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会莲 《文物春秋》2007,(1):34-37,68
本文根据现存北京法源寺的唐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碑和已佚的会昌年间《重藏舍利记》碑录文,并结合《全隋文》、《全唐文》及相关史籍的记载,对隋仁寿二年幽州弘业寺所藏舍利的收藏史事进行了考察,订证了碑记所载内容的疏失,厘清了两方《重藏舍利记》碑所记史事。  相似文献   

2.
隋代三次在全国建立舍利塔,仁寿元年(601)第一次30州中就有瓜州(敦煌),安置地在莫高窟崇教寺,此后舍利塔一直是"镇乎一州之内"的标志性建筑.786年吐蕃占领敦煌,敦煌官员取出舍利献给吐蕃.宋初工匠董保德清理塔基,将发现的供养物品变卖,隋代舍利塔至此彻底毁失.  相似文献   

3.
《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碑铭2008年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宋代塔基地宫中。碑铭刻写俱佳,保存完好,对于研究长干寺的历史沿革和宋初修造长干寺真身塔的详细情况,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出土的佛顶骨舍利为北宋译经僧施护所献,长干寺地宫独特的形制受六朝时期地宫形制的影响;用阿育王塔瘗藏舍利的形式,显受五代吴越国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长清县文化馆旧藏北宋苏轼撰书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刻石一方。石长宽各61、厚12.5厘米。楷书,二十二行,满行二十五字,共四百七十九字。塔铭于"元祐二年八月甲辰"之后另镌"宣和三年十月日住持真严大师文海立石"楷书一行,笔意不似苏书。此石刻工拙劣,字迹漫漶,应为后世捶拓所致。长清县城内西北隅真相寺旧址,原有砖塔八盘已被拆毁。近于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方盖在释迦舍利石函上面的刻石。此即苏轼撰  相似文献   

5.
《全宋文》分别漏收无名氏《石棺铭》、陈助《寿州寿春县崇教禅院新建舍利砖塔地宫壁记》、无名氏《宋证悟禅师碑》、无名氏《天圣院佛会人名碑》等文四篇,今予以辑出,以为补遗.  相似文献   

6.
仲威 《收藏家》2007,(2):83-90
《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①。原石久佚。  相似文献   

7.
季爱民 《文物》2020,(2):59-65
《唐东都大圣善寺山门院故开法大德先藏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先藏禅师塔铭》)石刻2002年出土于嵩山嵩岳寺塔东侧半山坡,石刻所属墓塔原位应在此处[1],但今不存。石刻现存于登封历史博物馆。文字由温雅于唐元和三年(808年)撰书,记述先藏禅师(724~797年)的师承关系、求法与传法经历及归葬地等内容(图一)。该石刻此前见诸报道与文章,主要为介绍石刻形制、铭文字体、行款、出土和收藏情况以及简述先藏生平等[2]。本文将首次刊布塔铭拓片(图二)[3],抄录全文,并在此基础上考证相关史事,借此观察中唐时期北宗禅在洛阳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傅清音  张安兴 《文博》2013,(6):89-93
唐《佛堂铭》是清河崔氏刻石以记家族福祚的行为,述及舍宅为寺和《金刚经》灵验故事。历史行为的背后是宏阔的社会背景,《佛堂铭》中的舍宅为寺和刻石以记功德是基于不同时间维度的二重行为,两者之间因为佛教灵验事件而触发了微妙的因果关系,审视佛教政策的变化,才能深究行为发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清代末年于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四种碑帖拓本,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它们是:唐欧阳询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P.4510),唐太宗撰书《温泉铭》(P.4508)、唐柳公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P.4503)和无名氏书《佛说大悲随罗尼经》(P.4620)。因是名人撰书,又是唐拓善本或孤本,故为碑帖史上重镇,历史价值与书法价值自不待言。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武德年间智藏禅师舍利装具。作者通过对舍利装具中的石函刻铭研究,认为《续高僧传》所载智藏禅师辞世与建塔时间有误,石函刻铭记载甚确。  相似文献   

