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主,借鉴移民及海外华人研究中的移民网络和本土化理论视角,分析阐述了俄罗斯华商新移民的形成与概况、华商移民网络及其特征和作用,以及华商的本土化调适与融入。认为华商移民群体不断扩大与发展,首先依靠的是移民网络。这种移民网络不仅构成了一种迁移链,同时也是华商淘金重要的社会资本。俄罗斯华商为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在经营模式、经营策略和本土商业销售网络构建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本土化适应方式。这些本土化适应方式有利于华商在经济层面的融入,但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则仍然面临着融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论文追溯了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以当代中国新移民为主体的西班牙华人社会的人口、职业结构及地域分布,结合实证经验探讨跨境迁移路径、异域谋生策略及移民认同趋向等国际移民理论中的经典模式。就跨国移民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学习移入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母体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发挥特长。就移入国而言,则有一个如何了解、接纳异族群体优点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的过程。外来移民与当地民众在理解基础上的优势互补,方能使移民从个体能力到社群文化都成为移入国和移出国双方共享的财富,使联合国一再提倡的"移民与发展"理念,真正成为多方共赢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移民的规模、特点、构成类型及其与当地社会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在非洲新移民群体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新移民与当地社会某些阶层经济利益上的竞争关系、中国新移民相对封闭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在国的政治斗争和政治动员以及西方媒体的渲染歪曲等因素,影响到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就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的移民个人具有较为突出的成就外,新移民群体还没有达到足以在非洲各国产生影响的程度。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会妨碍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统计数字,分析了新西兰移民政策对中国大陆移民的影响、中国大陆移民在新西兰的定居状况以及近期新移民的政治诉求。得出结论,新西兰中国大陆新移民群体的形成始于新西兰在1987年所颁布的新移民法案,此后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以后共两次大批的中国大陆人士移民新西兰;近年的新移民包括数以万计的留学生转化的移民以及数额可观的商业移民,尤其是投资移民;如此数万之众的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到来,对新西兰华人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中国大陆新移民对参与新西兰政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的研究应做多角度和深度研究,如探讨新西兰中国大陆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他们与其他华裔移民及土生华裔的关系以及这个群体中的"空中飞人"和海归现象等。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对二次大战前后奥地利华人历史和经济活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20世纪80年以来奥地利华人的社群分布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多种华人移民潮和流向相互交错之下,奥地利的华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社群,无论在移民来源地或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源于这种多元性,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阶层划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东西方冷战结束这两种因素,使奥地利的华人移民景观发生变化。"中国移民新秩序"格局的形成,对中国人的全球性移民造成深远的影响,延及奥地利。冷战后东西方集团取消政治边界,使奥地利成为中国移民在流向西欧﹑东欧或是南欧的旅途中最受欢迎的过道。奥地利因此从非侨乡新移民的临时落脚地转变成中国移民的安身落户之所。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 2 0 0 1年 9月 2 6日— 2 8日在该校举行了主题为“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 (MigratingIdentitiesandEthnicMinoritiesinChinese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 2 3篇论文。在开幕式上 ,来自厦门大学的李明欢教授作了题为“神话的创造与创造的神话 :挑战‘移民社群’提法”的主题发言。她在发言中对“华人移民社群” (Chinesedia…  相似文献   

7.
以新兴的网络传播手段——博客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海外华人新移民博客社区的种类和组织形态;阐述了海外华人新移民通过博客与中国社会互动的意义、方式及影响。通过博客这一新的互动工具和平台,海外新移民可更加直接而生动地了解中国变化,了解中国人的最新思维、心态和社会变迁;拓宽自身更大的社会交往空间、话语渠道、传播途径和社会影响;与中国原住地的原有关系保持思想上的无边界的联系,甚至参与中国的改变进程。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在泰国清迈市的田野调查,从生活方式移民的视角出发,探究了21世纪以来泰国中国新移民的迁移动机。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现实情况是推动中国人来到清迈定居的深层原因。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推动了国人对于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健康生活环境的追求,而清迈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环境恰好与之契合,迎合了中国人的感性需要。同时,惯性与理性也是吸引中国人来到清迈的重要原因,中泰之间由于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形成了长久的迁移习惯和良好的移民网络;清迈较低的生活成本也满足中国人对于迁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南非的中国新移民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的概况,阐释了中国新移民在南非遭遇的文化冲突以及他们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中国新移民在基本价值、家庭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与南非人有明显的冲突,新移民群体对"南非文化"持一种"保持距离"的态度。具体体现在居住区域、社会交往和通婚等方面。同时,同质性强的中国新移民身处介于同质与异质之间的社会空间,对南非文化仍有明显的隔阂。  相似文献   

