧来此,便邀请他们留住下来。期间,法显与张掖的和尚智严、慧简、僧绍、僧景、宝云等人结为同志,共磋佛事。夏坐三月后,于秋初西行取经。第二次是唐朝贞观三年(629),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张掖,出玉门关,逾葱岭去印度取经。至贞观十九年,东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回到长安,历时17年。  相似文献   

11.
千年的新安     
陈三言 《旅游》2015,(3):122-123
干年的新安是什么?千年的新安是一座峰。披着紫气,长髯飘飘,骑着青牛而来的老子,用一本《道德经》竖起了一座思想的高峰。多少惊世骇俗的灵感火花,在这里陡然变得黯淡无光;多少巍然耸立的思想高地,在这里陡然变成不起眼的丘陵。据说在这里,你不能走得太匆忙,不经意地触动,花草便会抖落一地的思索,乌儿就会中断讲道的殷勤。千年的新安是什么?千年的新安是一把锁。这把锁就锁在雄踞的汉关上。长安到洛阳,一条不能绕行的道,一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被约翰尼·德普秒到,是在电视上播收的一部一点也不著名的电影《纵情四海》里。电影讲什么,女主角是准,我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德普演一个吉普赛男人,牵着白马,像背景板一样走过舞台,正帅得一塌糊涂时,白马突然在舞台上拉了屎(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五十多年前的这段话讲得何等的好啊!他讲的记者应到群众中去考察党的政策和政策执行的情况。我们如能照他讲的去做,我们的工作会做不好吗?我们的新闻事业会不兴旺吗?这当然不是记者有什么了不起的高明之处,而是因为记者经常在基层群众中跑来跑去,能看到群众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能听到群众在讲什么?有什么看法?因而能知道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在白马湖畔郑岙村童子山、和尚山等地发掘石室土墩墓40座,出土器物170件,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大宗,还有部分石器和青铜器。这批发掘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演戏给谁看     
电视剧里一个男人,因为某种很自私的原因,娶了一个他不爱但是很爱他的女人。所以他就对她特别好,过分地好。但是女人心里清楚得很。所以有一天酒后她就爆发了,她说,你演戏给谁看呢你?情境之中这个男人,自然是演戏给自己看的。他内疚。所以越是表现得爱越是说明不爱。其实这逻辑谁都看得穿,所以它就特别假特别像戏。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故乡巩义市,和登封市相邻。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认识少林寺和尚的。我大约是在15岁左右,有一年的阴历正月十几随父亲去登封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了该寺的和尚。我记得,父亲和三位和尚接触较多:第一位叫贞俊,比我父亲年岁大,我叫他伯;第二位叫体性,比我父亲小,我叫他叔;第三位叫恒林,我同他的接触较前两位少,他是住持(即方丈),人们尊称他为“当家”。当时,少林寺里的出家人很多,主要是前两人接待。  相似文献   

17.
看了《邓肯自传》,总觉得俄国诗人叶塞宁天真得象个孩子,他的诗我只记得一句:死亡并不新鲜。而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将这句诗写了下来,总觉得心中有些想法要寄托于此了。 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话:“连生都不怕,那么还怕死吗?”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人不怕死,比如英雄伟人,比如高僧大德,但  相似文献   

18.
李清华 《文史博览》2009,(12):10-10
毛泽东对穿着的要求十分随便,有什么穿什么,从不挑剔,但随便中包含着严谨。他总是长衣长裤长筒袜,无论天气多热,都不曾穿短袖衫、短裤,更不会坦胸露怀。他的衣袖、裤腿也很少卷起,偶而卷起,只要有女同志在场,便会下意识地将衣袖、裤腿放下来,这是毛泽东在穿着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清华 《湖南文史》2009,(12):10-10
毛泽东对穿着的要求十分随便,有什么穿什么,从不挑剔,但随便中包含着严谨。他总是长衣长裤长筒袜,无论天气多热,都不曾穿短袖衫、短裤,更不会坦胸露怀。他的衣袖、裤腿也很少卷起,偶而卷起,只要有女同志在场,便会下意识地将衣袖、裤腿放下来,这是毛泽东在穿着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打折的衣服     
小哲一回到家,就气鼓鼓地,把外套一脱,往茶几上一扔,说:"穿这衣服丢死人了。"我很惊讶,这可是件新衣服啊,是昨天妻子帮他买的,今天早上他穿着去学校时都高高兴兴的。现在是怎么了?我问小哲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哲说:"丢死人了,班上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