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纵览》2013,(4):6-8
拉萨,又称日光城、雪域圣地;对虔诚的藏民来说,纵然历经千山万水,能到这座雪域之城朝拜,是他们毕生的夙愿。于我而言,拉萨,更像一座浪漫的爱情之都。但她的浪漫并不像丽江那样需要人工"打造",刻意修饰,那活生生的爱情故事完全有迹可寻:由1,300年前的大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到300多年前的一代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游走在拉萨,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13,(8):6-8
<正>拉萨,又称日光城、雪域圣地;对虔诚的藏民来说,纵然历经千山万水,能到这座雪域之城朝拜,是他们毕生的夙愿。于我而言,拉萨,更像一座浪漫的爱情之都。但她的浪漫并不像丽江那样需要人工"打造",刻意修饰,那活生生的爱情故事完全有迹可寻:由1,300年前的大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到300多年前的一代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游走在拉萨,  相似文献   

3.
正拉萨河是蓝色的。四十年前一个晴和的秋日,大学毕业分配到拉萨的我,放下简单的行装,便急不可待地去看拉萨河了。我看见她那松耳石般的雪浪花。从云山雪谷汹涌排闼而来,在我的面前留下了一片永生难忘、挥之不去的蔚蓝。她比我家乡的湘江和洞庭湖还要蓝,比我后来看到的多瑙河和莱茵河还要蓝。她蓝得那样晶莹,那样剔透,那样纯粹,那样叫人惊心动魄!像一匹刚刚抖开的蓝缎子,像满河跳荡不息的蓝色水晶,像融化了一大片高原深秋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不论你是否到过拉萨,你一定听说过许多关于她的传奇。“日光城”就是她的美誉之一。我对拉萨的阳光情有独钟。 这是圣城特有的阳光,灿烂、明亮、洁静,绝不似许多现代化的大城市中的太阳那样,在严重的工业污染和雾霭中,竭力散射着无力的光芒,那太阳是昏黄的,你甚至可以直视它,令人难以相信那就是普照大地的  相似文献   

5.
八月的拉萨,骄阳似火。天空总是那么湛蓝,云彩也总是那样白得发亮。一场场的夜雨,消减了阳光穿透空气带给大地的炎热,一缕缕爽爽的清凉拂面,使人真切地体会到这座高原古城夏季的舒适。拉萨城里的大街小巷,满是来自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抱着什么样的向往到拉萨,无例外地,  相似文献   

6.
迁移     
“我叫索娜央吉.今年74岁了.我老家是工布(林芝地区)那边的.10岁的时候到拉萨。刚到拉萨的时候,在我眼里.拉萨很繁华.拉萨也很凄凉,我看到琉璃桥下到处是污水和大便.脏得不行。乞丐和流浪汉晚上睡在桥底下,我看到过有冻死饿死的人挺在那里,好心的人在尸体上挂上一条哈达.  相似文献   

7.
每年进入十一月,拉萨就开始安静了。拉萨河水淌成碧绿,不再像夏季那样混浊和澎湃。天蓝得彻底,没有一丝云。在大昭寺门口晒着太阳就能看到青海、那曲、日喀则等地的牧民。当然,冬日在拉萨最惬意的事情还是晒太阳,尤其是在拉萨近郊的一些寺庙,感受太阳的温暖、蓝天的辽阔、寺庙的静谧——西藏的真正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赵旭 《丝绸之路》2012,(23):43-46
我终于又到了拉萨!这是我来到拉萨后的第一句感言.多少个日日夜夜,西藏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我向往拉萨,向往布达拉宫,因为这里是无数佛教信徒的心灵圣地,是大千世界人们心中爱与善的永久天堂.那天,拉萨湛蓝的天空格外深远,天外有天,我眯着眼睛眺望着九天之外的红晕,望着明明灭灭的宇宙万千.我知道,到了西藏,万物生灵就成了沧海一粟,我寻寻觅觅,想在这碧海蓝天里寻找一丝白云,然而什么都没有,蓝蓝的天宇上只有闪烁的太阳和悠闲的雄鹰.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苏平,1955年出生于北京。我的爸爸叫苏流,妈妈叫陈惠亭,爸爸曾经是18军手术队队长、52师卫生处副处长,到拉萨后负责组建自治区人民医院,任首届党委书记副院长。妈妈是司药。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当时最为艰苦的西藏。他们说我是在拉萨怀上的,他们把我的根扎在了拉萨,西藏是我的故乡,寻根是我今生的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10.
拉萨,两位画师的述说廖东凡沿着著名的拉萨八廓街,我去拜访宗教画大师多布杰。我和他31年前相识。那时我刚走出大学校门,分配在西藏做文化工作,有一项任务是联系拉萨城区的民间歌舞、藏戏、绘画团体。多布杰是八廓街业余藏戏团的主要演员,更是民间绘画组织的骨干。...  相似文献   

