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颜杰 《旅游纵览》2012,(11):54-57
<正>在丽江第一次听说"拉市海"这个名词的时候,心里一直质疑是不是对方说错了,应该是"拉海市",一个城市怎么叫"拉市海"呢?当朋友把地图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一片位于茶马古道上的美丽湿地。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着力推动后方城市经济的平战转换,战时西安煤荒之演变与政府因应即是典型案例之一。伴随晋陕豫三省战局的演变与外向依附型供煤结构在战时的存续,加之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继涨和煤市投机,频发的煤炭短缺事件在西安逐渐演变为“结构性煤荒”与“人为性煤荒”交织的复合型危机。为有效因应计,国民党政府通过统制煤炭运销、改革供煤结构和管控煤价等措置,使西安煤荒一度得以缓解。但囿于诸多煤务弊病的掣肘,各项举措多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横水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荒帷,也就是最早在 1号墓椁室内壁上露出的鲜红色带图案好像纺织品的东西。先秦史籍《周礼》、《仪礼》、《礼记》等对荒帷有多处记载,荒帷如棺罩,是真正意义上的饰棺之物。荒帷又称墙柳,《仪礼·既夕礼》郑玄注云: “饰柩为设墙柳也……墙有布帷,柳有布荒。”贾公彦疏日:“设墙柳也者,即加帷荒也。”《周礼·天官·缝人》郑玄注:“孝子既见启棺,犹见亲之身,既载饰而以形,遂以葬,若存时居于帷幕而加文秀。”可知荒帷的设置乃是对死者生前居室中帷幄一类设施的模仿,但另一方面,在出殡时荒帷还可起到“华道路”的作用,如《丧大礼))郑玄注云:“饰棺者, 以华道路及圹中,不欲众恶其亲也”。  相似文献   

4.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这一民谚表述了一个奇迹,一个谜.当年与武昌隔江相望,与汉阳联为一体的荒洲,从一片泽国、满滩芦花、鱼跃凫飞之地,崛起出一个名镇——汉口.这是汉口的第一次崛起,时在距今约三四百年的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5.
永不熄灭的“地火”———记“荒煤追思会”本利记者张正〔编者按〕为了纪念老文艺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荒煤同志及其业绩,我们特编发了本刊记者采写的“荒煤追思会”的报道和周巍峙、汪洋、陈播同志的怀念文章996年11月29日上午,人们冒着北京初冬少有的严寒,心...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四里金上京故址中,曾出土多方金代官印,现仅试考二方,以见金末官制之一斑。一、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1964年出土,现藏于阿城县文物管理所。铜质,方形,边长6.3、厚1.6厘米,重670克。梯形纽,高3.2、宽2.8、厚1.5厘米。印面为九叠篆文,九字:“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图一)。印身上侧阴刻楷书四字:“总押荒字”。印背亦有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7.
从历代中央王朝的视角来看 ,贵州实在太遥远。“维我贵州 ,远在要荒。”要荒的名称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 ,其中把中国疆域划分为“五服” ,以王畿为中心 ,向四方逐级扩展。“要服”与“荒服”属于离王朝中心最远的蛮荒之区。贵州又是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国 ,高峰刺天 ,危岩嵯峨 ,关山险阻。致使从秦皇汉武经略西南夷到21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 ,历史穿越二千年时间隧道 ,开拓贵州这个中国西部大通道 ,一直是事关全局亘古不衰的主题。当然 ,时代发展了 ,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一)秦始皇修五尺道 ,眼光开始扫视到贵州遐荒当我们华夏…  相似文献   

8.
“天生一个龙麟宫,无限风光在其中。”恩施“龙麟宫”是新开发的一珍奇旅游景观,位于思施市西郊高桥坝的出水洞(麒麟溪)内,距市中心仅8公里,恩利公路从洞前穿过。 “龙麟宫”景观融山、水、石、洞于一体,由出水洞、水洞、迷津洞三洞立体构成,分“洞外游”与“洞内游”两部分。当你驱车来到公路边上的停车场,马上会被洞口那  相似文献   

9.
猪龙神     
滑田是有百多户拉棘人的村寨,青悠悠的山围着寨子,寨前边是一坝平展展的大肥田,庄稼长得好得很。寨西边的山半腰,有个大石洞,叫做“猪龙洞”,洞口有间房子那么大,有一股水桶粗的水从洞里流下山来。拉棘人就用它泡田栽秧,洗衣煮饭,喂养牲口。听老辈人  相似文献   

10.
侗族有较多原始文化的残余存在,主要体现在“补拉”文化中。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补拉”,侗语为“Pn4La:K10”,即“父亲与儿子”之义。补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族,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补拉”而存在。二是与补拉组织相近似的“款”组织。三五个或者十几个相邻的村寨或“补拉”组成一个“款”。“补拉”与“款”的文化内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把二者统摄于…  相似文献   

