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飞  陈晶鑫 《四川文物》2023,(5):4-23+2
毗卢寺遗址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忠义镇石桅村。2015年6月,当地在进行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了文物28件,其中包括雕刻精美的圆雕造像。2015—201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安岳石窟研究院共同对安岳毗卢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该遗址由地面寺院及石窟两部分组成,从清理情况看,五代北宋时期最初营建石窟,并于石窟周边营建地面佛寺,其后地面佛寺遭到破坏,明代在石窟南侧复建,至明末清初废弃。本次发掘的主体建筑即为明代所建。遗址的发掘对于探讨川东渝西地区这种石窟(摩崖造像)与地面建筑结合的寺院遗址的布局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出土的大量圆雕造像及其他类型遗物对研究宋明时期的佛教艺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3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寺发现两件石刻佛像。一、释迦牟尼坐像(图一)。像雕刻于石门寺右面的一座崖壁上,高于地面约20米,佛背光处刻二层台式石罍纹饰。佛面部已毁坏,双手合十,披袈裟,露胸,袖宽大,双腿下垂,脚踏覆莲,端坐于叠涩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目前所发现与公布的石敢当遗存可大致分为三类,各类别在外观形态、制作时间、安放地点和功能意义上存在差异。其中第一类A型石敢当具有典型的道教正一派因素,第三类则不具有明显的道教因素,这种差别可能跟道教正一派在该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结合文献与相关拓片资料,泰山石敢当开始出现并流行的年代应不早于明代。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9,(3)
北朝石佛造像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流行。南朝的佛教偏尚研究义理,北朝的佛教则重在发扬其形迹。在北方,凿窟造像,佞佛求福比南方更甚。佛教遗物除地面上存有不少石窟寺外,埋藏在地下的佛像,也不时被发  相似文献   

5.
从宝镜湾遗址看宝镜湾岩画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海宝镜湾岩画位于珠海西南部高栏岛上的风猛鹰山及其附近海滩上,1989年10月底被发现。加之在90年代末又发现了一处。共5处7幅。分别是宝镜石、天才石、藏宝洞(3幅)、大坪石和太阳石岩画。最早对其研究的是徐恒彬、梁振兴,后来也有一些学对此进行过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就其年代而言。徐、梁二位先生认为藏宝洞东壁岩画年代在广东青铜时代:有的学认为,  相似文献   

6.
贵州思南明代张守宗夫妇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宗夫妇墓位于贵州思南县河东公社万胜山顶,乌江河东岸,与思南县城隔河相望。地面残存一石围土冢,冢前清理出残碑和浮雕人像数块,地面存石华表两根(一根已残断),华表顶端有石狮。 1980年3月,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该墓。省博物馆派人进行清理,现将清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磬     
磬是中国的古代乐器之一,它开始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原始的舞蹈,以敲击石器为节拍,《尚书》中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种石就是原始的磬,它是动作的指挥,歌詠的节奏。一切文化艺术都起源于劳动。磬的原始形式,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殷墟遗物中曾发现过许多特磬,收入《殷墟古器物图录》中的就有五、六个。这些磬多作鲸鱼头的形状,"股"与"鼓"尚不分明。这种特磬便是大磬。《尔雅·释乐》:"大磬谓之  相似文献   

8.
周中 《羊城今古》2003,(3):58-58
露天葬石棺座落于南海和顺镇石塘村象冈岭,土名湴田岭。坐北向南,棺与地平。不入土.平放于墓穴中央。石棺高72厘米、长160厘米、宽70厘米,上有拱形石盖。全棺保存完整。未发现裂纹,亦未见凿损痕迹,外形似一般的木质棺材。用红灰砂岩制成,石厚10厘米。棺前下端嵌有墓碑,嵌深5厘米。碑文因年久风化,已不能辨认。棺前地面有1米见方的石拜桌,两侧东、西墓首尚依稀可辨。拜桌前7米有台阶,下为拜台。棺后有用红坚石砌成的石壁。全墓穴占地约10米见方。未发现墓志铭。  相似文献   

9.
在闽南永春,经过旧城改建后,许多古大厝消失了,但如果你在新城区走一走,仍可发现一些有规则的长方形石块被随意放置在新居旁的空地上。而在永春乡村的古宅旧居内,也散落着不少这样的石块。这就是技勇石,永春人俗称它“义勇石”或“练武石”。技勇石大多没有什么雕饰,如今虽已无用武之地,但却默默地见证了永春历史上尚武风气之浓郁。  相似文献   

