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晶晶  刘畅 《环球人物》2012,(32):50-53
在北京安定门一处幽静的小四合院中,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家庭:已故男主人汉斯.米勒,是著名德国医生、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妻子中村京子,日本籍,在中国生活了六十载;女儿米密瑞士籍,女婿德国籍;儿子米德华美国籍,儿媳中国籍;孙女米安琪英国籍……这个被称作"小联合国"的家庭,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五十载。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裔移民在美国的同化进程迟缓,并非美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易同化的德裔移民"。德国人移民美国的高峰之时,恰是德国科技、文化、高等教育引领世界之际。德裔美国人有文化优越感,因母国的语言与文化而备感骄傲。此时的美国人与其说是将德国移民视为"易同化者",莫如说是对德国文化的尊敬、向往与追求。正因此,德裔移民的同化过程甚至比一般西北欧移民族群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3.
刊中人     
在美国中情局帮助下,德国成功避免了一次恐怖袭击。6月初的八国峰会上,布什私下提醒默克尔总理"美国正受到来自德国的恐怖分子威胁"。美国国家安  相似文献   

4.
二战时,德国"闪电战"攻势凌厉,法国败亡,英国岌岌可危,困守英伦三岛,德国在大西洋上对美国造成了直接威胁;日本蓄意南进,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为了应对东西方的双重威胁,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调整其世界战略。  相似文献   

5.
自由的现实     
佚名 《文史月刊》2010,(12):49-49
<正>德国科学家巴伦·亚历山大·冯·洪保尔特拜访美国总统杰斐逊时,在总统的书房里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满是对总统的辱骂攻击之辞。巴伦拿起报纸,愤愤地说:"为什么让这些谣言泛滥?为什么不取消这家报纸?至少也应该重罚编辑,把这家伙投进监狱。"  相似文献   

6.
柏林墙下     
<正>摆开无声的战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消散,欧洲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柏林城也被一分为二。苏联和美国的间谍部门在柏林摆开了战场。  相似文献   

7.
1944年底,二战进入尾声,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苏、美等战胜国为了商讨战后利益分配问题,决定举行一次会议。美国首先提议会议第二年春天举行。但这一提议遭到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的反对。他在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中写道:"由于形势  相似文献   

8.
连盟友都监听今后美欧将同床异梦,但仍斗而不破一个斯诺登就是一场大戏。人看似无踪无影,戏却屡掀波澜,相继搅动美国与中国、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斯诺登通过德国《明镜》周刊爆出美国一直在监听欧洲盟友的猛料后,欧洲一片哗然:这也太不地道了!除了英国照例对批评美国有些支支吾吾外,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一片讨伐声。德国屡有高官表示,此举让人想起冷战岁月的敌对间谍行为,"美国朋友"竟然视德国为隔心隔肺的外敌,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欧洲议会7月4日要求美国公布针对欧盟间谍活动的全部内容,否则将废除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数据共享协议《恐怖主义金融追踪计划》和《旅客信息记录》。同时,欧盟还有人不断呼吁暂停美国与欧洲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处于守势的美国想尽办法息事宁人。美国国务院表面上说话不多,但私下正忙于灭火。奥巴马则尽力淡化此事。他说,德国《明镜》周刊所报道的内容只是一些刺探情报的常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天下事,纵使是偶然发生的,往往也无独有偶:就在西安事变发生两年后的1938年,德国也发生了一桩类似的德国版"西安事变"。事缘1938年间,希特勒正在中欧准备入侵  相似文献   

10.
魏玛共和国犹太人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德国认同。德国犹太人的这种国家认同既有重要的历史基础,也是现实的需要和客观环境压力的结果。魏玛共和国犹太人的德国认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犹太教、犹太文化限定于宗教和文化的而非民族的层面,从而减少其与"德国国家认同"的冲突;二是强调犹太人与德国主流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的紧密关系。犹太人的德国认同对其族群产生了重要影响:犹太族群中发展出了对东方犹太人的歧视;排斥犹太复国主义;低估反犹主义的危害,以致对大规模地迫害、屠杀犹太人缺乏预见性等。  相似文献   

