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今天到这里来学习,我很高兴。在这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想就如何学习史学史的问题讲几句话。首先,想谈谈历史、史学、史学史的关系。历史指客观存在的历史,我们一般所说的历史,多是指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就逐渐有了史学。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要求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了,尽管这种要求是很原始的,很初步的,但这标志着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形成的一种自觉的反省。史学史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又一个阶段。这是在经过若干长时间后,在  相似文献   

2.
一在史学工作中,对历史文学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有的艺术性的文字表述。前一种历史文学,是文学工作者需要着重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后一种历史文学是史学工  相似文献   

3.
有关先秦历史人物的史事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往往经历着史官记载——口述史——史官再记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人会因音近而出现异名,其事可能会有所增益或失真。纠缠不已的"曹刿—曹沫"的相关问题可以作为典型例证。上博简第四册《曹沫之陈》篇,曹刿、曹沫的本字""或"蔑"的出现,再次印证了先秦时期人物史事流传与演变的这一特点。这对于认识先秦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东亚历史思维与史论传统中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与欧洲史学双峰并峙,东西辉映,其中最能彰显东亚文化与东亚思维特质者,莫过于悠久之史论传统。从公元前841年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记录,绵延数千年而从未断裂。中国史家述"事"以求"理",沿波以讨源,诚如章学诚所说:"述事而理以照焉,言理而事以范焉"。~(2)中国历史叙述力求"理"、"事"圆融,在"价值"脉络中深思并提炼史实中潜藏之意义或史实所彰显之意义。饶宗颐先生曰:"史家之尚论史事,贵能据德以衡史,绝不可循史以迁德。"~(3)数千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我国史学的特点是: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的连续性;传世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史编纂形式的多样性;重视人事、重视经世致用的社会性。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造诣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关注史学发展趋势,关注有倾向性的史学现象,促进中国史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从夏朝建立距今已约4000年,这期间中国历史已有文字可考.夏朝再向前推1000年,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被称作史前文明时期.那个时期没有文字,社会组织只有部落,部落里有首领.那么,部落中的首领们都是谁呢? 因政治需要而编造的史前首领 史前文明时没有文字,只有石器文化,自然部落首领的事就没有记载.之后进入夏商周三朝,这期间有了文字,可是直到东周后期(也是春秋末期),三朝已跨时近1600年,这期间还是没有关于史前部落首领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史学思想和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同志指出,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中,要重视史学思想方面问题的探讨。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应当讨论一下史学思想探讨在史学史研究上有怎样的意义,弄清楚什么是史学思想,史学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围绕史学思想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应当说,这对史学史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下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一) 我国史学史上,许多史学家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著述反映目己对客观历史的看法和著史的大旨。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是考察一定的目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古今之变”是说  相似文献   

8.
王祖远 《湖南文史》2010,(11):69-70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婚前裸检恐怕是东汉建和元年汉桓帝刘志册立皇后期间的事。据《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建和元年四月丁亥(公元147年5月26日),汉桓帝刘志继位快一年,正忙着册立皇后事宜。  相似文献   

9.
杨翼骧先生是史学界老前辈 ,一生治学严谨 ,著述审慎 ,为青年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所著《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下简称《编年》)三册 ,将我国先秦至明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史学方面的人、事、书一一加以记载和摘编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是在“披沙拣金”。这样一部著作 ,帮助我们掌握和了解我国史学发展的梗概 ,对于研究具体史家或史书也创造了条件 ,嘉惠后学 ,其功大矣。因此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史学史研究入门之书。全书原计划分为四册 ,由于先生年事已高 ,健康状况欠佳 ,第四册清代部分已无法自己完成 ,不得不委托弟子们…  相似文献   

10.
一、两点启示与三个特点《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一期重新发表了白寿彝教授1961年的旧作《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我再读这篇文章得到两点启示:一点是觉得这的确“不只是关于著史的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学风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史学工作仍大有借鉴作用。另一点是近来翻阅、发现《韩非子》的作者很重视根据历史事实来论证他的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并且已有寓论断于序事的表达雏形。  相似文献   

11.
正孙机、扬之水等先生在研究古代名物时,多是依靠文献记载,而且是经史子集悉数用上,扬之水在谈"形象史学"的时候,强调了诗文对于形象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关于"形象史学"》,《形象史学》第九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这无疑是正确的。图像也好、物品也好,本身不会说话,要想对它们进行研究,首先要知道它们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情景复原,进而做出意义阐释,而要知道它们是什么,以及相关的情景,必须依靠文字,否则只能是凭空想象。  相似文献   

