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棵已逾千年的古银杏树,它位于南京市郊溧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石湫镇上方村。阳光照在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上,也照在古树下几位饱经风霜老人的脸上,古树依然满目葱茏,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古树和老人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老人坐在古树下追溯着关于古树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2.
李桃桃 《纵横》2008,(1):59-61
这是一个不喜欢写作文的少女随手写下的童年记忆,真实再现了中共高层领导李雪峰夫妇晚年亲情生活的自然状态。文中老人说的是童稚听得懂的老人话,老人依然是老人的本色,童稚依然是童稚的纯真;在孩子温馨的记忆里,爷爷奶奶讲的故事,不事雕琢却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3.
过去,由于苗家没有文字,又散居在穷乡僻壤,高山峻岭的地方,多数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都是在游方场、节日、集市等场合进行。他们通过交往,对歌传情,相互了解,找到称心如意的情侣以后,双方便请求自家的嫂嫂或同房族的叔、伯妈去对自己的老人透露消息。如果双方家庭的老人互相都有好感,就可通过间接(托人去而不能亲自去)的联系,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但如果有一方的老人不同意,或者双方的老人都不同意,而这对青年却又  相似文献   

4.
新春伊始,我们极为欢欣地在馆藏档案中看到了一件珍贵的史料——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老人为1940年在印尼的雅加达,万隆等地举办筹赈画展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陈述此行经过的函件。(见本期本刊77页)3月1日下午,我们受本刊编辑部的委托,手持报告复制件,在南京金陵饭店拜谒了海粟老人,向老人请教函件形成的背景等有关情况。九十高龄的海粟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在春意盎然的居室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人接过报告复制件,拿起放大镜,一眼看到四十五年前的亲笔签名时,喜出望外,连声说:“是我的,这是我当年写给教育部的报告。”又惊讶地问我们从哪里发现的。当老人知道这是保藏在我馆的档案原件时,说:“你们的工作太重要了。你们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的文  相似文献   

5.
201位。这是过去3年,我在湖南寻访到的抗战老兵的数量。面对图片库里这些即将或已经逝去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在对日战场上的英勇与果决,不是他们长时间不被认知、苦闷压抑的生活,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他们曾有过的激愤、纠结,抑或胆怯……还有至今尚存的感念。 我相信这是老人们生命里的柔软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张非同寻常的照片。照片上,两位70多岁的老人紧紧握手。两位老人,一位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爱的陈云同志,另一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曾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职务的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刘英。照片的非同寻常,不在于留影的是两位非同一般的人物,仔细观看,照片的背景是张闻天追悼会的场景,两位老人站在中共中央敬献的花圈旁,臂缠黑纱,而脸上却是满面笑容。这笑容,发自内心;这笑容,撼人心魄。人之常情,追悼会是最严肃、最令人悲痛的场合。死者的亲友,此时此刻,无不是悲痛欲绝,洒泪如雨。而眼前的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7.
曹宇  赵妹孺 《神州》2013,(20):1-1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这篇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整篇小说中,多次提及老人那双探寻的眼睛,而大多数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是布满阴翳的,这位坠落人间的天使不忍目睹什么,又为何不忍目睹呢?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从“不忍视于同属的异类”“不忍视于愚昧的众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解读一下老人情感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8.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这篇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整篇小说中,多次提及老人那双探寻的眼睛,而大多数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是布满阴翳的,这位坠落人间的天使不忍目睹什么,又为何不忍目睹呢?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从“不忍视于同属的异类”“不忍视于愚昧的众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解读一下老人情感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肖舟 《文史精华》2001,(7):40-47
1970年12月初的一个早晨,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被家属匆匆送到上海瑞金医院(当时称东方红医院)急诊室,经过医生们一番检查,发现老人胃癌已近晚期,便摇了摇头,开了一点药,打发家属将他带回家去。 老人回到家里刚刚躺上床,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停在他家门口。车上跳下几位医生,说是要将老人接到医院去。 老人的家属有些纳闷了,“去医院?今天早晨我们才从医院回来……” “那……是误会了。”领头的一位医生回答,“其实我们也不清楚,这是上面交代下来的政治任务。” 这一回果然大不相同,救护车将老人接到医院,立刻被送至一间…  相似文献   

10.
在杨沫同志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第42章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夜半更深,一位老人为了掩护爱国学生许宁躲过宪兵的搜捕,毅然决定把这个学生藏进他女儿的被窝。在宪兵明晃晃的刺刀面前,这位老人和他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甘冒坐牢的危险,毫不动摇,保护了爱国学生。有的同志一定会以为这是个虚构的情节。实际上,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是我亲身经历的。想起这件事,我总会以无限敬仰的心情,怀念那位老人和那位姑娘。  相似文献   

11.
2022年3月3日,山东省沂源县,一位老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当电视里出现长津湖激战的画面时,老人激动地喃喃自语:“这是‘二五〇’啊,这是长津湖的战场啊……”峥嵘岁月又浮现在眼前,惨烈的长津湖战役,这位老人曾是其中一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战友们有的阵亡,有的冻亡,他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幸运的是,九十三天后,他活过来了,只是,没有手脚,左眼失明,身上还留着七块弹片。  相似文献   

