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两汉文化遗存资源丰富,“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被称为中国汉文化“三绝”,而其中汉画像石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又并称“江苏三宝”。优秀的两汉文化成为徐州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金色名片,在国内外广泛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构筑了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发展版图。  相似文献   

2.
郑渔  郑云峰 《中华遗产》2009,(2):122-135
年代最早、玉质最好的金缕玉衣,是徐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作为汉代楚国的国都,徐州见证了汉初最强盛的一段时期,也见证了王莽篡汉以及东汉政权的日薄西山。徐州博物馆以两汉文化为核心,为我们保留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对徐州有影响的汉墓出土玉器进行分类及功用上的论述,打破过去单一从功能或造型的分类法,而是运用以功能用途和造型规律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这样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玉器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徐州两汉文化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论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兴起的考古旅游,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普及公众考古文化常识,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研究了徐州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条件,提出了考古旅游产品的概念。进而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调查分析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徐州如何发展考古旅游产品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州两汉诸侯王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徐州两汉封国概况二徐州西汉诸侯王(后)墓葬分析三徐州西汉楚王(后)墓墓主推测四徐州西汉诸侯王墓与西汉帝陵及其他地区诸侯王墓比较五徐州地区横穴崖洞墓研究的几点推论六徐州东汉诸侯王墓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分封诸侯王是汉代中央政府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两汉400余年,今徐州一带共属七个不同的诸侯国,前后有数十位诸侯王。目前徐州境内共发现两汉诸侯王墓十余处,墓葬近二十座。本文拟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这些诸侯王墓进行研究,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12,(1):74-79,99
徐州作为两汉重要的诸侯王封国所在地,有较多西汉墓陪葬有陶俑。从总体上看,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衰落的全面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与社会的发展及葬制、葬俗的演进等密切相关。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还与本地区东汉墓葬及周边地区西汉墓葬的陪葬陶俑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综合反映出相关丧葬内容、物质文化等的时代特点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徐州古称彭城,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彭城自古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相传夏朝时彭祖在这里建立了大彭氏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于此。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封楚国、彭城国,历来是我国东部区域性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和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已发掘的近千座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两汉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被称为“汉代三绝”,汉代王陵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金银器、铜器等被誉为“汉室遗珍”,它们以其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为世人所瞩目。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背依土山汉墓,原址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文博事业,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扩建徐州博物馆,1999年5月竣工开放。新建的徐州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关肇业先生主持设计。建筑外观以汉文化为主题,沿两条平行的南北轴线展开,博物馆正门入口面向云龙山,通过引桥可步入中央大厅。博物馆建筑主体雄浑博...  相似文献   

8.
孙天胜  颜丽丽 《人文地理》2010,25(1):139-142
都市旅游是一类依附于都市的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往往能够展现一个都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都市旅游中的专项产品开发关键是要与都市历史文脉相吻合、与都市文化取向相促进、与都市格调相表里。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保留众多的战争遗迹、军事场馆以及大量相关的历史文献、戏曲影视等。本文在总结军事文化旅游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原有战争遗迹的恢复整理,对九里山古战场的改造利用,建设陆军博物馆、"战争与和平"主题公园、民间棋类博物馆等活动,将徐州打造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发展军事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都市。  相似文献   