11.
拉萨“搭的”真方便! 我站在喜玛拉雅饭店的大门口,用不了一分钟的时间就坐上了一辆“的士”真方便!这是我多年后重返拉萨的第一个感觉。 拉萨出租车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儿。80年代初,拉萨交通还很闭塞,道路多是土路而且狭窄,市民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直到80年代中期,拉萨才有了两条公交线路。进入90年代,拉萨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道路交通状况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但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而且变宽变长了。 拉萨城区面积只有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随着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洞穴 1962年我生于拉萨。我父亲是汉族,十八军进藏时,他们是一边修路一边进来的。我父亲当时驻守拉萨,与我母亲认识了,她是藏族。六十年代父亲调到山南琼结县工作,母亲也从林周县调去。我的童年在琼结县度过。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这句口号也出现在拉萨时.人们对它作出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高原.并不适合再出现一个内地大型都市那样的城市:也有人认为,拉萨不能避免、同时它也需要各种现代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都渐渐地淡忘了。唯独有一段经历,虽然被时间冲刷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回忆起来,总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深刻,一直鞭策着我走到今天。那是我们十八军文工团的文艺兵进军西藏的一段经历。1951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十八军文工团正在为抢修甘孜机场的指战员演出,和着春风,无线电波传来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喜讯。为了执行协议,及早进军拉萨,我们立即开始了行军和进藏演出的各种准备。  相似文献   

15.
去西藏     
去年暑假我谢绝了同学们去昆明游览世博园的邀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踏上了桂林至成都的火车。到成都以后,我改乘汽车再上拉萨。一路上风尘仆仆,难免有旅途孤独之感。可对西藏的向往,依然战胜了身心疲备。经过6天的车厢生活,终于捱到心中的圣地——拉萨。 刚走下汽车,就感觉眼中的拉萨与想象中的拉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少了内陆都市街道的喧哗,多了边陲小镇的清静。拉萨城里的面孔似乎都是陌生的。偶尔有一两个汉人打我身旁经过,我都会客气地对他们点头致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前后,我在布达拉宫脚下度过了2000个日日夜夜。这是我从1963年第一次接触西藏,走进藏民族的生活中之后。在拉萨驻足最长的一段时光。回首往事,拉萨的色彩与旋律使我魂魄荡漾,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在拉萨《西藏日报》当摄影记者,用自己的摄影镜头,记录了民主改革前西藏的一些真实画面。当时我有机会在拉萨和拉萨以外的地区进行采访,祖国雪域高原的迷人风光使我深深陶醉,流连忘返。我拍摄过喜玛拉雅山高峻挺拔的雪峰,拍摄过雅鲁藏布江喷...  相似文献   

18.
从小在拉萨长大,但知道幼儿园的事还是长大以后的事。因为我在拉萨的时候幼儿园对于像我们这一代进藏干部的子弟来讲都比较陌生,和我同龄的人大多没上过幼儿园,即使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也是因为回到了内地。这些事今天说来已经是故事了。六七十年代,拉萨的幼儿园可谓...  相似文献   

19.
西藏近4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6年来,这里的经济确实发展了,城乡面貌确实改变了,雪域人民的日子正在变得富裕起来。我是一个藏族人,又在拉萨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这些变化都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过的,我想把它告诉关心西藏、愿意了解西藏的朋友们!从拉萨的变化讲起拉萨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也是西藏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中心。z始建十吐善赞普松赞干布时期,至今已有1363年的历史。那里有西藏历史和文明的象征布达拉宫、大昭寺,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和古建筑。但是,我想坦率地说,当1951年我来到拉萨的时候,这座城…  相似文献   

20.
拉萨没有牧歌黄橙没来西藏时,总把拉萨想象得太荒凉太冷寂。当我真实地踏在拉萨的大道上,看风中飘扬的金色树叶像一枚枚音符,感受无处不在的阳光如母亲的手,心中竟充满了生命的暖意。拉萨是中国唯一的没有现代高楼大厦的都市,然而作为都市应有的所有繁华在这里都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