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除了具有一切宗教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外,从兴起就按照其独特的形式发展,即宗教势力和地方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紧密结合,尤其是佛教从进入藏土的第一天起就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这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运用功能论的方法纵向探讨藏传佛教与藏族社会的政治发生的关系,试图从中揭示出藏传佛教政治功能的发展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藏》2016,(4):2
<正>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北京接见了第十二届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和参加学衔授予活动的宗教界人士,并合影留念。孙春兰同志指出,学员们经过刻苦学习,通过严格考试,获得了"拓然巴"这一代表藏传佛教高水平的学衔。希望珍惜荣誉,积极作为,为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在我国西藏具有很多的忠实信徒,同时藏传佛教对于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西藏民众信奉佛教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让藏传佛教发挥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做出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何启林 《攀登》2012,31(1):74-78
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青海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信教民众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青海在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成效,并针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09,(16):64-65
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人我国藏区后与藏族原有的苯教长期斗争、互相融合后形成的。藏传佛教发端于公元8世纪,到9世纪中叶,朗达玛赞普灭佛兴苯,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走入一个低谷。10世纪后期,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藏传佛教又开始在藏区复兴。11世纪中叶开始,藏传佛教各教派开始出现,到15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后期可谓教派林立,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9日上午,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研讨会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召开,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出席会议。藏传佛教界的高僧、藏学领域的学者、特邀嘉宾等60余人与会。在今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了要求。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十一世班禅拜见时强调,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弘扬藏传佛教教义中的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苦等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7.
吴春香 《攀登》2007,26(3):126-129
藏传佛教的伦理观念始终影响着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伦理思想对藏族伦理道德发展的积极作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时期的安多藏区,藏传佛教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与维护者,发挥着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作用。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地方,藏传佛教机构更是掌握着民政、军事与司法大权的现实统治机关,形成正式的社会控制。除此之外,藏传佛教僧侣,尤其是高僧大德作为社会控制者,因其作为宗教上的上师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宣扬"菩提行"而作为众生"怙主"的地位,使其具有相对于传统的部落头人作为社会控制者而不具有的超然性与崇高性,在社会纠纷裁决与调解中具有更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实施三级学衔制度是中央立足藏传佛教实际,为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优势和作用日益显现。学衔制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藏传佛教已有上千年历史,各教派都形成了各自的学经和学位晋升办法。藏传佛教传统的高级学位是经由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辩组织,通过辩经考试授予。为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藏传佛教高级人才的培养,藏传佛教界结合藏传佛教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实  相似文献   

10.
李广斌 《攀登》2012,(5):94-97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组织,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寺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青海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本文在总结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寺院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寺院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也指明我们国家解决和处理宗教问题总的方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出发,指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性,客观阐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研究长期以来,活佛及活佛转世对藏区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进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特征。星全成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转世程序作了探讨。文章认为,所谓“活佛...  相似文献   

13.
郭敏丽 《攀登》2010,29(5):111-116
藏传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以后与当地原始苯教斗争融合产生的。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以活佛转世、政教合一等为特征的宗教体系。这些特征与藏族全民信教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使藏传佛教在藏区社会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族在13世纪崛起于蒙古北方草原。在其向西部军事扩张的过程中,蒙古民族接触了源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文化。从13世纪中叶起,广大藏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而在文化上,蒙古人则完全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开此后700余年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东来的先河。本文着重从藏传佛教与西夏、蒙藏关系的正式确立,元代藏传佛教僧人在大都以及元代大都的藏传佛教寺院等几个方面,对蒙藏关系确立及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相关史事加以考述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3)
<正>在藏传佛教的神灵世界中,有大量的女性尊神,实为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些女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地位崇高,属于藏传佛教尊奉的不共三皈依(上师、本尊、佛母)之一,通常被冠以佛母、明妃和空行母的不同类别名称;另一类地位一般,属于护法神,通常由天女一类统摄。藏传佛教修行重视智慧,认为智慧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烦恼,灭除一切魔障,可以帮助修行者证悟佛理,成就佛道;藏传佛教之别称"金刚乘"即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中的法器、供器,一般指佛堂常设器物或是作法事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一脉,它在中原佛教与印度佛教共同影响下,又经历同西藏原有苯教的斗争、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思想体系的藏传佛教。自13世纪以后,藏传佛教相继得到元、明、清三代朝廷的重视与扶植。清王朝甚至把"兴黄安蒙"作为一项重要的边疆政策,通过藏传佛教对蒙藏地区的影响力,来达到稳定边疆的目的。而清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藏传佛教更广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用金瓶掣签认定班禅转世灵童柳西,白桑金瓶掣签认定藏传佛教转世活佛,既符合历史惯例,又符合宗教仪轨;既符合班禅大师遗愿,又符合藏族代表人物和高僧活佛的主张;既符合藏传佛教信徒的心愿,又有利于藏区和藏传佛教界的团结。我们认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用金...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8日,第三届黄寺论坛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举行。黄寺论坛自2013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继承和发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为原则,以促进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交往为目标,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在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研究、探讨藏传佛教,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地带适宜游牧、河谷地带有利农耕的自然条件,带来了该地域定居农业与游牧社会二元分割的态势。因二者势均力敌、彼此难以统合对方,造成该地域在前近代除了吐蕃王朝暂短统一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此既是藏传佛教趁势崛起之缘由,亦为元、清两朝政治力量始终对该地域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机理。同时,由于藏传佛教通过宗教的力量将雪域高原的文明一体性延续下来,妙用文化的力量参与并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疆域构建历程,使得该地域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所共知,藏传佛教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院具体表现出来的。例如教育,可以说寺院即学校,喇嘛即教师,佛经即教材。因之,离开对藏传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寺院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得到对藏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认识的。由于寺院历史作用突出,现实影响大,国内外对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