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省博物馆自1953年成立以来,出于对藏品和出土文物保护的需要,便开始了相应的保护修复工作。从最初的字画装裱、漆木器脱水,至后来的青铜器修复、大遗址保护、古籍修复等,现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已涵盖金属器、漆木器、书法绘画、古籍善本、玉石器等各类藏品,文保中心已成为湖北地区门类最为丰富、功能最为齐全的综合性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本文按不同门类的藏品保护技术的源起、发展和现状,回顾70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馆藏陶、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之一。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全国从事陶、瓷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多,四川省博物馆在馆藏陶、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适合在四川地区潮湿气候环境下进行馆藏陶、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的经验,以及如何正确选用保护材料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我国主要文物收集单位,肩负着珍贵文物保护、修复的责任与义务,博物馆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是现阶段博物馆继续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分析目前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建议,旨在通过采取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让我国珍贵文物得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物代表团于2004年访问印度,考察了10处世界遗产地、5座博物馆。在代表团印象中,印度的古建筑普遍得到较好保护。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与中国有许多相近之处。印度拥有相当一批掌握了文物保护先进理念并拥有丰富经验的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在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成功的经验;在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文物科技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都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苏州派”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科学化研究,目的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进行抢救、继承并发展,使之科学化和规范化,系统全面地揭示、继承和发展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研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为国内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即对国内青铜文物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理念是指导文物保护具体实践的理论基础,理念的不同会导致保护效果的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分析古建外檐彩画在保护修复中存在争议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古建彩画历代保护修复的经验,对古建彩画保护修复理念加以探讨,以达到更好保护古建外檐彩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9日,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暨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在中国文物研究所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这是中国与意大利政府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间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提高我国文物修复技术、保护与修复设备的完善,以及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制定未来的教育培训计划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该项目由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詹长法研究员与意大利外交部发展合作司技术中心项目主管马立奥·米凯利先生分别担任两国的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国务礼品的保护修复要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但区别于文物保护修复,要突出其艺术性和真实性。参照馆藏及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馆藏竹、木、漆器、牙雕等国务礼品的来源、保存现状及保护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14日至16日,“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研讨会主题是考古与文物保护中的科技问题,主要涉及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古代墓葬壁画保护、彩绘陶器保护、砖石质文物保护、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应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陕西考古研究院杨军昌介绍了他们近年来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了国内壁画的现场搬迁和保护;陕西师范大学李玉虎介绍了汶川地震中老照片、电影胶片划痕修复研究工作;中国科学大学技术龚德才介绍了“古代纺织品碳化分析”等。另外,进行了“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纺织品/纸质/漆器保护”“金属保护”、“石质文物保护/彩绘颜料研究”五个专题的研讨。与会者就目前国内外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各类文物保护新方法、新材料以及目前中国文物保护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近些年的一些文物保护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设计阶段提出了科学的保护措施,也确定了相应的保护原则,但保护修缮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甚至造成修复性破坏。上海新场古镇张宅、郑宅的保护修复实践,基于“最小干预”等保护原则指导下的修缮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机制,注重在文物建筑保护的细节中体现保护原则与理念,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含氟聚合物用于陕西户县出土新石器彩陶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对陕西户县大王镇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进行保护,在用X射线衍射测得表面风化物的成分及对彩陶含湿量测定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30%、20%、10%、5%)四元含氟共聚物(F4-SS)溶液进行加固防护处理,观察加固后彩陶的外观颜色,机械强度、吸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F4sS溶液加固处理后,彩陶的机械强度显提高,外观颜色没变化,孔隙水蒸气通道无影响;5%-25%F4-SS用于酥松彩陶加固保护、5%-10%F4-SS用于硬质彩陶的表面防护处理,效果显。说明F4-SS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彩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有机质地文物的化学分析测定方法,包括测定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淀粉,以及区 分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纺织品文物回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纺织品文物回潮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回潮方法可分为密闭式和敞开式两种模式,密闭式回潮法是最常用的回潮系统。在众多的回潮方法中,应用较多的包括饱和盐溶液法、超声波加湿器、水含体释放法、湿度自动控制回潮箱、低压吸力操作台和半透膜回潮法。在掌握纤维吸湿回潮的原理和回潮效果的影响因素,理解每件纺织品文物存在的问题、保护目的、工作条件、环境等因素,了解不恰当的回潮操作可能给纺织品文物带来的危害的前提下,根据工作条件选择恰当的回潮方法才是实际操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经常产生气体或粉尘污染物,危害人员健康、影响文物安全。专业、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控制和排除空气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风需求与普通民用系统大相径庭,普通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缺乏经验,经常造成工程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本工作以文物保护修复相关项目经验为基础,借鉴科学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严格标准,探讨了文物保护修复场所通风系统设计的思路、技术和关键指标,可为相关博物馆工程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Using a compiled list of the vascular flora for 21 islands in the western basin of Lake Erie, Preston's resemblance measure and Connor and Simberlof's Null Hypothesis I were applied to native and alien species subsets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these findings fit within the equilibrium theory. Based on Preston's meas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imilarity of species between island pairs was more likely to fit with MacArthur and Wilson's equilibrium theory when native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than when alien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Native species have restricted distributions - especially those found on the smaller islands - and appear to be less randomly distributed about the islands.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a large component of the alien flora is widespread in its distribution, and appears to be randomly distributed among most of the islands.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文物修复这门传统工艺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预想修复效果和制定最佳修复方案的精确性。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效果方面的特长,模拟文物破损处复原、去除和保留不同颜色物质、创建和复制器物残缺部分及预览器物安装情况等效果。这样不仅为文物修复提供有利帮助,还使这门传统工艺与当今先进计算机技术得到有机结合。修复实践表明,对那些变形较大,又不想进行破坏性修复的文物来说,三维模拟修复就是唯一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石质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势在必行。现阶段封护材料主要是有机高分子和一些在位聚合低聚体材料,高分子封护剂由于渗透性差、固化应力大等原因应用已被限制,低聚体以其良好的渗透性,无固化应力,与石材相容性好等原因受到更多的应用。研究了一类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正硅酸乙酯等为单体、溶液缩聚的硅酸酯低聚体石质文物封护材料。探讨了单体用量对硅酸酯封护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硅酸酯封护材料的附着力、憎水性、透气性、耐可溶性盐、耐酸碱老化以及耐紫外光老化等分析测试,还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等分析。通过试验分析表明,聚合过程中,MTEOS用量控制在40%(wt)时附着力及接触角达到最佳。封护后试样的耐酸碱性、耐可溶性盐、耐紫外光、透气性和抗冻融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研究的硅酸酯低聚体材料能够满足石质文物的封护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选取3种不同遗址出土(出水)的考古木材为试验样品,以赤藓糖醇为定形加固材料,在50℃恒温水浴中以不同质量分数的赤藓糖醇溶液对试验样品进行渗透填充,渗透填充结束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试验样品进行脱水干燥。分别从尺寸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力学性能、显微形貌几个方面考察了赤藓糖醇对考古木材的定形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赤藓糖醇作为定形加固材料能够对考古木材起到良好的定形保护作用,定形保护效果随赤藓糖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升,质量分数为30%赤藓糖醇即可显著提升考古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赤藓糖醇以晶体形式在考古木材细胞壁上析出,对木材组织起到支撑和加固作用,提高了考古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