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尉氏县属开封市辖县,位于郑州、开封、许昌三市构成的“金三角”地带.尉氏是汉代画像砖墓发现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尉氏境内的城关、永兴、张市、南曹、蔡庄、朱曲、洧川、岗李、庄头、大桥、大营等乡镇陆续发现了不少空心砖墓和空心画像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释读汉画像砖石,指出正确认识汉画像砖石的四原则:一是三维空间的角度,即从空间场景或“透视”的角度,来解读汉画像砖石;二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甚或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连环画式”(或称“过程式”)的解读顺序;三是整体思维的观念,包括画面局部、各块画像砖石、画像砖石与墓葬建筑之间,以及墓葬、祠堂、汉阙等墓葬建筑组合等;四是综合考察法,应联系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哲学观念、思想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等,结合古代文献,尤其应密切联系当前的考古学成果等加以综合考察.文章结合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论著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临邛自秦汉以来,即是西蜀名区,保留下大量汉代砖室墓和岩墓群,出土汉代陶俑、画像砖等珍贵文物。现试析邛崃出土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4.
洛阳新发现西汉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征集一批汉画像砖.画像依题材分为10种,有车骑出行、山林狩猎、凤鸟与人物、兽斗、驯虎、龙、蟾蜍、玉兔、西王母等.画像砖时代为西汉晚期.这批汉画像砖的发现,为研究洛阳地区的汉画像砖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浅析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的开拓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四川文物》2001,(1):47-49
从美术考古的角度提出和讨论了四川汉代画像砖艺术中具有开创性质的几个问题,颇具新意:一是开创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镜框形”独幅画的画面形式,二是反映市井风情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出现,开辟了新的题材领域。此外,还提出中国写意绘画、木刻画肇端等看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汉画像砖的分区与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像砖是四川有代表性的珍贵物。全川20多个县区出土的1000余方画像砖,可分为三个大的区域类型,即成都区、广汉区和彭山区。各区的制作风格和内容上有所差异,其分布地域与东汉时蜀郡、广汉郡、犍为郡所辖的地区大体吻合,三区画像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当时三郡在政治、经济、化方面的异同。依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画像砖的变化情况,参考所出的纪年砖,将四川出土的画像砖分为东汉中期、东汉晚期、三国时期、六朝时期四期,选择有代表性墓葬和物分析各期画像砖的特征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南阳汉画像砖鱼纹饰,渊源于纯朴自然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并摆脱其稚拙的形象特征,挣脱了沉重威严的青铜纹饰风格的羁绊并吸取其强健有力的用线手法,发展成富有蓬勃进取精神的汉代艺术风格。它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汉代画像砖中,有一种以交媾为内容的画像砖,这种画像砖在成都平原上多有发现,其中以新都、彭州、德阳所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新都、彭州出土的画像砖画面相同,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在一株茂密的大树下,一对男女正在交媾,其若有一人用手推男子的臀部,采桑女的竹筐抛在一旁。画面的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树上有小鸟和猴子(见标题图)。  相似文献   

9.
汉代“薅秧画像砖”再认识@刘兴林$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市210093画像砖;;秧苗;;移栽;;汉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野出土汉画像砖戏车图像进行了分析,根据图像存在的杂技技艺上的不合理因素,指出戏车图像并非完全写实,不能说它代表了汉代杂技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不能贸然认为其与汉代车骑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为证实发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的确实存在,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同时,《孔子见老子图》亦为研究儒道思想之关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韦正  朴南巡 《东南文化》2018,(6):69-75,127-128
江苏镇江东晋画像砖发掘简报曾从历史背景出发,简略指出镇江东晋墓兼具山东和先秦楚文化特点。在简报认识的基础上,再补充若干重要实例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朝时期今镇江地区自成文化圈,镇江东晋画像砖墓是观察汉晋文化嬗变之迹的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个旧黑玛井发现的东汉铜博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个旧黑玛井古墓群采集的方形铜案应该是东汉时期的博具,该博具明显是当地受汉文化影响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青铜敲击乐器,品种主要有留职■于、扁体钟和钲。其中湘西地区出土这类器物的数量较多,本文拟对这一地区的青铜敲击乐器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出土概况 湘西地区出土青铜敲击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洪迈在《容斋续笔》上讲到慈利县在宋代出土过虎纽■于,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上三种敲击乐器才较多地见于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各地出土的锌于有 36件,多为窖藏。①稍后报道了吉首县万溶江乡双合村黄土园出土的窖藏锌于,并统计湘西自治州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汉代免老、新傅、罷癃等制度后,认为在南郡的人口结构中:新傅、免老人数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各侯国人口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木牍,《秩律》各县的排名隐约遵循口数原则。  相似文献   

16.
重庆合川市南屏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川市位于重庆以北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屏汉墓分布在涪江南岸南津街南屏乡的南屏、中南、牌坊村一带,与合川城隔岸相望。80年代末考古调查发现该地区分布着二十几处高出地面2米.3米左右的大小土丘,并且有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7.
夏晓伟 《东南文化》2003,(11):68-71
汉代的便面(扇子)功用主要为实用、礼仪及避邪。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第二处庭院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下半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共发现10余处汉代庭院遗存,其中第二处庭院坐北朝南,由水井、南大门、西门房、东西厢房、主房、厕所,以及院落西侧的池塘等部分组成,同时还在庭院的东、北、西三面发现有垄作农田遗迹。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两汉之际的普通民居遗存。  相似文献   

19.
汉玉纹饰以几何纹与动物纹为主体并逐浙摆脱了概念化的古风,发展出新的写实风格,对后世玉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