11.
黄滋 《文物》1991,(11)
延庆寺塔(图版肆:1)位于浙江松阳西屏镇西2.5公里处。据《松阳县志》记载:寺初创于梁普通年间(520~527年),初名云龙,唐代改名延庆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行达禅师应诏赴中印度,得大经论8部、舍利49粒,东归后建塔以藏舍利。"凡三年讫工,涌地七成,高二百五十尺,盘固轮焕,甲于东越。经始于咸平已亥三年(999年),其成盖五年壬寅(1002年)也。"但在第七层塔壁素枋上砖铭有"淳化五年六月中"的字样,按淳化五年(994年)比咸平已亥早五年,可能因造塔须提前烧砖,故  相似文献   

12.
正定"八大寺"中的洪济寺和舍利寺原为一寺,后分为二,至上世纪60年代末寺内建筑已荡然无存。近年来,文物部门相继搜集了一批相关的文物,包括舍利寺塔基地宫出土的石函和三彩炉、宋大观二年《敕文札子》碑、真定府定林禅院沼公和尚寿塔铭等,为这两座寺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00年,麻城道士王圆箓于敦煌千佛洞内发现11世纪初西夏人征服敦煌前之秘密石室,内存大量珍贵文物。《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欧阳询书、李百药撰)残拓本为其中之一(图一~六)。几十年来,围绕此拓本,争讼纷纭。  相似文献   

14.
武威海藏寺     
海藏寺是武威四大寺院之一,位于城西北25公里处。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立的《重修古刹海藏寺劝缘信官檀越记》碑云:“相传,录钧台原为水中小岛,寺建于台上,故名海藏寺。”寺院占地面积1346万平方米,创建年代无从考证。明成化年间,一个叫张睿的太监,...  相似文献   

15.
黄清发 《文献》2001,(2):11-14
近日于《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读到两方僧志,一方编号为贞元111,另一方编号为会昌034,前者志题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并序》,后者署为《唐故禅大德演公塔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史料类比研究的方法,考订出两唐书记载的孟就与《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的作者及敦煌本《食疗本草》作者为同一人。又从武周时期的崇佛、孟就之孙孟简的佞佛等方面证明了孟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石函铭》作者孟就生平事迹及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石函铭》内容的理解,及对武周时期泾川佛教历史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辽代的绘画、书籍、经卷存世者甚为罕见。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像腹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辽代文物,其中刻工精湛的《契丹藏》、蝶装书籍、硬黄纸上字体刚劲的写经、木板刻印着色的《炽盛光九曜图》以及漏印在绢帛上的彩色《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艺术价值。部分书籍、刻经是在"燕京檀州街"、"燕京悯忠寺"刻印与装潢的,而且有的制作与装  相似文献   

18.
三学寺为辽南名刹。《辽东志》和《全辽志》都有简略记载。据寺内现存的明宣德十年(1435)的《重修三学寺碑》所载:“辽东之海洲,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有口口诚佛岩禅师,暨海元傍禅师鼎新之,及观韩谅所制碑阴,则云不知始末,谙孰是,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碑尾记有“重修  相似文献   

19.
《梁書》卷五四《諸夷傳》載大同三年(537)八月,梁高祖武帝修長干寺阿育王塔,出佛爪髮及舍利。是月二十七日,武帝到寺禮拜,"是日,以金鉢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隱鉢不出,高祖禮數十拜,舍利乃於鉢内放光  相似文献   

20.
妙因寺连城     
座落在永登县城镇鲁土司衙门西邻的妙因寺,自明清以来,在甘肃、青海、内蒙、西藏地区黄教中颇有影响。这座寺院的始建时间、寺名沿变众说不一。《甘肃宗教》一书中载:“该寺原称大通寺,清光绪年间改称妙因寺,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还有很多文章都同意始建于明正统六年。这无疑都以明景泰元年探花黄(?)撰写的《敕赐大通寺记》为依据。该碑记原立妙因寺鹰王殿内。1958年被毁,碑文内容今存。碑记:三世土司鲁贤为祈灵消灾,于宅旁建寺,明正统壬戌(1442)年完工,始请于朝,敕赐“大通寺”。但鲁氏家谱又记:明宣德二年(1427)三月22日敕赐妙因寺。这说明妙因寺的始建并非在正统年间,它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