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9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购人一批西夏文佛经.专家认为“皆属宋元旧椠,蔚然成为大观”。为此.该馆于1932年出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以为得书之纪念。著名西夏学家、荣获法国“儒莲奖”的王静如先生撰文.称其为学术界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2.
元代印本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冯国瑞先生将珍藏多年的一部元代印本佛经捐赠给甘肃省博物馆。据说此经出自甘肃省甘谷县金川镇南山古佛寺遗址中,可能就是发愿中的伏羌县银川堡。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先生/女士:《西夏研究》创刊于2010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季刊),在201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西夏研究》旨在搭建西夏研究交流的平台,聚合国内外西夏学界的研究力量,推动西夏学学科建设和西夏研究的发展。本刊刊登内容为:西夏语言文字与文献、西夏历史文化、西夏文物与考古、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西夏遗民与遗迹调查研究、国内外西夏学研究评介、西夏人文旅游、唐宋辽金元史、西北史地、民族史学理论、北方边疆民族研究等。欢迎专家学者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4.
王龙 《文献》2022,(5):19-33
俄藏7979号西夏文草书佛经,其内容是此前尚未发现过西夏文本的《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和《大乘庄严经论》的摘译。这三部佛经都保存有帙号,说明西夏时期曾完整翻译了这三个本子,这三部佛经也曾被编入西夏文《大藏经》中。从俄藏7979号摘译的内容来看,佛经的摘译者选取的主要是一些偈颂、咒语以及对偈颂的解释。佛经中保留的“帙号”字“郝(low2,国)”来自勒尼语,而非党项语。结合西夏文《大藏经》编订的大致时间,可进一步考定该文献大概为仁宗或桓宗两朝从不同的文献中摘取编撰而成,其年代大概是1139-1206年。  相似文献   

5.
马淑婷 《西夏研究》2022,(1):121-125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诗歌材料是西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西夏时期的历史、文化和风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2010—2019年十年间,学界在黑水城所出西夏文诗歌在文本译释、艺术价值和史料考证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代表性著作和论文。  相似文献   

6.
五代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对佛典中出现的字进行形体辨析、读音标示、意义阐释的书。该书内容极其丰富,除了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价值外,于古籍,尤其是汉文佛经的校勘整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分析了十个例子,意在引起学界对该典籍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许鹏 《西夏研究》2022,(2):10-16
本文对新发现的西夏文世俗文献通假字进行了考释。新考的部分通假字可以使我们对相关文句解读、辞书释义和收词等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公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6539号的录文、释读及汉译文,认为此编号的西夏文文献为《天医取师疗病吉日》《四季人神不宜灸》内容,主要记录灸疗时的诸多禁忌,其依据的底本与《太平圣惠方》卷一百有密切关系。从黑水城现存的其他针灸文献来看,北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可能在西夏境内流传。  相似文献   

9.
西夏文Инв.No.4926号文献的照片,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9册和第13册中分别被定名为《亥年新法》与《法条》,通过解读,实为《孙子兵法》残篇及黑水地区军事文献,书写时间当在1215年八月之前。  相似文献   

10.
西夏王朝皇帝在位时先后铸造西夏文、汉文钱币14种,这些钱币的铸造与西夏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关系密切。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对西夏铸币与当时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佛典之翻译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基础,汉译佛典的绝大部分完成于中古时期。中古时期,西北地区形成了西域、河西、关中三大译经文化区域,译经中心大都位于交通要道或都城附近。中古西北佛教译经文化活动重心久在西域,晋唐时期转向了关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敦煌藏经洞封闭年代、原因和发现过程,以及敦煌文物的流散、收藏情况进行了简要陈述和列举,为敦煌学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13.
道安的《凉土异经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土异经录》是道安对当时译于凉州,但译人缺失,无法考定的汉文佛籍所做的编目。此《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全面的关于“凉土异经”的目录,对研究凉州佛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夏持续不断的译经活动以及大量汉文佛经的翻译,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已经诗化了的汉文偈颂对西夏偈颂翻译的影响。这种影响进一步延伸至偈颂的创作领域,但并未偏离偈颂的一般范式,而是依循着偈颂基本的特性又有所发展。《贤智集》中的三篇颂所展现的诗化现象,是偈颂文学在持续交流活动中被西夏继承于书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唐玄奘取经图遍布全国诸多石窟,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本文以瓜州石窟群玄奘取经图为中心,根据图像要素并结合历史文献,推断该石窟群的取经图乃是根据唐玄奘途径瓜州地区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而取经图和主题图像之问的搭配则是玄奘传记与观音经以及观音信仰相互融合逐步衍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李茹 《丝绸之路》2010,(10):23-27
敦煌藏经洞文物除了4~14世纪初的5万余件文献之外,还有一部分珍贵的艺术品,如丝织品、纸画、木版画、剪纸、粉本等。其中精美的刺绣丝织品是藏经洞出土的一种佛教装饰艺术品。刺绣丝织品因为材料的相似性、特异性以及不可分割性,使其具备了作为纺织、印染、刺绣工艺独立的研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敦煌刺绣丝织品艺术与敦煌石窟壁画一样是敦煌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筹集行资和寻找西行引路人,在瓜州某寺停留了一个月,该寺供奉有弥勒像,玄奘法师在该寺遇到胡人石磐陀,并为其授五戒,在其帮助下渡葫芦河过玉门关。该寺经考就是瓜州阿育王寺,唐称大云寺,即今瓜州锁阳故城东塔儿寺。  相似文献   

18.
王志鹏 《敦煌学辑刊》2009,4(4):130-139
鸠摩罗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译经学家,也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中心人物之一。罗什七岁出家,学习佛法,聪慧特异,悟解出众。入华后罗什曾滞留凉州多年,这为他以后的译经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罗什的译经及其对佛教的弘传,从中国佛教史上来看,可以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他自己并不满意。罗什最为遗憾之处,当是对佛教学理探究层次的深浅以及方法论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中外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西夏文《择要常传同名杂字》是西夏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部常用佛经诵读童蒙性质的杂字类字书。借助该书正文第6页的内容,可以补全西夏字书《同义》缺失的篇目代表字。比对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编号为00027的残片,证明了《择要常传同名杂字》至少曾在西夏时期的瓜州地区流传,这一现象应该与杂字字书在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介永强 《丝绸之路》2009,(6):105-107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路佛教文化研究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窟造像得天独厚。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从天山南北到河西走廊,再到关陇地区,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弥山跨谷,星罗棋布,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佛教石窟寺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风景轮廓线,是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寺,对于当前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