11.
1943年3-5月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生一场反抗国民党强行开垦蒙荒的武装暴动.该事件不仅引起蒋介石、毛泽东等国共领袖的密切关注,还导致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集团的直接参与和较量.在共产党的支持下,暴动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因为这场武装暴动的倡导者是伊克昭盟盟长、札萨克旗札萨克王沙克都尔扎布,故而史称“沙王抗垦”. 一 1942年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甘肃天水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防御日军西进南下战略问题.会上国民党伊盟守备军总司令陈长捷以解决军粮为名,提出要在鄂尔多斯开荒5万顷(500万亩)搞军垦屯田.蒋介石正为如何解决伊盟驻军军粮问题犯愁,听了这个主意心头一亮,问身边的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此议可行否?”傅作义答:“原则可以,但不宜开荒过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南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中 1952年,我和我夫人徐虹奉调到中南文化部,从那个时候开始基本上都是跟随荒煤同志工作,直到他去世。当时,荒煤是中南文化部的副部长,实际上部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在主持。我和徐虹被分配在调研科工作,由荒煤直接领导,徐虹还兼任荒煤的秘书。  相似文献   

13.
“北路一杆旗”.这是山西北路、中路梆子艺术界对恩师李海明先生高超技艺的赞誉.“转一圈”是人们对先生多才多艺的称道.他集北路、中路、民间吹打乐、寺庙音乐于一身,吹、打、弹、拉,样样精通.尤以拉(呼  相似文献   

14.
扎坝的走婚习俗扎坝大峡谷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南端,海拔2720米,东邻道孚县八美区,南与雅江县接壤,西与新龙县毗邻。辖仲伲、红顶、亚卓、扎拖、下拖5个乡,近6000人,距离道孚县城72公里,距离成都约620公里。 笔者在道孚生活已有近30年,对扎坝地区独特的语言和臭猪肉虽然听说过,但却对“扎坝走婚”一说并不知情,也不知道“走婚”到底是怎样。直到2003年5月到扎坝地区的红顶乡任党委副书记,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才对“扎坝走婚”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荒帷印痕的科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记载,荒帷是周代贵族墓中用作棺饰的一种丝织品.然而,因难以保存,一直缺少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据.2004年在西周倗国墓地发掘时,发现了板结在土层表面的荒帷印痕,为了解古代荒帷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我们采用显微观察测量、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以及淀粉粒刚果红染色法等方法和技术,对荒帷印痕和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荒帷为平纹组织,经纬密度大约为38×24根/平方厘米.所用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黄色颜料推测为黄赭石.石染法所使用的胶结物应为淀粉类黏合剂,说明汉代郑玄对<考工记>中"钟氏染羽"的解释确有所指.纺织品残留印痕的科技分析可以获取丰富的潜信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库车行记     
触摸苏巴什亚细亚腹地,数不清的地名中带有“苏”字,乌苏、康苏、克孜勒苏、阿克苏……“苏”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水”的意思。眼下我们站在了苏巴什,“苏”为水,“巴什”是“源头”,此地归新疆库车。哦,到了库车河的发源地!天茫茫地荒荒、童山夹峙的一大片谷地,野坡上夹河分布散矗着一座座高大残缺的粘土建筑废墟,默默无言地俯视着我们这群迟到的朝拜者。如果穿越时光回到千年前抑或更古年代,这里的水势肯定大得多,野地也许长满谷物,草坡上羊儿成群吃草,否则难能养活众多僧侣、整营的戍边士卒。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东来时,魏、晋即存,庞大、雄…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三题     
大山深处的翡翠:瓜拉峡孤傲峻秀,魁梧唯美。以伟岸萧飒的身姿、婆娑荒寥的背影留给旅人永远的眷恋——这就是瓜拉峡,横亘于达坂、平顶二山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是大通县著名的天然牧场。如同被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翡翠,妩媚动人。乘车从县城桥头抵达桦林峡口,隐约便可目睹瓜拉峡群山翘首、摩崖登天、薄霭缭绕、玉带曼妙的雄壮气势。  相似文献   

18.
粟健 《风景名胜》2013,(6):60-63
认识一朵云的老板娘是在一次同城活动中,当时她的院子还在装修,我只知道她以前在凤凰开过客栈,她有个宝贝女儿“一朵”。后来我离开了丽江,在微博上看到她的院子逐渐成型,有模有样,还经常看到她带着一朵在拉市海,在泰安在大理苍山到户外开展的活动,这次回到丽江,专程去她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9.
杨绍初 《黑龙江史志》2005,(11):45-46,44
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黑龙江时,对北疆大地赞叹不已,寄予厚望.他在对省市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指出:“黑龙江是个好地方,过去只听说过,这次在火车上亲眼看看,果然名不虚传.你们要把这个自然优势利用起来,特别是荒草原、森林等资源,把它们改造成为畜牧基地、森林基地、粮食基地,那就太可观了.”他特别鼓励大家“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毛主席的题词“奋斗”饱含了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对黑龙江的重托.  相似文献   

20.
顾晓绿 《中华遗产》2014,(7):134-145
光绪二年(1876年)——四年,一场大饥荒席卷了大清半壁江山。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大荒,灾情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死者无数,白骨盈野。其中以1877、1878年灾情最为严重,因两年干支纪年分别为丁丑、戊寅,故而史称“丁丑奇荒”、“丁戊奇荒”。这场被大清官员称为“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的大饥荒,几乎影响了清帝国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