12.
一部以新见长的史学著作──评《当代世界史》陈仲丹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内容一般认为与现实判然有别。尽管国外有学者提出"见证史学",即主张历史学家可以记载他所目击并亲身经历的事件,但史学界仍保持着一种不成文的惯例,即史学著作不记载刚刚发生的事情,只...  相似文献   

13.
在诸家东汉史中 ,西晋人华峤所著《后汉书》① 甚得刘勰、刘知几的推重 ,是史学价值较高的一部。其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 ,首创《皇后纪》这一史书体例 ,被范晔《后汉书》所采用 ;于《孝子传》前撰序论的作法 ,则为范晔、沈约及后世史家沿用。第二 ,由于文质事核 ,该书成为范晔著《后汉书》的主要蓝本之一。第三 ,书中的某些记载 ,可弥补范晔《后汉书》删节诸家后汉书过简的不足。另外 ,华峤重谱系、重天人感应等颇具时代特色的史学思想 ,亦有可取之处 ,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清会典事例》内容丰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也有记载失实的地方。清代编修有关《实录》及《大清一统志》、续修《三通》、《大清会典》等,这些官方纂修历史文献事在《大清会典事例》中都有记载,但讹误失实的地方很多。对这些《会典事例》中的错讹加以辨正考订,对研究清代史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在希罗多德研究中呈现出两种研究路径:一是坚持传统史学史的路数,继续肯定希罗多德作为史家的身份,认为古典史学与现代西方史学之间具有实质性的关联和承接关系;另一种则质疑希罗多德的著作具有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将希罗多德及其著作从西方史学史的发展脉络中剥离出来,并由此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史学与古典史学之间并无传承关系。这两种研究路径都是在后现代理论冲击下做出的或顺应或抗辨的回应,各有其优缺点,有必要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周时期史学的发展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史学的发展和特征晁福林西周时期是我国上古时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内容丰富的大量彝铭的出现,使西周时期的历史记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白寿彝先生指出,"金文作为历史记载是有意识的,这跟甲骨文是不同的"①,精辟地指出了西周时期的史学比殷代史...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过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魏应麒《中国史学史》(194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44)、以及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支那史学史》(昭和二十四年弘文堂刊、二十八年再版)。解放后三十年,史学史研究虽然也取碍了一些进展,但一直没有完整的新著问世,直到一九八○年才出现了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读了之后,觉得有一些问题,但一直没能把这些问题仔细分析条理,形成文字。最近听说陆陆续续又将有几部新的史学史问世,有几部史学史正在撰写中,感到这些问题应该提一提,理一理。因为搞史学史的人,天天谈史学体例、史料学、编纂学,而自己的史学史著  相似文献   

18.
史料与史笔     
文史资料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实录,是历史变动的纪录,是构建史学大厦的石料,是以较原始的文字记载真实的过去的事和物的。因而,它更应提倡和发扬“史笔”精神。 说到“史笔”精神,我们往往要谈到司马迁及其辉煌巨著《史记》。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封建强权的思想扼杀了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当时大量的作品都相应地反映出思想的贫弱。而司马迁生活于那个时代,却能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审视生活,审视历史,“原始察  相似文献   

19.
吴江 《世界》2006,(6):61-63
提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一般都是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从梁启超对进代中国新文化的贡献,突然想起中国整个新文化运动以及这个运动究应从何时算起这个问题来, 这当然是一个大问题了。对此,我想我们也应当重新思索。说起梁启超的“新民”文化运动,我认为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梁于1902年写《新史学》一文,提倡史学革命, 这件事至少在学术上的意义不在《新青年》发动文学革命之下,虽然其作用和影响不及后者,因为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史学集中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另一件事,就是梁启超的“新民说”着重提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在中国思想界,梁启超恐怕算是最早并最多提“思想解放”的人了,他把思想解放与人的个性解放即人的自由平等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培养“新民”必须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20.
我们根据安徽省、府、州、县志记载,将我省历史上近千年来的自然災害资料,作了系统的整理,并已分别发表过以下三篇: 一、《安徽地区历代旱災情况》(《史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二期。《安徽史学通讯》前身); 二、《安徽地区地震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总第10期,本刊的前身); 三、《安徽地区蝗災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同上)。现在再将我省风、雹、雪、霜災害的资料整理出来,提供气象台、站以及有关建设事业部门参考。本文所取资料,是公元982年至1949年的将近千年的历史记载,但由于资料来源只限于本省旧的志书,所以内容很不完备,特别是早期卽10世纪至15世纪初这一段时期的资料更少,请有关方面在研究此项问题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