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风雷激荡的岁月,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兴起,摩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绚丽的浪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因素,规范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杨恋  卢锐 《神州》2013,(9):174-174
基尔特社会主义争论是"五四"之后中国政治思想界继"问题与主义"争论之后进行的又一次思想大碰撞,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争论使得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被广泛接受,同时共产主义者也得到了理论上的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今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尔特社会主义争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思想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欧战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由此思想界对资本主义产生疑虑;另一方面,欧战促使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这引起了思想界的深切关注,因此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在五四时期成为思想界的一股洪流。  相似文献   

4.
何薇 《羊城今古》2006,(3):17-20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19世纪流行于法国、俄国等西欧国家。20世纪初,它以社会主义新思潮的面目被介绍到中国,是“最早在中国找到追随者的社会学说。”广东香山人刘师复接受无政府主义。极力鼓吹.苦苦进行无政府革命的探索.成为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开山元老”。虽然无政府主义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起了阻碍作用。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刘师复思想和行动的出现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是当时中国仁人志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对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及其对广东政治思想界的影响进行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郑师渠 《近代史研究》2012,(2):4-27,160
1919--1924年,杜威等五位外国名哲来华讲学,实为欧战后西学东渐的文化壮举。讲学在助益思想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演进:其一,对其时中国反省现代性思潮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为梁启超等所谓“东方文化派”理论观点的形成与文化诉求提供了立论的依据,进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思想界思维空间的展拓,增加了内在的张力。其二,五四后新文化运动最终归趋“以俄为师”的社会主义,其在思想层面上的展开过程,也明显地打上了名哲尤其是杜威与罗素讲学的印记。至于泰戈尔讲学受到了中共的抵制,杜威与罗素受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于自己的观点与学说有所修正,则反映了名哲讲学与中国思想界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章清 《近代史研究》2004,(6):122-160
“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的走向,与《新青年》群体的分化息息相关。分化后的《新青年》群体,其同人各自搭建起新的发言台,汇聚成不同的政治力量。只是,此时对思想派别的识别仍保持着鲜明的“化色彩”,“思想界的联合战线”之议,即表明思想界仍维持“我们”与“他们”的区分。随着中国社会进行重新组织,“思想界”也被重新定位。思想界的“分裂”在1920年代后期愈发突出,实际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同步。追踪《新青年》同人思想的分化,对“后五四时期”(主要是20年代)中国思想及中国社会的走向,或许也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蓉 《神州》2013,(13):164-165
"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争论不休的局面。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的几个典型的思想争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许多知识人已认识到近代以来思想界一味追随西方的弊病,由是开始了反思,转而关注中国自身的实际和需要,主要表现为努力产生中国的新政治理论,提倡新教育的中国化,呼吁建设中国本位的文化。一时间,中国化逐渐成为流行语,强调外来之说应用于实际蔚为潮流。但是,人们对于实际、中国、本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此中国往往与彼中国相抵牾。相对以前的西与西战,可以说思想界又出现了中与中战的局面。另一方面,人们有意识地去重塑中国,却无意识地扎进世界里不能自拔;种种中国化的背后仍是各式各样的世界化。这表明中国人陷西已深,醒然仍无以自立,整个思想界还不能对近代以来的知识和思想进行超越的系统的清理。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全面勃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载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推导,显现出不同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全面传播并扎下根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终极成果。在五四时期,如果没有救亡的忧患意识,就不会有对旧文化的深刻批判;没有对救亡的紧迫感,就不会产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钟情与痴迷之情。对旧文化的批判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正是在五四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完美媾合,实现了历史的情与理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但需要具体化,更重要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丰富。马克思、恩格斯的功绩在于把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了一代乃至几代的工人阶级,为无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列宁和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和中国,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了建设有  相似文献   

11.
廖明科 《沧桑》2014,(6):62-6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从根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性课题所阐述的一系列纲领性的重要思想 ,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成为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 ,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作者十多年来一直关注清季民国时期"思想界"的研究,这部专著是其多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该书将"思想界"作为问题的切入点,以此审视中国社会的变迁,主要关注出版媒介尤其是报章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发展,以及走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依托于新型出版媒介所确立的新角色。"思想界"的要素既包含作为载体之"媒介",也包含与之发生关联的"读书人",所涉及的面向极为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9,(6)
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鲜明地表现为科学社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源"与"流"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基本原则、动力基础和全部旨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道路基石、理论支撑、制度定力和理想信念,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联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人类社会全新文明的时代动能。  相似文献   

15.
鸠摩罗什长安译经,对中国佛学的兴盛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度佛学思想体系,影响波及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界,而且也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6.
柳诒徵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活跃于学术、思想界三十多年,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大二十年之久,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柳诒徵先生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丰,在史学理论、中国文化史、东南亚史、民俗学、方志学、图书目录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柳诒徵先生诲人不倦,提携后进,为中国学术、思想界培养了一批重要学者。本文梳理、总结了近三十年关于柳诒徵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修志工作初探袁培钢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般原则,探索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18.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群学的由来 群学就是社会学,它出现于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思想界,反映了那时维新派的社会观。 社会学并非中国所固有,作为一门学科,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0,(4)
狭间直树教授主编的《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中文本,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本书,也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者都值得一读的。谁都知道,中国思想界在近代经历了空  相似文献   

20.
"激进与保守"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思想界争论的中心话题之一.这场论争最初发生在中国近代思想史领域,随即波及到整个近代史学界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并引发了一系列相关议题,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