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琐忆龚育之     
我一直视为“师、兄、友“的龚育之,转眼远行已经两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宛在,一些往事也时时浮现脑际。媒体回忆文字不少,无不称赞他的道德文章。我与他相识共事30年,深感他不仅  相似文献   

2.
党史专家龚育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如作者开篇所言:龚育之,在国人眼里,是与伟人理论、中共党史、科技哲学相联的代名词。让我们通过本文,走近这位学富五车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回忆龚育之     
张化 《百年潮》2014,(6):22-27
龚育之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党史大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许多人习惯地称他“老龚”,很少有人称“龚部长”、“龚主任”。我也和大家一样,对他不称头衔,而称“老龚”。如今,老龚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07,(7):F0002-F000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第五届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龚育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12日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07,(8):45-45
2007年7月7日,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联合在中央党校召开龚育之同志追思会。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和多家新闻媒体共80余人参加。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主持。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出席并对龚育之同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09,(9):79-79
2007年6月12日,龚育之同志不幸病逝。两年来,社会各界已有许多人发表文章怀念他、纪念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龚育之同志的学术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论研究等向纵深发展,《学习时报》、《中共党史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科研管理》和中央文献出版社拟联合开展龚育之学术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12月龚育之同志诞辰80周年前后,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相似文献   

7.
治淮琐忆     
1950年代初,作为团校学员,我被抽调到治淮工地上,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被陶冶着、锻造着。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历历,犹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延安琐忆     
到延安去 我本名周素珍,大家习惯叫我苏菲。我1919年5月出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我的家乡在浙江省舟lU群岛定海县沈家门半岛(现属舟山市普陀区).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生活也比较富裕。  相似文献   

9.
战地琐忆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已经载入史册。我时常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些往事,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0.
恩师琐忆     
正我于1979年由黄冈县(今为黄冈市黄州区)考入沙湖之滨的武汉师范学院(今为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一直到2007年正式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武汉学习、工作了近30个年头,因此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武汉文史资料》向我约稿,该写的人和事太多了,我特别想写写恩师、曾经担任过武汉市政协委员的刘宋川先生。他是我本科阶段古代汉语课的任课老师,毕业时是他竭力推荐我留湖北大学中  相似文献   

11.
琐忆黄仁宇     
自从黄仁宇在美国纽约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时突然倒下,与世长辞,我常常想起这位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他去世后,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黄仁宇热,差不多把他的所有著作都出版了,三联书店更是不遗余力。黄仁宇的著作,在史学界、更多的是文化界,掀起巨大的冲击波。年轻学人、文化人,为之深深吸引,甚至视为高山仰止。近年来,报刊记者来采访我,问我对黄仁宇的史学著作、特别是《万历十五年》的评价,对黄仁宇的印象。我都如实说了。学术著作从来是见仁见智。老实说,我不太喜欢黄仁宇的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亦不过如此而已。他比我年长多了,是前辈;但…  相似文献   

12.
旅港琐忆     
张克明似乎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在《旅港琐忆》中追述了他青年时代数次往返香港,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的经历。抗战胜利后,他再度赴港,创办《民潮》,并参加了民革成立的准备工作。那一段难忘的岁目,至会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留苏琐忆     
《留苏琐忆》的作者,于上世纪50年代被选派到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学习内燃机车技术。那是个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的年代,也是中苏友好的黄金岁月。作者以亲历亲见,叙述了社会各界、校园内外的苏联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以及中国留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的感人事迹。往事历历,给过来人以激情的回忆,给未来者以感奋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燕园琐忆     
正我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学制六年,“文革”期间因中央警卫部队进驻领导“斗、批、改”,以便推广“六厂二校(指北京针织总厂、北京林木厂、新华印刷厂、二七机车车辆厂、南口机车车辆厂、北京化工三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经验,在校时间延后八个月,实际在北大待了六年半。正常学习期间,平心而论和老师们私下接触不多。“文革”期间,  相似文献   

15.
抗战琐忆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许多纷繁的往事在我脑际萦回,作为一名13岁参加八路军,现已81岁高龄的老战士来说,有责任把这些往事作为历史的财富留给后人,也算是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吧。  相似文献   

16.
在粮食定量供应时期.为了加强管理.从中央到地方.都印有各种粮食票证。粮证一般按粮食供应单位印制发放,如:《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封面印有户主姓名、供粮地点(如仙游城关粮店、度尾粮店、枫亭粮店等)、粮集卡号、填发单位、发证日期和使用期限等。一般一个公社有一个粮食供应站。  相似文献   

17.
李学谦 《百年潮》2009,(12):70-73
1954年中南局撤销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土地改革委员会之后,我从那里被调到在北京成立的中南地区工作部,不久后中南地区工作部又被撤销了,1955年我被调到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直到1960年调到地方工作,一共6年.在这6年之中,我的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朱德等第一代中央领导同志关心爱护机关干部,对下属情同骨肉,亲密无间,平易近人,在那里工作期间我觉得非常的舒心快乐,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8.
华德里,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中段南侧,三民路东。东起清芬路,向西转北至清芬一路。据说里份始建于20世纪初叶.1967年改名东方红四里.1972年慎思里并人,恢复原名。  相似文献   

19.
一、胡绳病危的消息传来我是10月30日的清晨得到胡绳同志病危抢救的消息的。那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郊昌平开幕,预定我在会上有个发言。只好发了言,再动身去上海,希望还能在他生前见他一面,跟他心中告个别。我那个发言题为《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  相似文献   

20.
湖乡琐忆     
2003年岁末,我驱车重返我的故乡——洪山区洪山乡新路村(原洪山区南湖公社红星大队),沿着那弯弯的巡司河岸,我悄然走向港口,向汤逊湖畔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