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宗教界利用宗教国际性的特点,广泛进行民间外交,揭露日本的反华宣传,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边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边外交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场所 ,在中国多边外交活动 ,特别是 80年代后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的多边外交既重视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和各种全球性的会议 ,也重视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同时还日益关注非政府组织和各类多边论坛 ,具有涉及领域宽广、方式多样 ;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经济因素影响力不断扩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魏外交对象层次复杂,既包括对峙的南朝政权,也包括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以及西域、高丽等四方远国。北魏在同这些国家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外交对象和不同的外交事务分别采用不同类别的外交文书。而且,各类各级外交文书都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起草、撰写。北魏外交文书不仅表现了北魏国家在外交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是其外交方针和策略上注重实效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宋美龄在抗战时期为取得国际同情利用新闻媒介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抗战、为争取外援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展开的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并对宋氏外交成就进行了客观求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共产党的在野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共产党力图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彰显其生命力。本文认为日本外交的困境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现实压力是日共推动在野党外交的主要原因。在野党外交作为日共的一种政策和理论,有其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野党外交的成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共在日本政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商人对五四运动的参与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商人外交活动,也具有民间经济外交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特殊国际和国内环境,使这次商人外交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萌芽阶段进入到基本成熟阶段。以五四运动为界,商人的外交活动有明显的进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间接转向直接、由依附走向独立,并日益趋向频繁化和国际化;商人的外交意识进一步强化,其出发点由原来的谋求自身的国际商务合作和作为政府的外交后援,日益发展到争取国际和平平等关系、自主开展外交斗争、获取中国应有的国际待遇,并由“在商言商”观念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转变。商人外交活动的特点表现出渐趋成熟的趋向,在组织上由自由联合转向全国统一,在目的上由防御走向进取,在认识上由感性发展为理性,在手段上由经济上升到法律。  相似文献   

7.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体的环境行动.美国的环境外交因先于其他国家而取得了国际环境领域的有利地位,并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达到一个高潮.不过,尼克松的环境外交更多地着眼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现实利益,与第三世界为实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环境主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主持清朝外交超过30年,是清朝晚期外交活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及其奉行的对外政策对于清朝晚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及中外交涉构成了清朝晚期外交实践的主体。李鸿章代表清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深入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晚清外交,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4年7、8月,美军观察组18人分两批抵达延安,当时的中共领导把英美等国与日本区别开来,争取美国支持我们的抗日,毛泽东甚至打算访问美国。这是中共与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外交活动的开始。本文将详叙这次外交活动的曲折经过。  相似文献   

10.
原婧 《黑龙江史志》2013,(15):43-44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僵持与转折阶段。为取得美英等国的支援,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访问美国,并借1943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引起西方世界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将此次外交活动推向高潮。本文以宋美龄国会演说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动因,具体分析此次战时外交成功的因素,探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外交活动的内涵与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