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治理龙门石窟潜溪寺的渗水,保护石窟造像,必须要先摸清岩体构造及渗水通道。本工作采用现场裂隙调查与物理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窟区岩体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潜溪寺窟区复杂的岩体结构构造调查分析与现场物理探测实验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潜溪寺石窟区岩体构造特征和渗水通道。此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认识分析潜溪寺石窟水害的形成机理,对潜溪寺石窟水害的治理及其它类似石窟的渗水病害研究也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窟岩体稳定性的治理是石窟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石窟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大足石刻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了多项岩体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大足石刻观音坡石窟坠落岩体治理、圣水寺石窟岩体加固以及陈家岩石窟岩体加固工程为例,介绍石窟岩体加固工程的岩体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治理措施,为未来中小型石窟岩体保护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川渝地区是我国石窟寺中遗存数量最多、分布范围广、内容最丰富的区域,由于水、风、日照等自然因素侵蚀和人为活动的扰动、破坏,石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川渝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裂隙水病害是造成石窟造像破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卧佛裂隙水补给、径流与排泄规律的研究,以及川渝地域性石窟水害的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川渝石窟主要的渗流通道和渗流规律,对该地区裂隙渗水病害的特点、类型、危害性等评估分析结果,可为川渝石窟裂隙水病害勘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阎敏  柏柯  纪娟 《文博》2011,(6):74-79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灾害或危险性分级的评估方法,不仅对科学认知广元千佛崖石窟的地震损坏状况,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为今后进行石窟寺类文化遗产的地震破坏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水河两岸的石窟位于旬邑县境内。本文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成因、年代、文化承载、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疆境内主要石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疆石窟的主要病害类型及造成原因,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对敦煌、麦积山、龙门、云岗等石窟进行加固经验.以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为试点.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新疆石窟病害特点的治理方法.同时对库木吐拉千佛洞的壁画保护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探讨了新疆石窟维修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防水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风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保存的最大的问题,而其风化与水和盐的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水对石窟的影响问题,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勘查和试验,基本查清了影响云冈石窟保存的水的来源,明确了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的重点工作,即顶部防渗、建设保护性窟檐、洞窟凝结水研究与治理.顶部防渗治理应坚持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防渗材料选用膨润土防水毯为宜.建设保护性窟檐对于石窟内部文物所处的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采用新研制的岩石表面凝结水量测量装置,对云冈石窟砂岩表而凝结水量进行的实地测量表明,石窟表而凝结水量相当可观.采用除湿机可以降低窟内相对湿度,可以防止凝结水在岩壁上形成,消除凝结水对石雕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6,(4)
本文对建国以来,有关延安石窟的调查和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并以2012至2015年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延安石窟进行的最新调查数据为准,对延安石窟的分布、分期及特点等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以期引起学界及相关部门对延安石窟研究、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由李文军、王逢睿撰写的《中国石窟岩体病害治理技术》一书,洋洋40万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3月出版.本书紧密结合石窟保护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论述了石窟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科学地分析了石窟岩体病害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将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滑坡学及岩土工程学等学科的一些成熟理论和技术引入文物保护中,将危岩体和滑坡计算理论及防治技术--锚固理论的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治理工程中,对石窟的各种岩体病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石窟寺的保护中,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水,水害大致包括毛细水、凝结水、冻融水、雨水直接冲刷等。天龙山石窟周围水文地质情况虽然复杂,但大部分洞窟内雕像和壁面的风化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雨水的直接冲刷和雨水冲刷后从窟门回流的水对石窟的的影响最严重,监测结果显示,天龙山大气降水呈弱碱性,在排泄途中会与天龙山岩石的酸性成分反应,同时会溶解一部分岩石中的盐分,导致岩石的风化。因此天龙山石窟的防水重点应放在治理雨水直接冲刷,因地制宜修造保护性建筑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陕西延安富县拱桥沟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石窟中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造像题记以及石窟形制、造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石窟作为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石窟,在全国尚不多见,它的发现为研究陕北宋代石窟造像风格和佛教艺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水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历史上多次的地震使麦积山山体表面和内部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表层裂缝和深度裂缝,一些石窟洞窟发生垮塌。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工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历时13年,采用"喷锚粘托"等综合技术手段基本解决了山体稳定性的问题。因山体长期存在渗水情况.成胁洞窟内泥质文物的长久保存,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开展了麦积山石窟渗水治理工程,但石窟渗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文章对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和渗水治理两大文物保护工程所采取的工程方案硬技术手法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千佛寺石窟因物理、生物风化和水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而损坏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并防止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应从改善环境、治理生物病害、岸体加固和水害防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石窟崩塌剥蚀的防治与治病一样,必须查清病因病理对症施治,才能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勘测表明,鸿庆寺石窟,由于岩性的缺陷,在降水、毛细水、潮湿和树木根系的作用下,洞窟逐渐围岩失稳,雕刻剥蚀,地震的破坏又使其崩塌损毁。根据该石窟的病害机制,通过清除植被、切断水源、岩体加固和封护处理等工程措施,治理造成病害的环境因素,改善岩体状况,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二十里铺村,距离大像山石窟7公里。2005年7月.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的甘肃省中小石窟调查组(东部小组)对该石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供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麦积山石窟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内涵丰富。本文根据麦积山现存洞窟的形制、造像特点等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分期,并着重介绍了石窟的造像题材及反映的佛教思想和信仰,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麦积山石窟的内涵、价值,理解其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以及长达十多个世纪内的人们的宗教行为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孟祥凤  郭宏 《丝绸之路》2023,(4):181-192
作为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石窟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开凿石窟的崖体受各种裂隙,尤其是卸荷裂隙的作用,形成各类危岩体,不仅严重威胁着石窟寺的长久保存,而且对游客、管理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石窟寺崖体危岩体加固技术一直是石窟寺保护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技术中,主要应用是支顶挡墙、锚杆加固、裂隙灌浆三类,而使用最多的是锚杆加固技术。本文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石窟寺危岩体锚杆加固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安西榆林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危岩体加固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危岩体的加固方法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危岩体加固技术的经验和教训,为石窟寺崖体危岩体的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石窟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保护意义重大。为了探讨北方地区石窟的病害防治及保护技术,以山西大同焦山寺石窟为对象,现场调查与分析归纳相结合,研究了其典型病害和保护技术与方法。将焦山寺石窟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各部分石窟的保存现状及病害情况,探讨了不同类型病害的产生原因。基于已有工程实践成果,提出了科学保护技术建议。结果表明:焦山寺石窟典型病害包括裂缝、风化、污染、局部脱落、非科学修复等;其主要诱因包括石窟岩体材性缺陷、水的作用、外力作用、生物作用、人为因素等;科学选取修复或加固材料,采取灌浆、黏接等技术和方法可有效减少上述病害的发生。此外,加强培养当地人员文保意识亦为科学保护焦山寺石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