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写     
忧心忡忡李光耀呼吁华人讲华语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表示,如果新加坡华人失去讲华语的环境,今后要再造同样的环境将极为困难。他说,新加坡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公共场合讲华语,使新加坡华人生活在华语环境中。李光耀的担心自有其道理。新加坡华人人口最多,但近年来,英语已有取代华语之势。华语的“没落”,正在使新加坡人失去一大“个性”,也将影响他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他指出:“我们必须努力促使3%,甚至5%能通晓双语的华人掌握高水平的华文,以方便到中国做生意,以及为在新加坡营业的中国公司服务。”  相似文献   

2.
“哈里李光耀决心出人头地,他可能在一生中身居高位。”这是十多岁的李光耀读莱佛士书院时,他的一位老师对他的预言。果然,出身贫寒、具有中国血统的李光耀不仅当上了新加坡的总理.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果然是一生身居高位。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领导新加坡从独立建国到走向繁荣进步所取得的辉煌政绩,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新加坡获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在国际上受到尊敬与景仰。他被公认为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家,一个在世界论坛上倍受重视的发言人,一个充满政治经验、在国际上倍受欢迎的咨询对象。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长子。在他走上政途顶峰的过程中,遭遇过中年丧妻之痛,遭受过患上癌症的打击。然而,他挺过来了。人们正拭目以待,他会将新加坡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11月6日,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在英国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上透露了父亲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并在两年前已有步伐不平稳症状的消息。据她说,父亲一直坚持每日3次在跑步机上练习行走,尽管病症已经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他在受邀参加新加坡国内外访问和参加对话时,始终保持着“顶尖”状态。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报道,李光耀本人也在参加一次植树活动时对记者说,“我毫不怀疑,这一切不会影响我的精神、意志,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华。彼时,中共十七大落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刚刚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两人的会面给李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与他会面的一个小时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生命中经历了很多考验和磨难。你知道他有7年的时间下放到农村,在福建18年后才到浙江,然后去上海。所以我会把他归类在曼德拉这一级的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  相似文献   

7.
杨柏森 《百年潮》2012,(11):8-11
正1986年到1992年,我在中国驻新加坡外交代表机构工作。因为殖民统治者遗留的历史偏见等原因,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新加坡一度得不到认可,面临着困局。后来,在各方努力下,中国政府应邀派出中医专家为李光耀等新加坡政要和社会名流治疗久治不愈的痼疾,获得显著成效,引起巨大轰动。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由此"正名",打开了局面。同时,中医中  相似文献   

8.
正梁启超把他列为近代八大殖民伟人之一,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可惜,作为曾在荷属殖民地婆罗洲岛叱咤风云的华人首领,鲜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他叫罗芳柏,人们习惯尊称他为"罗芳伯",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他的本名。  相似文献   

9.
李光耀在河南宋全忠新加坡内阁资政,原总理李光耀,于199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对河南省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随同访问的还有其夫人柯玉芝女士、该国驻华大使郑东发先生和一个由53人组成的新加坡工商代表团。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甘榜爪...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方面,李光耀就是岛国的化身,他的性格体现了新加坡的各种特征——步步为营,如临大敌,冷峻干练,孤芳自赏然而干劲十足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构成及其变动的原因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在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至新加坡开埠前,即英人莱佛士1819年登陆之前。据史料记载,早于那时已有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沿海居民到那里居住开发。当时并未形成华人社会,不过不能说没有华人宗教信仰。因为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发展中,在精神上、文化上与故国故土之间最持久、经常、稳固的联系纽带就是宗教信仰。可以说,华人宗教信仰在新加坡的历史与华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人宗教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新加坡多元宗教的主流;①华人宗教信仰的内涵、构成形式也…  相似文献   

12.
强人李光耀     
<正>在耄耋之年,他曾表示,等到棺材盖盖下,再对我下判断吧。可即使如今,我们仍无法看清身为缔造者,他与这个国家休戚与共的一生。在许多方面,李光耀就是那个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的岛国的化身,他的性格体现在新加坡的各种特征上。他如此难以定义,正如这个在不断茁壮变化的国家一样,在不同时期为世界提供不同的观察思考维度,却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是他,仅用数十年,就把新加坡从第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走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1929年郭沫若写作《中国古代社会》这部巨著时,在《自序》中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他还说自己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其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随着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日益发展,时至今日,学者们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14.
一周人物     
香港艺人杜汶泽5月25日在个人专栏突然宣布“暂别香港”,他在暂别之言中说,到现在这个年代,如果当中需要做一些他个人认为接受不了的事,他还是会选择忠于自己,还说“赚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他的相机前,李光耀、基辛格、拉宾等许多世界名人留下了永恒的瞬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评价他:“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为历史写下了精彩的一页,为中美友好又搭起一座桥……”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为他的作品题词:“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他就是邓伟,一个和被他拍摄过的世界名人一样有名的中国摄影家。  相似文献   

16.
从学者到革命家早在20年代,陈翰笙已是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和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陈翰笙27岁那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他为该校历史系教授。他的专著和论文,分别收藏于美国197所大学。他的中、英、俄、德文著作约有300种,主要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农村问题、中国社会问题和华侨的历史问题。这些著述对不同时期的国际经济、政治问题的精辟分析,受到了各国学者很高的评价。1915年,陈翰笙远渡美国留学,为的是想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来造福于自己的祖国。但是,外间…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东南亚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华南移民越过海洋抵达新加坡后重建社会与文化家园.在精英文化和上层制度缺失的状态下,华人移民利用祖籍地的文化传统,并以血缘、族群和信仰为纽带,重新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华人文化,并进一步完成了社群的整合与文化的重植.作者在<越洋再建家园>一书中选取了华人社会的本土视角与民间视角,以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了新加坡华人社会从移民到定居转变过程中文化移植与重建家园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刘雪琳  郭霞 《沧桑》2009,(5):1-2,6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摆脱封建落后的状态,并成功地加入了国际社会。同时中国新一代的职业外交家逐步成熟,顾维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对于推动这一时期中俄建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使他自己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  相似文献   

19.
赵畅 《文史春秋》2011,(12):23-28
说及园林,必定要说及苏州园林;说到苏州园林,则必定要说到陈从周。这个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他将自己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他毕生钟爱的园林事业。  相似文献   

20.
陈嘉庚对蒋介石的认识有个过程。他是由拥蒋转变到坚决反蒋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陈嘉庚认为它是中国正统的中央政府,特地给他所创办的新加坡《南洋商报》订了一条守则,就是要拥护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虽然和陈嘉庚很早就有往来,在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