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校企合作的类型和具体的合作形式。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着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不适应,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宜昌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因利益而合作,因合作而共赢,初步建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此篇以此为例探讨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做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合作成效。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胜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以开放性思维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寻求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旅游管  相似文献   

3.
李燕楠  朱磊 《旅游纵览》2023,(15):16-19
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可视化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1997—2021年发表在知网上有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产出机构多为高校,从作者研究的合作来看,旅游教学类研究者间的合作较为分散,合作强度较弱,仍以独立研究状态为主;聚类分析发现,旅游管理教学研究的关键词主要集中于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而“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课程思政”“互联网+”等是近年来旅游教学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毛晓莉 《旅游纵览》2016,(4):300-30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是高校与旅游企业共同联合培养更符合行业和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虽然形式多样,但合作层次还有待加深,本文通过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和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深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的措施,以期能实现学生培养质量更高、专业发展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董大远 《旅游纵览》2013,(7):240-241
校企合作是顺应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竞争不断发展的现状,而产生的一种能够促进职教人才培养和社会企业发展的双赢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提高职校教育贡献度的必然要求。在竞争越来愈激烈的社会,实行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试从校企合作优缺点、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冯晨静  李雨锦  石秀霞 《神州》2013,(3):236-236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和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校企双方重视度不高、缺乏政府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践安排不合理、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丽 《旅游纵览》2013,(3):221+228
本文结合我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专业顶岗实习的工作实际,总结了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同时为了能使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对学院、对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要将送到企业的课程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工学结合"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专业思想教育、购买实习责任险等,以期能把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  相似文献   

8.
牛海燕 《旅游纵览》2012,(12):149-150
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应改变办学思路,实行校企合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向优化,互助双赢。文章深入分析解读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常见的四种合作模式,希冀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校企融合的实践中,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缺乏实际操作环节,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双师型"教师稀缺,以及校企合作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与企业要积极配合,加快校企融合管理制度的建设,促进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校企融合教育;革新考核方式,对高校学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让旅游企业参与课程内容的修订与体系构建,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旅游管理专业学校的学生培养应该以适用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名师培养、工学交替的培养路线,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深入合作为途径,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社会适用型"。在传统教学中,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更新,然后指导教学方法,实现旅游管理专业适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从现在学校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出发,分析了研究背景与目的,总结了现有校企合作的形式,总结出校企合作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订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培养方案等。  相似文献   

11.
齐天锋 《神州》2014,(12):94-95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我国的很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专业。但实际情况显示,一些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人才似乎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能力的缺乏。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通过做好校内实训教学来加以改进,本文正是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鲍春裕 《风景名胜》2020,(3):0193-0193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关于民俗旅游教学的一些改革进行研究。先就目前高校教学中民俗旅游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出目前高校民俗教学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而后再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一些能够改善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民俗旅游教学的一些对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国内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外实践体系的介绍、对比基础上,分析了西部高校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课外实践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体系建设、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外实践体系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4.
董勇 《旅游纵览》2015,(1):274-275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固有模式,根据旅游类高职专业特点与社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从职业操守、校企协同发展、学习驱动力的营造及人际沟通等方面探索校企共同文化的创建,缩小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营造了合理的旅游类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环境,共享了高校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成果,为旅游高职教育的深度改革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范懋炜 《旅游纵览》2013,(6):236-23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而高职导游专业职业教育的实施开展,必须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旅游经济的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高职导游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就必须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6.
杨絮飞 《旅游纵览》2023,(24):45-47
建设旅游管理一流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主要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概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蒋祯 《旅游纵览》2012,(11):153
职业学校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职业实践、参加技能大赛来提高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学生等方面的座谈访问、调查了解,分析目前校企合作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根本问题,以期对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薛武 《丝绸之路》2010,(22):109-111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旅游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实习环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师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与实习模式是完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不断推广,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长效发展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旨在用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最终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关系,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事实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接受。同样,也被大幅度的应用在旅游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