9.
由文化景观结构地域整合研究的理论背景出发,以徐州汉文化为例,分析了徐州汉文化景观的结构及其形成的地理历史基础;从文化地理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徐州汉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与历史演变过程,并划分为四个时期;最后,就徐州汉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对旅游开发的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董治安先生(1934.7.26-2012.5.27),江苏徐州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年进入徐州天主教会创办的私立中学,1949年考入徐州市立第二中学,1952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任高亨先生的助教,此后一直在山东大学从事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文献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面临转型的资源枯竭城市,徐州如何实现自由观光旅游目的地向度假旅游目的地转变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徐州度假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评价徐州发展度假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提出采用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结合的增长型发展战略。继而提出了度假旅游发展对策:整合资源,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丰富度假旅游产品供给,做优精品度假景区;做强度假旅游龙头项目,强化特色品牌打造;注重旅游整合营销,提升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风雅江苏,江苏风雅,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还有"大风起兮云飞扬"、气象雄浑的苏北大地。"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淮"。徐淮大地透射出两汉文化雄浑古朴的阳刚之气。徐淮地区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的雄浑豪放、丰厚凝重的历史文化,汉之风骨、楚之神韵均荟萃此地。说起"淮水东南第一州"的淮安,说起"五省通衢"的徐州,都让苏北人有着道不尽的自豪和荣耀。这里是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乡,也是伟人周恩来的出生地,这里有千年古战场,这里有千里淮河,还有与长江十字相交并曾经担当过中国经济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它串起了江南与江北,孕育了沿岸绵延数百年的繁华胜景……——编者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22日至26日,由南京大学欧洲中心、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国家”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国内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8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论文四十余篇。会议分开幕式、大会学术报告、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和闭幕式等5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时期。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较多表现艺术的图像,如乐舞图、竞技图、打鬼逐役图等,真实再现了两汉时期的表演艺术形式,部分艺术形式与今天的中国戏曲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党超 《史学月刊》2012,(5):43-52
两汉时期,人们往往从政治文化角度理解风俗,偏重于探讨风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因此,两汉风俗观念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文化特性:其一,风俗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内涵与始终保持永恒的主题之间的统一,体现出两汉风俗观念在社会政治变迁中变与不变的和谐;其二,两汉诸子及统治者在对待风俗问题上,随着社会政治思想的变化,采取的移风易俗方式多种多样,或因循、或宣化、或齐整、或批判甚至是整顿等,体现出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政治之间保持着独立与顺从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熊图像为研究对象,对图像的内含、意义进行梳理与考释,熊不仅表现的是图腾崇拜,更是两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特殊形象,背后关联着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反映出《太平经》和董仲舒哲学思想中的鬼神意识和升仙思想。  相似文献   

17.
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都属于苏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但距2010年提出的"苏北新三角"至今,各个城市的旅游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从三市合作的基础和对策方向,为三市旅游抱团合作提出建议。一、徐、连、宿三市合作的基础基本理论基础——旅游成长三角1989年12月,"新柔廖成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新加坡副总理吴作栋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成长三角"。旅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时代位于咸阳与"秦东门"交通线上的彭城,是秦始皇出行线路上的枢纽性坐标。彭城是徐州治县。秦汉之际,因楚怀王以彭城作为指挥中心,其重要的交通地位更得以显现。于是有"楚人起彭城","乘利席卷,威震天下"之说。项羽"都彭城",是有战略眼光的决策。彭城在两汉交通体系中地位重要。从大彭城的视角看,这里是三辅、三河正东方向的另一经济文化重心。彭城地当东方海岸线中点位置,东海郡武库的规模可以说明其战略意义。在内河水运交通及海路交通系统中,彭城也占据重要的战略坐标点。东汉末期若干强势军阀集团的"徐州""共争",也说明彭城交通地位的优越。  相似文献   

19.
受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战争和周边地区社会风习交互作用的影响,两汉时期的幽燕地区民人愚戆,民风雕捍,人们习于尚武、任侠,轻死好斗,具有叛逆精神。从横向比较角度看,两汉幽燕风习具有典型的时代特性和浓郁的地方特点;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而言,幽燕风习又有发展、变异性和停滞、稳定性相统一的特征。幽燕风习对两汉北京地区的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当时发生于该地的地方政权叛乱、权势僭制、豪强地主恣肆和民人动乱等事件,都是以这些民习为基础而实现的。在文化性质方面,相对于黄河中下游核心文化区,两汉幽燕风习文化属于北方边缘文化圈层,与后世北京地区文化性质和在全国的地位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0.
徐州博物馆馆藏体系中瓷器收藏颇丰,不乏精品。从两汉原始瓷,魏晋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典型瓷器均有收藏,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史。本文从中遴选出一批各时期珍品略作品鉴,透物见史,领略中国古代瓷器绽放的物质文明和非凡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