10.
以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企业家为个案,简要地讨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展延;分析了新移民企业家跨国知识与技术优势在新兴企业成长中扮演关键作用;论述了跨国移民企业家产生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双赢策略;进而阐述跨国性的理论架构如何有助于解释华人企业家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7-18世纪是闽南人海外移民的高潮时期,也是台湾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台湾移民以闽南人为主,可说是闽南社会在海峡对岸的延伸.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而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17世纪20年代以来,由泉籍郑氏集团主导的海外华商网络和台湾开发则是台湾泉籍人多于漳籍人和泉籍人主导台湾商贸的主要原因,这与17-18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和华人社会以闽南人为主、闽南籍者又以泉府人居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在田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中国东北新移民为研究实例,对社会资本和非制度性的社会资源配置在当代中国的跨国移民活动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东北新移民已开始成为当代中国国际移民潮的主要成员之一。近10多年来东北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移民海外的现象,其中既有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内部制度变迁的深层因素。而非制度性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强、弱两种关系网,尤其是海外新移民社会中的弱关系网络,则对当代东北人的跨境迁徙活动及其在海外移居社会寻找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笔者对新移民组织和文化祝祭活动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以"社会空间"的形成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在日中国新移民的生存适应策略。认为中国新移民通过"节点"的纽带作用积累"社会资本",进而构建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空间"。在动态变化的社会空间,中国新移民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运用各类社会资源,在与他者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中求得共生。网络式移民社区空间的构建,更符合中国新移民高流动性、高层次性、高创造性的特点和当今时代特征。它的存在不仅使在日中国人在远离故乡的生活世界里找到族群公共圈,产生连带感和归属感,而且避免了与日本社会的正面冲突,有利于新移民在与当地民众和平共处的前提下推进族群活动的日益丰富和活跃。  相似文献   

14.
新移民:何以新?为何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出现的华侨华人移民和“再移民”现象 ,对“新移民”的称谓、东道国接收移民的政策、“新移民”与其先辈的不同之处、“新移民”在海外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并再一次强调了对华侨华人同化问题应有的认识 :既融入在海外的本族群 ,也融入当地的其他族群 ,又保持自己的种族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北美华人移民来源地、移民数量、唐人街形态变化,特别是唐人街之间的城际长途巴士的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北美华人经济的新动向,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阐释。认为近二十年来,新移民的持续增长为北美华人社会注入源头活水;唐人街的发展瓶颈被突破,出现了新的族群经济形态,如复合商城华埠(Mall Chinatown)等在各地涌现;华人利用族群特色寻求经营创新,华人大巴在短短十余年间开创了新的城际交通服务体系,改变了原有的行业格局,进而从边缘走向主流并影响主流。此外,北美华人科技产业利用大洋两岸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兴起。新移民与中国因素、族群特色与经营创新,成为北美华人经济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名古屋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在住中国人的出生地、社会阶层、数量变化和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解析了近年来日本中国新移民的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人口变化趋势、要因以及职业分布特征。论文认为就业机会、居住环境、地域国际化政策是中国新移民迁入名古屋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中日关系的波动和恶化,是中国人口增加率呈现迟缓趋势的主要因素;在日本"构建多文化共生社会"的新政策背景下,华侨华人社会迎来了崭新时代。新华侨适应主流社会的方式和形态与老华侨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证调查基础上,梳理了南非中国新移民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种困境的内外部原因。从表面看来,中国新移民面临的问题直接来自于民族聚集区经济模式下的困境,民族聚集区经济强化了南非中国新移民的自我认同和族群边界,助长了他们普遍具有的"过客"心态,也使得他们逐渐面临众多经济、社会问题。然而,实质上,中国新移民的困境也与南非的社会政策大环境息息相关。南非《劳工法》对劳工的过度保护以及社会治安问题、警察腐败等社会大环境,成为中国新移民面临困境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缅甸政府为阻止经济恶化,采取了推进农业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营化步伐、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边贸发展等措施,为缅甸华商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华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而缅甸动荡的政治局势、缅甸经济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及中国新移民在缅甸的涌现,是缅甸华商未来发展必须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中国新移民现状及其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以来的俄罗斯中国新移民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俄罗斯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在俄罗斯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文分析俄罗斯中国新移民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 探讨俄罗斯官方对中国新移民的态度和政策, 概述俄罗斯各方面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看法。作者认为, 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俄中两国开展明确的具有建设性的合作, 需要一个加强双边关系的更强大的社会平台, 也需要俄罗斯方面实行一种平衡的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移民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着,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源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华人新移民的人数至少在240万以上,其中源自大陆的新移民近70万人,他们当中约有60万人移居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