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男 《四川文物》2007,(2):64-73
云南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域文化,它是构成中华灿烂青铜文明的一部份。其依区域而呈现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以环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滇类型;以洱海周遭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洱海类型;以滇西边地的青铜文化构成滇边类型;以滇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构成的红河类型。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表明,其青铜文明渊源有自,是在本地独立发展起来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邻四川、广西等地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并对越南北部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战国秦汉时期有古夜郎国雄踞此地,曾因"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夸夸自诩而闻名于世。从贵州省博物馆藏的一批具有区域性文化特征的青铜文物可以证实:贵州地区存在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其发展脉络独立清晰,青铜文物器型独特,纹饰迥异少见,这种文化在汉文化向西南夷地区推广融合进程中,迅速与汉文化融为一体,回归华夏。  相似文献   

3.
燕山地区从史前时期起,就是诸文化交汇的一个地区,因此该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通过对这一地区青铜文化花边鬲研究的分析,探讨这一地区青铜时代花边鬲发展脉络,并由此线索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各个青铜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特色以及东西两端青铜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越族是我国古代居住在南方的一个民族群体,因其有众多支系,故有“百越”之称。作为古越族一个重要支系,杨越屡屡见之于史籍,但对这一支族的具体活动范围,史书并无明确的记载,对其文化特点,更是鲜见记述。时至今日,关于杨越文化的研究仅刚开始,且还局限于个别地区,因而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为此,本文拟通过分析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葬,就其与杨越文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识者。 一、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 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以狭长形土坑竖穴,随葬青铜器为特征。早在五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5.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青铜,3件为高锡青铜;就制作材质而言,共有锡青铜5件,铅锡青铜8件,铅青铜、CuS- nPbAs四元合金和CuSnPbFe四元合金各1件;其中4件经热锻加工制成,12件为铸造加工制成。5件铜盆中的4件是目前经金相分析确认的最早的锻打成形青铜容器。本工作为甘肃地区先周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和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时期,西起鄂尔多斯高原,东到鸭绿江畔,燕山南北,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一种青铜文化遗存.无论从陶器还是铜器看,这一支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故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北方系青铜器,有的学者称之为中国北方青铜器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不过这个系列的北方青铜文化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大致以张家口地区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文化地区,其东为夏家店文化区,其西为光社文化区,也有人称之为朱开沟文化,还有人称之为李家崖文化.虽然名称有异,但其分布范围大致吻合.所以,我们仍用光社文化的命名,并将其分成三种类型.即以河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的朱开沟类型,晋中地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夏商西周文化对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北方青铜文化格局的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夏文化与这个地区的北方青铜文化存在间接的联系;商文化向北的扩张与收缩极大地冲击了这个地区原有的文化格局;西周文化对这个地区的文化渗透最终使得这个地区纳入了中原青铜文化区.  相似文献   

9.
论白金宝二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第二期遗存,在房址、灰坑及出土遗物类型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尤其是高领鼓腹鬲、绳纹和几何篦纹等新文化因素的出现,使其器物组合反映的文化面貌既区别于此前的小拉哈文化,又不同于学术界已熟知的白金宝文化.鉴于对这类遗存空间分布的了解和时间上、下限的把握,本文提出按白金宝遗址各期文化堆积形成时序,命名为"白金宝二期文化".将这类遗存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不仅考虑到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比照了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与序列.从连接小拉哈与白金宝文化之间承上启下的发展进程来看,白金宝二期文化具有过渡文化的属性.所以这一文化的识别与认定,对松嫩平原青铜文化序列的建立和谱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蜀青铜文化对于学术界并不陌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何从整体上考察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以明了其发展脉络和特点,还有待于新的努力。本文仅对此作一初步尝试。一青铜合金技术巴蜀青铜文化至迟在商代已经发展到相当发达的阶段。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巴蜀青铜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商代晚期,蜀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二元合金和三元合金的技术,青铜制品有铜锡、铜铅、铜锡铅、铜铅锡四类(附表一)。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商文化相比,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代巴国的青铜文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比较系统的实物资料而一直未能获得更多的研究。近年以来川渝地区以及三峡地区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巴国青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条件。但由于巴国历史与疆域变迁的复杂性,使巴国青铜文化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根据渝东长江干流的考古发现,结合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12.
刘攀峰 《中原文物》2012,(2):54-56,103
同义词连用现象是古汉语复音词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动词又是词汇中较大的一宗,本文就两周时期金文中的动词同义词连用现象做了一些考察,这些对我们正确理解两周时期的铭文内容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乳钉夔纹盆形簋主要出土于关中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乳钉、夔纹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年代上限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根据纹饰特征可将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分为三式,Ⅰ式的年代上限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早段,Ⅱ式的年代跨先周晚期至西周初年,Ⅲ式的年代为西周早期。Ⅱ式簋主要出自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中小型墓葬,其背后反映的是关中地区在先周晚期的社会复杂化,中小贵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西土集团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礼制基础。乳钉夔纹圆鼎也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对象,与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关系密切,两者以一鼎一簋方式构成的随葬铜器组合有可能早至先周晚期。随着西土集团的东进灭商,乳钉夔纹盆形簋和乳钉夔纹圆鼎在东方地区的出现已晚至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4.
在商周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扉棱,但最早出现扉棱的青铜器,应该是商中期的圆形尊,而商早期所有的青铜器都没有扉棱.在西周的圆形尊中,除了没有铸扉棱的尊外,其余多是铸有三段扉棱.青铜器上为什么要铸造扉棱?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西周一些圆形尊的表面纹饰中,常出现翘起的牛角纹饰.这些纹饰是怎么制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使得上述两个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刘禄山 《收藏家》2010,(3):3-10
公元前11世纪,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大封诸侯,以拱卫姬周中央。周武王子成王即位后,将位于今山西南部的河、汾之东的故国“唐”地封给胞弟叔虞。叔虞过世后,其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晋国与鲁、卫等国一样,为宗周的最亲近的宗亲国。  相似文献   

16.
曹斌 《江汉考古》2007,4(3):60-66
先周文化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于先周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观点。通过对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关中西部商文化、碾子坡文化等的分析,我们认为郑家坡文化与西周文化一脉相承,以联裆鬲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是周人的固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安徽南陵出土部分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8.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并展示的我国早年流散到海外的部分先秦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商青铜私文书只是先秦私文书的一部分,并非是我国最早的私文书。“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某些研究成果表明,商以前就已有文书记录产生,如再加以考古出土实物印证,夏就有可能是先秦私文书的起源时期,为此,笔者将商只作为中国青铜私文书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19.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遗址是近年殷墟发掘工作的一项重要收获,对研究殷墟铜器铸造工艺和殷墟布局具有重要意义[1]。伴随殷墟晚期陶器出土的大量陶范为殷墟铜器分期和商末周初铜器断代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商周时期的有铭青铜器进行了介绍与考释,并就相关问题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