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市太华镇太平村,原名觉了村。觉了村“跷会”,自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3天。觉了村“跷会”曾轰动过太华山区,相继延续了一百多年,可以说是久盛不衰。 觉了村“跷会”在出庙会时,由几十个村民戴上杨家将的脸谱,穿上杨家将的袍套,踩着高跷,表演杨家将的戏。如《杨家将出征》、《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扮演  相似文献   

2.
亮点     
《世界遗产》2012,(3):13-13
海城高跷秧歌:舞出雄劲东北风 辽宁海域高跷秧歌是生动、丰富的民间艺术。历经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从最初的唱秧歌、扭秧歌发展成今天的海城高跷秧歌。激昂的锣鼓声一响,高跷艺人们身着古装、踩着鼓点就兴高采烈地登场了。他们脚踩两尺多高的高跷如履平地,时而翻滚腾跃,时而轻歌曼舞;时而火爆热烈,时而即兴狂野。  相似文献   

3.
《新疆人文地理》2015,(6):111-111
5月1日,由鄯善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新疆首届民间传统体育节在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公园举行。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宣传新疆正能量,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高跷王子赛买提?依明带来的高跷走钢丝表演吸引了公园的众多游客驻足观看。髙跷王赛买提?依明踩着60厘米高跷,用时10分36秒,走完50米的钢丝,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4.
定襄高跷秧歌叙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襄素以“两高一铁”称誉内外,就是农业上盛产高粱,工业上锻造铁件著称,文艺上高跷秧歌享誉.高跷秧歌俗称唱秧歌,男女角踩着木跷又扭又唱;它是全县群众最为喜爱最为普及的一种广场表演艺术.全县一百五十来个村庄,很少没闹过这种红火的.每年元宵节期间,有半数村庄唱秧歌,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不下千人.少年男女,花甲翁妪,士农工商以至政府官员,比比皆见能扭会唱者.它已成为一种民俗风情,呼之即出,出则可唱,年年如此,代代相因.  相似文献   

5.
昔日的中国,大凡建于城乡的较大宗教场所,都要举办庙会活动。庙会的历史悠久,且不乏规模巨大。庙会,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不少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面大了,所以欢度元宵节各地自有各自的玩法。比如在东三省及河北,一般以秧歌为主,而且分“步秧歌”、“高跷秧歌”、“寸跷秧歌”三种。步秧歌,即是东北城市街头常见的’由阿婆、阿伯们上浓妆、穿艳服,头上还插花的那种攻闹得意了年纪的“街舞”。而高跷秧歌则以辽南一带最具代表性,被人称作东北大秧歌。大秧歌集歌、舞、戏、杂于一体,由最初的渔、樵、耕’读等四伴相,发展到如今有人物有唱腔有伴奏的戏本表演。  相似文献   

7.
王柏松 《黑龙江史志》2013,(4):27-27,37
<正>庙会,是中国汉族地区出现的一种民俗活动、民间文化现象。在佛道教寺观定期举办法会活动而聚集大量信众期间,伴随产生的集市贸易、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有上千年历史。今天,在我国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如北京地坛庙会、白云观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龙华寺庙会、哈尔滨极乐寺庙会。  相似文献   

8.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集市、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清代庙会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庙会类型多样,主要分为行业祭祖型、娱乐踏青型、贸易集市型、求福祈祷型的庙会。其中对各类神灵的供奉和信仰,如佛教、道教、地方神灵,使民众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旅游》2000,(4)
第3届京西大庙会活动时间:4月22日-6月30日活动内容:以潭柘寺,戒台寺玉兰丁香庙会和妙峰山届会为主题,游青山绿水,赏蓝天白云,观古刹、听晨钟暮鼓,看各色民间花会,在明清古迹川底下村开展民俗风惰游系列活动活动地点: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川底下村联系电话:潭柘寺60862244,戒台寺698O2232,妙峰山61882936,川底下村69816574长城之春音乐会活动时间:5月活动内容:中外歌唱家,演员登临长城文艺演出活动地点:延庆县八达岭长城联系电话:69121383第12届桃花节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赵世瑜本文是有关明清以来庙会及娱神活动的系列研究之一,也是拙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的续作,目的是以庙会这样一个宗教、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地为例,探索华北与江南历史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11.
李盼 《旅游纵览》2023,(19):157-160
庙会旅游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正向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周口市庙会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剖析其庙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庙会旅游资源、创新庙会形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多方宣传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周口市庙会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13,(4):124-131
作为村落社会中"非常"态的生活事件,庙会及献戏活动更多表现为参与者对生活体悟和理解的表达。对村民来说,庙会献戏也许并非"非常"态生活的唯一表达,但对于庙会献戏来说,生活现场却是其存在的根本依据。可以说,没有合适的生活现场,就不会有庙会及献戏活动,所以我们要理解庙会献戏就必须回归到参与者的生活现场,解读村民基于生活体悟赋予献戏的多重意义,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庙会献戏与村民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乡村庙会是农民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但是庙会一般在农闲时节举行,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休闲娱乐功能。分析庙会中的消费、宴请、娱神、唱戏等四种休闲娱乐方式,有助于理解庙会对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庙会不仅为农民创造了集中放松、休闲娱乐的机会,也实现了跨出村界的社会交往,促进更大范围的社区认同与凝聚,构筑了一种区域性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4.
蚕乡的狂欢——江南蚕花庙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官飞 《神州民俗》2009,(10):16-18
庙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堪称是融合祭神、宗教、游乐、贸易、祈福、相亲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大舞台。本文记述了独特的江南民俗现象蚕文化庙会——蚕花庙会的民俗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5.
年之艺     
民间文艺技艺是过年最富有活力的部分。庙会、戏剧、歌会、高跷会、龙灯、旱船、幡会、气功和杂耍等等,它们不但因为“过年”而得以产生和传承,也成为了过年的主要内容,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和精神遗产的重要载体。而今天它们面临着继承和保护的难题。板凳龙、朱仙镇木版年画、武安傩……它们都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很大部分属于过年文艺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习五一中国传统宗教与近代西方宗教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华夏宗教文化的庙会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吸引着千百万民众的热忱参与。庙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异,不仅渗透着宗教信仰与传播方式的嬗变,而且反映出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金村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金村庙会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未来存续状况引起广泛关注。金村庙会的概况1.金村庙会的起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于一体,尤其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十分密切。"1庙会形成的源头和发生核心主要是在宗教场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金村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东南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7,(9):24-24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原庙会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20.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