10.
一、位置及发现经过1994年3月,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石马村村民在山上栽树挖坑时发现一古墓,当即向文物部门报告,武汉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派员汇同蔡甸区博物馆的同志,赶到现场进行清理发掘。此墓发现时墓葬上端的石盖板己暴露在外,有两块盖板被当地农民搬离原处。根据现场石盖板分布排列的情况看,此墓为合葬墓。墓葬保存情况较好。该墓被当地居民传为明代“兵部尚书戴鑫之墓”。早年此墓还有地面建筑如:石质牌楼,墓前端两侧有石人、石马、石羊等,石马村由此而得名。笔者到离此墓一步之遥的石马村进行过调查,发现该村水塘四周确…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9,(12):11-11
目前,英国考古学家在1.4亿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网。这个蜘蛛网大致上呈圆形,类似于现代植物园中蜘蛛网,这种螺旋状的蜘蛛丝可以诱捕昆虫猎物。据悉,这块琥珀石中纤细的蜘蛛丝仅有1毫米长,悬浮在一小块燃烧后的树脂中,现已成为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2.
李孝堂遗址位于山东省在平县在平镇李孝堂村东南约50米,西北距县城2公里,往北1.5公里为冯氏河。遗址原为一高台地,俗称东庵。现高出周围地面0.5米,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保存基本完好。1974年首次发现此遗址,后经多次调查,1978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堆积厚约4米,并可看见灰坑等遗迹及各种遗物。采集的标本有石、骨、蚌、陶器,数量较多,年代上从龙山文化到汉代各个时期的都有。下面以时代先后为序,对遗物作一简介。一、龙山文化遗物龙山文化遗物十分丰富,包括石、骨、蚌、陶器。1.石器数量较少,且多…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4,(11)
<正>2002年4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进行西城墙修复。泰安市博物馆在清理遗址过程中,于西华门南侧马道基址发现了几块用作"土衬石"的长方形石条,其上刻有图画,当时考虑保留原状就地保护。但在对其中一块外倾严重的条石进行拨正的过程中,发现条石内侧面也刻有图画,且条石上部均有柱状凸起及被砸损的痕迹,可知这些"土衬石"是"借用"而来,而与其相对应的北侧马道基址并无土衬  相似文献   

14.
“五石”镇墓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卫鹏 《文博》2001,(3):24-29
东汉时期,关中、洛阳二地的墓葬中流行以镇墓瓶随葬,瓶外壁面多书有米书文字(少数墨书或白书)。洛阳李屯元嘉二年瓶上有“为汝五石、人参,解□□”的字句①,其中提到了“五石”。咸阳教育学院永平三年瓶上书有“建立大镇、慈、■、雄黄、曾青、丹沙,五石会精,雇药辅神,冢墓安宁”等文字②,详细记载了“五石”之名称及作用。《抱朴子·金丹》云:“五石者,丹砂,雄黄、白■、曾青、慈石也,一石辄五转而成五色,五石而二十五色。”“五石”不但于镇墓瓶及文献中有记载,而且在考古发现中有实物出土。水平三年朱书瓶内装有一长4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进行了讨论,辨析了石峁石雕上的几例虎纹;讨论了石雕上的虎食人图案及其与商周时期同类纹饰的内涵。认为石峁石雕上纹样的幅面巨大,是具有公众性的一类纹饰,与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私人化的玉雕内涵不同,同时认为石雕上纹样与青铜器上所见的兽面纹有直接的发展关系,是铜器兽面纹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6.
陶土和石的製品統一為一組共同類的材料,是因爲它們的保管和修復方法幾乎是相同的。这是依这些製品的材料的本來性質决定的。但是,这种情况卻要求極準確的鑑定;不然的話,我們就能糟蹋不少的博物館文物。問題在於:‘石’的概念是包羅着如此多种的材料,以致於我們雖然在实踐上似乎也明白‘石’是什麽,但是我們卻不能指定出確切的特徵;因此,如果我們想科学地看待關於这种材料的保管与修復的問題,那麼就必須確切地斷定我們所要修復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材料。下面的幾個例子將要說明这個問題。例如,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熟悉孔雀石(石綠)。如果把孔雀石和大理石來比較一下,它們的硬度和若干其他特徵就多少是相同的,甚至於大理石的色澤有時都像孔雀石的色澤;但是化学成分上它們完全不同。一個是炭酸銅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试论满城画象石郭铮汉代画象石,据目前出上情况看,以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及陕北地区数量最多,其他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零星发现。在河北省地理区域内,除北京丰台区三台子出土过一对画象石墓门①、天津蓟县别山墓群出土一门楣上有画象石外②,其他地区尚未有出土画象...  相似文献   

18.
旧时,有的人家房屋遇街衙直冲或正门对着巷口、桥梁,往往立一块小石碑,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几个字,以为可以镇压不祥。这种风俗源于山东泰山一带农村,后来广泛流传。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宋庆历中,张伟宰莆田,在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灵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可见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在唐代已经流行。  相似文献   

19.
1985年秋,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讷河县二克浅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的墓葬。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一座形制、葬俗、随葬品与其它墓葬不同的M6。该墓出土了一些骨器和3件石镞,无陶器和铜器随葬。此外,在其它墓葬的填土中及墓地地表上发现了一些碎石片和石叶。M6中的石镞及其它石制品的工艺有些是属于压制石器  相似文献   

20.
邛崃县北宋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12月,驻邛部队在邛蛛县城南三公里处的土地坡基建过程中,发现北宋墓葬一座,部队领导极为重视,立即派人向我所报告。我所及时对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略报导如下: 一、墓葬形制 土地坡北宋墓位于邛崃县五绵山之丘陵坡上。座西向东、头高足低,顺坡而葬。墓为长方形卷拱石室,长3.9、宽1.15、高1.82米。弧形部分及楔石亦为红砂石条。墓室地面亦系用四个方形红砂石板铺就,铺砌规整,排列有序,是北宋墓葬中建造比较有代表性的。墓室内两壁之中部各有壁龛两个,西壁(头部)有头龛一个。五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