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0月,围场县龙头山乡小锥子山村一农民在“小锥子山古城址”附近挖土时,发现了战国青铜兵器7件,其中戈3件,矛4件,后由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并收藏,现分别介绍如下。三穿戈3件。1.长援,微上翘,双面刃,长胡,近阑处有3个半圆形穿,平内,后缘上翘呈弧形,中间有一梯形穿。援长14.7、内长8.7、胡长10、通长23.4厘米(照1)。2.长援,微上翘,双面刃,长胡,近阑处有3个半圆形穿,直内,后缘开双面刃,呈弧形,中间有一长方形穿。援长14.6、内长8.7、胡长10.2、通长23.3厘米(照2)。…  相似文献   

2.
蕴章  瑞吉 《文物》1985,(10)
1983年3月,在山东省莒南县小窑大队发现了1件青铜戈。戈稍残,援长13.2、内长6.6、胡残长5厘米。阑侧三穿,上穿呈半圆形,下两穿呈竖长方形。直内一穿,呈矛头形。铭在胡上,阴文"左徒戈"三字(见图)。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一月,我馆派人前往冶炼厂拣选青铜器,得戈、剑、斧、权、镜诸器。现择其中几件介绍如下: 青铜戈 1件。援本略上翘,脊稍隆起,断面呈菱形。前锋为三角形。长胡三穿。长方形直内,一穿。通长26.3、援长18.2、内长7.9、内宽2.8厘米(图一:1)。这类戈在中原地区的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多有发现。 铜剑 1件。断面呈菱形,茎首呈椭圆形,茎中部内收,两端较粗。茎上除缠缑状螺旋纹尚清晰外,其它纹饰模糊不清。剑格为三叉式。通长30.3、刃长20.2、茎长5.9厘米(图一:2)它与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Ⅰ型Ⅰ式剑相同,时代大约为春秋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1977年7月,山东新泰市翟镇崖头河岸边发现1件铜戈,现由新泰市博物馆收藏。铜戈长胡,援、内上扬,援中起脊,援、胡、内部均有刃。阑侧三长方形穿,内一穿。胡部阑侧有铭文一行3字:“柴内右”。援长20、宽3.5、内长12.5、宽3、胡长13.8厘米(图一、二)。铜戈的形制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发现的Ⅲ式戈和河北临城柏畅发现的Ⅱ式戈相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太仓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商代铜戈,为1961年太仓城厢镇长春村小西门河附近农田出土。铜戈出土后被农民交售至城厢镇收购站,后转交文博部门收藏。南京博物院闻讯后曾派员前往调查。铜戈为銎内式,略有锈蚀,刃部残损,援中段有一横向裂纹。无阑,无胡,有脊,援面及刃均较薄。内前端近援处为椭圆形銎,后端略宽,有一近方形框,饰有虎首形兽面纹。戈正反两面形制、纹饰相同。通长22,援长15、援后宽6,内长7、后端宽4,銎孔长径3,厚05厘米(图一、二)。此戈的形制与1984年济南大辛庄遗址发现的銎内式戈基本相同[1];与《中国青铜器》中列举的舌条形銎…  相似文献   

6.
解放初期,四川省绵阳县涪江沿岸出土了几件巴蜀式铜兵器,现收藏于绵阳市文管所。戈 1件。通长21.7、内长5.5厘米。援狭长且直,有中脊直通援后部的桃形穿,无胡,援本近阑处有两长方形穿,弧形刃,内上有一穿。内两面铸有巴蜀式刻纹(图一;五;七:2;八:7)。剑 3件,分两式。Ⅰ式1件。通长38.7、宽5厘米。剑体呈柳叶形,有中脊,扁茎无格,茎上有两小圆  相似文献   

7.
齐城左戈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春,潍坊市城东南约15公里的桑犊故城遗址,出土齐城左戈1件。此戈形体修长,首部残,援微上翘,隆脊、身两侧有刃,长胡三穿。内微上扬,两侧有刃,上部有缺凹,尾部稍残。内上一长楔形穿。残通长18.2,援长10.2、宽1.8~3,内长8.5、宽1.7~2.8厘米。戈身通体较光滑,内上略有泐斑。重0.15公斤(图一)。内尾部穿下铸有铭文2行7字,为:“齐城左冶所汉(洧)造。”(图二)铭文周围留有模印痕迹和边栏。戈铭“洧”,金文首见,从水从又。甲骨文  相似文献   

8.
四川郫县红光公社出土战国铜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2年11月,郫县一区土特产收购站向四川省博物馆反映该站收集到一批战国铜器。经了解这些铜器是11月上旬红光公社七大队第四生产队在杨家旱地取土烧窑时,在深约一米处发现的两座战国土坑墓内出土的。现将这些铜器综合介绍于后: 戈一件(图一)。援长17.8、内长7.5、胡长8厘米。方内,长胡三穿。援后部至内  相似文献   

9.
刘余力 《文物》2012,(8):63-65
2010年,洛阳文物收藏学会在征集社会流散文物时,发现一件传世的战国时期铭文铜戈,可称为"王二年相邦义戈"。此戈传为洛阳出土,未见著录,现简要考释如下。铜戈为长胡三穿,援身细长,脊部略隆,凹刃锋利,阑部突起。内上一穿,上下及尾部皆有刃。胡上三穿及内上单穿皆作不规则方形(图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涿鹿县矾山镇五堡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1件铜戈,现藏涿鹿县文物保管所。铜戈援稍上扬,中起脊,前锋弧尖,胡狭阔,三穿;内直,一长穿,末端有两行五字铭文“索鱼王□戈”,第二、四两字笔划不全。通长19.8、援长12.5、内长7.3厘米(图一、二)。其时代应为春秋晚期。铜戈出土地点距涿鹿故城约500米。这里曾多次发现战国时期的陶器,铜短剑、  相似文献   