11.
正1950年,当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与美军正面对抗时,美国军事力量给世人的印象还都是"强大无比""不可战胜"。美国打败了曾被认为异常强大的德国军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通过二战前后的经济接触和军事合作,中国对美国的普遍认识是:财力富甲天下,科技全球领先,军民物资充沛,更不用说其一度的核垄断地位。但在朝鲜战场上,遭到中国军队首轮打击后,不可战胜光环下的美军—准确说是麦  相似文献   

12.
《历史研究》2021,(3):170-194
在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演进中,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守护和复兴德意志民族文化共同体。这种努力在19世纪外溢为对美国数百万德裔移民及其文化的关切和守护,形成了一股基于德意志文化共同体意识的跨国性文化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期,一些旅美德国学者不仅从历史、现实和文化层面为捍卫美国的德意志文化娓娓申辩,而且探讨了德意志文化在美国的命运,思想认知经历了从执着守护德意志文化的狭隘迷思乃至美国"日耳曼化"的狂想,到理性思考德意志文化融入美利坚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弗里茨·斯特恩是当代最著名的致力于德国史研究的德裔美国历史学家。他专长于文化史研究,旨在揭示德国近现代史上"文化资产阶级"普遍存在的"非自由主义"精神状态,并详细剖析了犹太人群体中的"身份焦虑症"。他立志成为一位"入戏的观察者",但以政治教育为目的、以类型学为方法的历史研究,在学界仍然存在异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纵览》2008,(3):68-68
<正>第1名:德国新天鹅城堡德国最著名的两座城堡之一,路德维希二世的杰作。有着欧洲城堡皇冠的美誉。从新天鹅堡远眺,眼前是由法尔格湖,阿尔卑斯山和菲森组成的广袤风景。因其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和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侵略国家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秘密研制原子弹的竞赛。这场竞赛对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各国战后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场竞赛的起跑点上,纳粹德国占有明显优势:首先,德国拥有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和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德国最多,是美国的3倍;而且德国原子理论的研究成就最大,水平最高。1938年12月,德国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发现了铀核裂变,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这一划时代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它意味着从原子核裂变中获得巨大能量的实验已获成功,只要把它转为实用,就可能制成威力无比的原子弹。其次,德国拥有进行原子研究所需要的科研和生产潜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3月21~23日,第12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暨"海上丝绸之路: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嘉庚学院联合主办。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是一个旨在促进跨学科、跨地域学术研究的平台。本次大会围绕当下人文学科的热门议题"海上丝绸之路",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和以色列的学者,提交了27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来由于美国总统党内提名选战方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又成为话题人物。对于肯尼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62年宣布美国将进行人类登月计划时说的话:"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之内到月球去……不是因为这些事很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45年后,到月球不再那么困难。去年,日本与中国分别发射了绕月卫星,即将在近几年内加入这拨探月大潮的国家还有印度、俄罗斯与准备重返月球的美国.德国可能也正跃跃欲试。乍看之下.发射绕月卫星似乎成了另一场"一窝蜂"的太空竞赛.但事实并非如此。空间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96年,美国学者戈德哈根出版《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普通德国人与大屠杀》一书,结果在德国引起了一场有关大屠杀的历史争议。这场"戈德哈根之争"历时一年之久,前后经历四个阶段,体现出来势凶猛、迂回往复、公开透明、左右合流与反思同步的特点。这场历史争议是一系列冲突的集合,拥有复杂多面的特性,但其核心指向统一后德国的身份认同困境。无法摆脱的纳粹阴影始终撩拨着每个德国人的敏感神经,他们试图在国家统一后寻求塑造历史神话的新契机,却不料再次被迫面对"沉重的过去"。但在身份认同问题上非此即彼的逻辑假设却造成这场争议几乎陷入无解的吊诡之中。这场"戈德哈根之争"没有胜利者,但为各民族面对自己历史上的污点问题,留下了足以参鉴的先例。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6月12—13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杂志社协办的"低碳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国际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中国香港等国家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德裔移民对母国的支持招致了美国主流社会的普遍反感,由"模范族裔"转变为潜在的乃至可见的威胁群体。极端移民族裔同化理论"百分之百美国主义"应时而生,并获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其实践的"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直接而彻底地指向了德裔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德裔移民的宪法权利不但遭到无视,甚至连基本的人权也被践踏,美国的德国文化因此遭受重创。这也说明,在一向标榜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美国,其公民权利还是存在很大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