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力 《神州》2012,(7):242-242
中学英语教材其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周其亮 《神州》2012,(1):87-87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  相似文献   

3.
黄桂新 《神州》2011,(8S):67-67
现代的教育是提倡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这一“主体”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掌握物理知识,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本人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几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王恩涌 《人文地理》1992,7(4):64-71
中学地理教育在我国近些年来有较大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后,地理课恢复成为正式的课程。由于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出现、在高中的地理教育方面,加强了环境教育。再有,现根据新的大纲,编出四册供初级中学用的教材。教材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受到良好的地理教育与国情和基本国策教育。特别是该教材适当的增加了人文地理内容。  相似文献   

5.
彭辉 《神州》2011,(12):91-91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领略、去追求。感知关,激发审美情趣;理解美,接受美的陶冶;鉴赏美,品味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刁俊雄 《神州》2012,(3):61-62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美育的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并要运用美育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注入审美的知识,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渗透美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刁俊雄 《神州》2012,(9):103-103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数学过程中要运用美育的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并耍运用美育手段,“以荚感人,以情动人”,在青少年心中注入审美的知识,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渗透荚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何泽波 《神州》2012,(22):190-190
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将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呢?  相似文献   

9.
王义平 《沧桑》2009,(4):193-194
语文教材建设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语文校本教材,应该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和“文工交融”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步九红 《神州》2012,(9):366-366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面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到底如何去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本世纪的发展需求?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既在做“奴隶”又在做“主人”。他们一方面在做教学内容的奴隶,一个劲的崇拜教材的权威,竭力强调教材的神圣;另一方面又在做学生学习的主人,努力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灌输给自己的教学对象,惟恐完成不了“授业”的大任,长此以往,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正是这种启迪,这种帮助造成了本不该造成的个性发展。因此,陈旧的教学方式是该结束了,应还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而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片面强调机械的灌输论,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12.
王书芳 《神州》2012,(6):367-368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3.
邹备战 《神州》2014,(14):288-28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中,应该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社会机构和企业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四个主体,任何一方面不可或缺。本文从这四个主体出发进行研究,以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彦睿 《神州》2011,(6S):21-21
农村因为大量的青壮年人外出务工,相当多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在经济上是“富人”而在精神上是“穷人”。 加之农村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处于劣势,法制教育资源更没有城市丰富。因此,学校必须强化教育功能,特别注重教材的开发利用。从教师教态入手,从教材教法入手,从学生学风入手,从校园实际切入,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逐步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沃土”,使学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马体乐 《神州》2012,(6):248-248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  相似文献   

16.
王孟杰 《神州》2012,(10):189-189
对于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以说这个词语对于我们许多新教师是非常新鲜,甚至陌生。就我个人理解,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之中。而这三者的互动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韦超 《神州》2011,(8S):84-84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古向伟 《神州》2013,(34):184-184
数学是中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数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当“以人为本”,这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王海云 《神州》2012,(15):233-234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谈高三教材处理和最佳教法选用余仁理一、教材处理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高度驾驭长材的能力,能灵活、科学地整理教材、补充教材,善于使教材由“厚”变“薄”,由“薄”变“厚”。教材处理的原则是,能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操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