11.
邙皮戈考     
邙皮戈是五十年代中期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离石县(当时为离山县)收集的。同时收集的还有铜矛一件,现均藏于山西省博物馆,戈有铭,矛无铭。下面对此戈的铭文、国别及年代等作一考证。戈援首尖锐,孤脊,长胡,栏侧三穿,上穿呈竖半圆形,下两穿为长方形,直内一横穿。援内微向上翘,援断面呈菱形,援脊较内稍高。援、胡、内均有刀锋,胡端平  相似文献   

12.
一号戈。蒙阴县图书馆于70年代入藏。援略上扬,正中微起脊,锋端呈弧形三角,中胡,援、胡部均有锋刃,阑侧三穿,最上一穿近圆形,下两穿为长方形。内微上翘,后缘抹角,内上一横穿。内端有铭文约4字,辨识者2字,为“膚(莒)”、“戈”。援长14.3、宽3.3,胡长9.5,内长7.5,宽3.2厘米。重288克(图一、二:1;四)。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八年发掘的山西侯马市上马墓地第三号车马坑主墓(M1284)出土铜器中有一件带有铭文的铜戈(编号M1284:14),援长12.8、内长7.6、胡长8厘米。栏侧三穿,一穿在顶部略呈方形,另有两穿在中下部呈方形,内上有一穿。援头部呈圭状(见图),与陕县上村岭第1605号虢国墓出土的戈形式相同,与浚县辛村17号墓出土的戈形式亦同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秦始皇兵马俑坑正式发掘以来,先后出土秦代青铜兵器上万件,特别是带有刻铭的戈和戟,引起了学者和专家的重视。2005年4月,我们在对秦俑一号坑后部的部分文物进行清理时,发现2件带有铭文的戈和戟,为研究秦代兵器提供了新资料。其中一件为“十年寺工”戈,出土于秦俑一号坑T12G7中。该器长胡,曲援,长内上翘,援、胡均带有锋刃,阑侧四穿,内部有一个横长方形穿。器物保存完好,明亮如新,刃部相当锋利,胡部刃稍有小豁口。通长27厘米,援长16·9、宽3·1~3·2、厚0·5厘米,内长10·1、宽2·8~3·3、厚0·5厘米。出土时木朽迹犹存,尾部套有一…  相似文献   

15.
城固县文化馆新征集的两件文物近年城固县文化馆新征集了一批文物,现选择其中两件予以简介:无胡直内戈1件。援呈等腰三角形,援中起脊,前锋钝圆,脊后有一圆穿,援末两侧各有一小长方形穿,内呈长方形,上有一近似四边形穿。通长22.5、阑宽9、内长6.2厘米。其...  相似文献   

16.
罗振玉所撰《贞松堂集古遗文》(1930年石印本)卷十一中,著录有传世《楚屈叔沱戈》。此戈直内、长胡,下栏侧的胡上有两穿,上栏侧的援部作一穿;内上亦一穿,并饰钩连花纹。胡与内部,各有一可辨识的完整铭句:楚屈(?)(叔)沱屈□之孙(胡部)楚王之元右,王钟(内部)  相似文献   

17.
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铭文兵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多年来,阜阳地区出土了一些古代青铜兵器,其中以战国时期的铭文兵器尤为珍贵.现分别论述如下.(一)蒙字戈、剑蒙字戈,1974年3月,笔者在临泉县城关废品收购站拣选,现藏该县博物馆.戈长援,上翘,呈弧形,内平直无刃,尾圆,内中一长方穿;阑长过胡,阑侧三长方穿.戈通长24厘米,其中援长15.5、内长8.5、胡长10、阑长11厘米.字在胡部,为鸟虫书,字体狭长,作虎头鸟尾装饰,模铸(图一).  相似文献   

18.
古越阁收藏的几件古代兵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夔纹戈通长30.9、援本宽8.3厘米(图版肆:1;图一)。援宽直而长,前锋圆钝,中起脊,短胡,无阑,无穿。直内,末端圆弧,下有一缺。援部饰变形夔纹,以云雷纹衬地。内部后端饰羽状纹、勾连纹及云雷纹。与《中国古代兵器图集》著录的一件商代晚期有胡戈形制相近,此戈长38.5、宽15.6厘米,通体饰雷纹,内部饰兽纹,近胡部有  相似文献   

19.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两件战国有铭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3月,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从正定县牛家庄村征集到两件战国刻铭铜戈,现介绍如下。 (阝奇)氏戈。通长22.2、内长8.5、阑长12.5厘米。狭援微弧上翘,脊棱明显,锋稍圆钝,长胡三穿,穿近梯形。内作刀状,上下有刃,刃较锋利,其上一长方形横穿。内上刻有“(阝奇)氏币艹”四字(图一、三)。“(阝奇)氏”为地名,《汉书·地理志)记上党  相似文献   

20.
最近,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到四件青铜器,它们分别是龙凤纹戈、伯礶铜盘、青铜执炉和铜弩机。因其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2000年5月被征调到河南博物院收藏,现分述如下:龙凤纹戈(封二:1)长22厘米、宽10厘米,长条形援,援锋呈三角形,援身扁平而且有脊,下阑侧有两个长条形穿,内呈长方形。此戈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其援本处浮雕龙凤纹。龙身盘曲呈反“S”形,龙身背部从颈至尾呈鳞片状凸起。凤头与龙头相对,弯曲的凤嘴置于龙身旁,凤眼大而突出,其身呈“U”字形,包围龙身。在凤身后有一浮雕小龙,口含援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