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刘佳丽 《风景名胜》2021,(4):0004-0004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对各个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动生态城市的发展,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城市景观建设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是决定园林施工质量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卞敏 《东南文化》2007,(4):60-64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城市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载体,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从这一视角考察城市现代化问题,文化生态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生态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三个方面。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文化生态的功能,展示出人文关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谢燕华 《风景名胜》2021,(5):0093-0093
改革开放的政策的实行,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工业建设有了新进展,国家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态建设。随着相应生态环保理念的推出,我国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也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城市生态绿道建设。这样的建设方式有助于环保深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协调性发展。然而推行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阻碍,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环境并不乐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城市生态绿岛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田培湘 《神州》2013,(32):43-4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国际形式的影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生态概念,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努力建设城市生态园林,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概念入手,对生态园林规划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宁  王鑫 《风景名胜》2020,(1):0137-0138
通过阐述对“生态学”及“生态文明”的理解,指出公园城市“生态”的内涵并非片面的植树造林和提高绿化面积,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而是符合生态规律前提下的文明发展,即生态文明。并从建设模式、建设过程、生产方式及其生态信仰几个角度提出对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生态建设的建议及想法,希望能对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认为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是救中国的出路,提出“混合经济 统制经济 中央集权政府”的现代化方案,并对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它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它对国民党政府不论支持与指责都以其能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标准。《大公报》敦促政府推进经济建设,重视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涵 《风景名胜》2021,(2):0048-0048
透过市政园林景观工程得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与文明形象,在新时期下生态宜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市政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推进,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市政园林景观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市政园林景观工程问题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凯凯  海英 《风景名胜》2020,(1):0147-0147
近年来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 ,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迁徙而来以城市作为崭新的栖息地。笔者以城市中的鸟类为研究代表 , 对城市生境构建中的食源、水源和隐蔽地等因素进行调查探究,以期为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滕永直 《沧桑》2011,(1):29-30,44
在城市道德建设中,将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范畴,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增强公民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与生态道德责任感,使生态道德教育植根于公民道德思想体系中,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中注重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攀登》2014,(6):74-77
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对原有的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西安生态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从培育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观、生态规划先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浅议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北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带,毛乌素沙漠前缘,生态环境问题极其严重。因此,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榆林市规划与建设的最主要方面。本文借鉴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与实践,针对榆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对榆林市的地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理论框架,提出了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系统建设设想,以期创建榆林市优美的地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5,20(2):1-8,113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是强化生态城市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烈呼唤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为支撑。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结构,阐明了开放空间系统的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基本对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圈层一体化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等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双重空间尺度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8,23(3):49-53
生态城市建设有两个基础平台,一是市区本身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是市区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展开:在城市尺度上,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区域尺度上,优化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洛阳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双重空间尺度上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海涛 《史学月刊》2004,3(11):106-110
程遂营述的《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开封生态环境的变迁为研究对象,从气候、水、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公共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唐宋时期开封的生态环境,得出初步结论:唐宋开封的整体生态环境基本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为唐宋开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书选题新颖,拓宽了古都开封兴衰史的研究领域,是我国古都史和生态环境史研究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15.
牛志英  赵中枢 《人文地理》2009,24(4):107-109
历史城市一般都具有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同生共荣的特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对于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临潼骊山山色秀美,华清宫温泉载誉中外。城市因帝王行宫而发展,山、水、城独具特色,生态环境良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潼城区蔓延式扩张和内部空间的整合,对城市内部生态系统造成改变与破坏;景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定性分析,通过对临潼城市生态问题分析,提出落实"景城分治"的基本策略,以及遗址区生态保护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统万城的兴废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统万城建成于公元419年,废毁于公元994年。统万城的兴废,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问题,而是揭示了北方生态环境敏感带地区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利用大比例尺航空遥感影像判读、历史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在复原统万城的城市形态的基础上,对建城初期的当地生态环境做了一些初步的复原工作,并探讨了统万城从修建到废毁期间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边界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市场、生态环境的"切变"效应入手,首次提出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水平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边缘性、断裂性和竞合性等特征,可分为"强强"、"强弱"、"弱弱"等组合类型。通过对苏鲁边界区域的徐州和济宁2市城市化模式的初步探索,验证了水平城市化模式在省际边界区域的客观存在。在边界"切变"效应的作用下,竞争性往往大于合作性,甚至会引起恶性竞争,通过区域管治等措施,可以促进省际边界区域城市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尔山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战略决策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阿尔山市实际情况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通过建模、计算,对阿尔山市资源枯竭转型战略作了定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阿尔山追求生态效益应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生态治理是首要战略目标,且加强森林养护与生态功能建设是第一重要的发展战略;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发展问题是森林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林业系统体制矛盾及资金欠账严重,应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依托国家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快阿尔山林业企业的资产剥离重组,理顺政府与林业局关系,进而培育以"绿色"为主题的接续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小莉  秦树辉  包玉海 《人文地理》2005,20(6):102-105,82
本文在了解包头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992年-200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得出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支持水平较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提高限制因子容量,推动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恒  牛叔文  杨振 《人文地理》2006,21(2):119-123
人口容量规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尤其河谷型城市。基于用地空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规模的测算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为例,估算了其在该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宜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进而反映出河谷用地空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更为强烈,并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得出现有条件下适宜人口规模为230.56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42.17万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