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月刊》1984年第6期詹子庆同志《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一文,引顾颉刚先生“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之说,论述颇为精到。唯詹文未对“士”之训诂略作考察,是美中不足。《说文》训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此说近人多不以为然.实则士字甲骨文作“(?)”,“(?)”正是古文之十.另一方面,商代军制,以十进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论学殊”、“革政同”来概括,并以为所谓“论学殊”之“殊”,主要在于章、康二人经学主张不同——康有为是经今文学的集大成者,而章太炎则持守经古文学的立场。 本文以为:1.章太炎早年并不是一个经古文学者,其经学主张也不像有些论者所说具有“明显的经古文学倾向”。以经今、古文的对立来概括戊戌时期章、康“论学”的歧异是不准确的;2.戊戌时期章太炎的确对康有为所宣扬的“经今文学”的某些观点持反对态度。但章氏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以经古文来反对经今文,而是出于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深沉思考。因此,章、康“论学”之殊实质上体现了二人历史、文化观念的歧异。以下,将以对章太炎早年经学主张的判别及章氏早期思想特征的分析为主,具体说明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文书学"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学界新兴的一门学科。本文首先整理概述了中国古文书学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古文书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状况,为历史学界认识及了解这门新兴学科提供学术史方面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4.
赵明 《南方文物》2001,(1):49-51,58
魏禧是明末清初江西的著名学者。与其兄祥(后更名际瑞)、弟礼自为师友,并才名,号“ 宁都三魏”,为“易堂九子”之领袖。他一生著述较多。除有《魏叔子集》行世之外,另有 《诗集》、《左传经世》等,尤其是他对古代兵法素有研究。魏禧少即博学,好读史,工古文,尤喜《左传》和苏洵文。《左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 一部春秋战争史。历史上,军事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史书中记载军事、评论军事,也 形成了一个文化传统。喜欢读史又工古文的魏禧,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对于古代军事文化 颇有偏爱。他根据研读《左传》的心得,写下了…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古文书研究班”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继2012年6月份举办首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中国古文书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文本识读与历史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古代货币要排除几种干扰研究古代货币应该文献、实物、社会经济发展史互相补充发明,而非互相抵触干扰,然而后一种情况往往有之。以本人之体会似有如下几种:一是“伪经论”的干扰,旧时儒家今文经学派为争夺儒家正宗地位,常用“伪经”“伪撰”、“伪窜”、“依托”等大帽子攻击古文经学。后人不察,把那些带着特殊思想感情作出的“考证”以及治学方法作为前人研究成果接受下来。这是不利于古代货币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黎庶昌先生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也是一位知名的爱国主义者。庶昌先生出生于贵州遵义沙滩村的一个世代书香人家,少年时期他刻苦攻读经史和古文,他景慕古代贤哲,尤其对诸葛亮“尽瘁国事”的精神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似文献   

8.
韩保全 《文博》2006,(6):52-55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  相似文献   

9.
潘春辉 《沧桑》2010,(5):211-212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校历史专业的工具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熟悉并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古文基础较弱、兴趣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拓宽学生知识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刘巍 《近代史研究》2004,4(3):61-100
章太炎的经学立场经历了从“援今入古、以古统今”到“专宗古文”的演变,而《馗书》的修订正是其经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期。孔子为“良史”说的宣示,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谈及迁父子到刘歆之学一脉相承的“历史之学”的新谱系的建构,“六艺皆史”论的发轫,意味着章太炎独立的新古文经学的奠基。其前后变迁呈现出“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的清晰轨迹。这与章氏跨越“纪孔、保皇二关”的政治反思、“民族主义”的学理建构、“中国通史”的编撰所体现出来的“经学的史学化”的努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黄德宽 《史学集刊》2003,(2):102-104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注解传述人》所记大体本此,并指出壁中所得之书有《礼》、《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陆氏又于卷三之《尚书音义》上注曰:“隶古,谓用隶书写古文。”这些记载基本反映了“隶定古文”这个概念的由来。楷书通行之后,以楷书转写古文也称为“隶定”,所以一般学者所称的“隶定古文”实际上即指用隶书或楷书笔法转写的古文。“隶定古文”虽然是始于用隶书写定的孔壁先秦古文典籍,但是真正的孔氏隶古定体经书我们已无缘见到。传世的隶定古文情况相当复杂,有的是后人据传抄古文而隶定,有的是由隶古定本辗转流传而来,有的则是来自对新发现的古文资料的隶定(如汲冢古书),也有的是取自后人所仿写的古文的资料。历代字书、韵  相似文献   

13.
杨道以 《南方文物》2002,(2):84-85,19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博物馆好象只是窥探“过去时光”的一扇窗子。其实博物馆是姓“博”的,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既向人们传递历史的信息,也向人们展示现代的科学知识,哪怕是纯粹的历史博物馆,也总是通过古代的历史文物,让人们吸取营养,面对未来。因此,李岚清同志在《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的信》中称博物馆“是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林岩 《古籍研究》2002,(2):19-22,34
北宋“古文”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它很明显地承袭了中唐以来由韩愈开刨的文风及其思想的影响,但是,宋代的“古文运动”取得了成功,而唐代的“古文运动’’却未能充分地扩大影响。这是为什么?北宋“古文”的兴起最初受到科举艾风的压力,而当时的激进者正是通过对科举文风的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历史实物看来,开始为篆书,以后演变为隶书,又从隶书演变为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等。这个演变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而逐渐演变的,是由繁而简,为的是用起来方便。据文献所载,我国古代汉字,有古文、籀文与大篆、小  相似文献   

16.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和页数).历史理论.历史和史学的全球化:特征与挑战……………………………(美)乔治G.伊戈尔斯王晴佳(1.1)普遍史/世界史:过去、现在和将来…………………………………(意)艾都拉多.托塔奥罗(1.12)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古代史学的“求真”与“  相似文献   

17.
“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自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即接受了西方所确定的基本内涵,而舍弃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明”一词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及价值判断,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得不面对“失语”的尴尬和由于传统断裂而产生的“无根”的惶惑.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一词的使用状况入手,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参考当下学者的研究成果,发掘“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话语系统中的内涵和所指,以开启尘封已久的通向中国古代“文明”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省与陌     
问:北宋钞版上有“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字样,元代纸币上也有“贰贯文省”字样,读货币史料更常见“省陌”、“短陌”之说。请问,省陌、短陌是什么意思?它起源于何时?答:省陌、短陌是我国古代货币流通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陌即百,古文陌、佰相通,在货币流通中,陌指一百钱。所谓短陌(亦称短钱),是说把不足一百的钱作一百用。至于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於古文运动方面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相当优秀的研究成果。除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古文大家的个案研究外,单以“古文运动”为题的专着便有六部。而在日、美汉学界,古文运动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二一页下:■,■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用为■字,读若彻。”按:“■”,是象形字,其形于甲骨文正象一株草,“■”的本义就是■术之,非是古文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