12.
冬日的阳光,透过宽敞的玻璃窗,斑斑驳驳地洒在老人身上。她满头银发,映衬她那白里透红的脸庞,愈显出百岁老人的独特风采。在这20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人间大地的时刻,老人在她那位于古都南京东郊的家中,接受亲友和接踵而来的记者们的祝福,精神格外地好,她那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引得满堂欢笑。书房一侧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条幅,她的秘书严敬先生告诉我,这是老人的新作。这首题为《新世纪述怀》的诗全文是:  相似文献   

13.
吴浩  屈良 《神州》2013,(9):218-219,221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留守老人问题则是其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做了详细调查,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老人赡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从其生活、赡养等方面入手,全面详细地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经过对此次调查报告的分析,提出建议对策,完善相关制度,以促进农村留守老人全面、健康地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4.
<正>老人们常忌讳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岁数,因为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过去迷信的人认为七十三岁、八十四岁是老人难过的"坎儿"。其实,把七十三、八十四  相似文献   

15.
晓勇 《中国西藏》2015,(2):42-45
喇嘛玛尼作为西藏最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长期流行于拉萨、日喀则、山南一带。可惜的是,伴随着西藏现代化的进程,悠远的喇嘛玛尼说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喇嘛玛尼的重要支派——拉萨喇嘛玛尼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承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赤列。2014年9月26日,在拉萨市八廓南街夏扎大院举行的首届唐卡艺术节精品唐卡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赤列老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被称为藏族文化"活化石"的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那天,在夏扎大院右侧二楼一展厅,赤列老人侧站在唐卡旁,时而闭目,时而双手合掌虔诚顶礼。似吟似唱的旋律回荡在藏式回廊里。那天的精品唐卡展热闹非凡,许多区内外知名专家、唐卡艺人齐聚一堂赏唐卡、品唐卡,引得众多媒体聚焦。老人的说唱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但也只是片刻的停留后,人们选择离开,涌入更加火热的精美唐卡展。后来,在回廊里,就只剩下依然故我说唱的赤列老人,还有似懂非懂的我。我感动于老人远古沧桑的声音,感动于老者史诗般的吟唱。那个下午,赤列老人孤独吟唱,而我是唯一的听众。几天后,我登门拜访老人。与老人走街串巷最大的感触是,许多稍上年纪的人知道喇嘛玛尼说唱艺术,非常想听老人讲说喇嘛玛尼。他们直言,老人是藏族史诗文学喇嘛玛尼的传唱者,喇嘛玛尼的根在群众中,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这个传自祖先的文化。而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拉萨喇嘛玛尼说唱传承人,希望赤列老人的说唱不会成为这座古城的绝响。  相似文献   

16.
莫高老人的敦煌情●方健荣我是在去莫高窟之后,才知道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范华的。在莫高窟前面研究院的家属楼上,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头和老太太,便是范华和他共尝甘苦、经历坎坷的老伴。平易近人的两位老人养了满地的花。三危山的阳光把这山谷照得暖融融的,颇有“山里...  相似文献   

17.
《文史精华》2006,(7):65
“俺虽然没儿没女,但比有儿有女的人还过得好哩。你瞅瞅,这花儿红滴滴,这树绿巴巴;你摸摸,这暖气热达达。你说生活咋样?上顿米、下顿面,不是猪肉是鸡蛋,七六八天不重样儿……”这是武安市民政局局长李成文带领局其他领导到西寺庄乡敬老院向老人拜年时,郭福庆老人深情而朴实的话语。而这只是武安市集中供养老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老人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无忧无虑,安度晚年,老人们将在敬老院的生活编成了段子,讲给所有到敬老院来的人,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幸福与美满:“冬有棉,夏有单,冷有暖气热有扇;服务员挨着床头转,吃药打针不出院……局长成文不简单。”在民政局的不懈努力下,武安市从2004年开始,对全市敬老院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建,并将此项工程列为全市十项“民心工程”之一,明确了“2005年底实现河北省敬老院建设甲级市”的目标。经过建设,2005年全市有7所乡镇敬老院被河北省民政厅命名为“甲级敬老院”;15所敬老院进行了改造扩建。为了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民政局按照每人每年2120元的标准给予五保老人补贴,各敬老院也自己动手搞起了种植和养殖业,各敬老院实现了以园养院,以副补院,提高了伙食标准,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内容,使他们感到“身孤而心不孤”。  相似文献   

18.
郭建 《炎黄春秋》2013,(7):35-39
一、大国崛起 2008年春夏时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佳话: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战场上曾是敌人,如今成了好朋友。一位是我所在大学的退休教授,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士兵;另一位是1955年迁居美国的德国农民,曾是纳粹士兵。这两位老人又恰恰与我相识。  相似文献   

19.
宋代在法制建设中遵循优待高年的宗旨,七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量刑定罪和刑事处罚方面均享有较大的优免权。年龄越大的老人,享受刑律优免权的范围越广。为维护正常的法律秩序,宋政府对高龄老人的诉讼资格做出严格的限制,同时加大对高龄老人利用刑律减免权故意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审查高龄老人的年龄,这有力地保障了高龄老人刑律优免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老兵不死     
正2017年10月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港,一艘新近下水、身躯庞大的灰色巨舰迎来了隆重的命名仪式。这艘舰虽然在外观上与民用油轮类似,但在建成后将编入美国海军战斗舰艇序列。在仪式上,一位精神矍铄、头戴船形帽的老人成为主角,他与众人共同向新舰下水表达了衷心祝贺和美好祝愿,并与来宾合影留念。那么这到底是一艘怎样的舰船?这位高龄老人又是谁?一这艘崭新的巨舰是美国海军第二艘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