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卒于万历十年(1582)。小时候就非常聪敏,15岁的诸生,写的文章十分精采,巡抚顾璘见了惊叹道:这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隆庆元年(1567)任内阁大学士,六年至万历十年(1582)六月为内阁首辅。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是有明一代杰出的内阁首辅,明朝自嘉隆万以来已是弊政丛生,对此,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挽救危亡。任职期间,他认识到唯有手中大权独揽才能保障改革成功,由此他谨慎从政,万历十年升任内阁首辅;身居辅臣,他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并委以重用;又敦本务实,改革学校教育;宜时宜民立法、严于执行法令。经过改革,万历十年出现海内殷阜、法度修明的盛世局面,正因为张居正的努力,明朝危机得以暂时缓和。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之死     
张居正是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从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本已衰颓的明王朝统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史学精粹     
正乔治忠:《张居正编纂〈帝鉴图说〉及其在官方史学上的建树》(《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4期)《帝鉴图说》一书,前图后文,编纂目的是以历史事例教导年幼的万历帝,由张居正亲自编纂和进讲,其中也隐含着他不但位居内阁首辅,还要身居帝师,为独揽大权准备条件。虽然内容浅显简略,但其构思设计、版本流传,以及张居正随后在官方史学上的作为,对于明季政治文化的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张居正还主持了其他一些官方史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家法     
“治家”与“治国”,其事不同,其理则一。我国历史上许多进步的政治家大多恪守“欲治其国,先齐其家”的古训,较好地处理“治国”与“治家”的关系,做到治国有方,齐家有法。明代中期的张居正就是如此。他在隆庆元年入阁、万历元年跃居首辅。在职期间,他矢志改革,励精图治,十年揆席,治绩灿然。他不仅工于谋国,也善于治家,反映了一个封建改革家的品格。本文从有关史实中辑集二三事例,管中窥豹,以见一斑。“科条既布,以身先之”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但张居正从不自视特殊,对于朝廷的各项法令,总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曾反复申明,“为政,必贵身先”,“导民以行不以言”。万历初年,为改变全国驿递的混乱状况,张居正大力进行整顿,规定非公事、无勘合一律不  相似文献   

6.
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江陵神童,仕途顺利张居正幼时名白圭,虽年纪很小,但聪颖过人,是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他5岁识字,7岁就通六经大义,10岁就能写文  相似文献   

7.
正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夜,内阁首辅、太傅兼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皇帝给予这位曾经主持"万历新政"的帝师以崇高的荣誉,谥"文忠"、赠上柱国头衔、恩荫一子为尚宝司丞、命锦衣卫堂上官与司礼监太监护丧,归葬江陵!张居正去世时,内阁辅臣只有张四维与申时行、于有丁三人,不论是排序还是威望与资历,申、于二人都难以同张四维相提并论,于是张四维顺理成章地  相似文献   

8.
近读书报,看了两篇事涉朱明王朝万历年间位极人臣的首辅张居正的文章。一褒一贬,均感偏颇,似有一辨之必要。王世华同志《张居正教子》的读史札记(载上海《文汇报》“学林”第194号,  相似文献   

9.
韩爌墓     
韩爌(公元1564--1644年),字象云,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盘底村)人。1592年(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后,历官庶吉士少詹事、礼部右侍朗,泰昌元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人阁参赞机务。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后,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因忤魏忠贤去职。崇祯皇帝即位后,又召还朝廷,复为首辅。崇祯三年被罢职回乡。  相似文献   

10.
犁川 《文史月刊》2013,(9):72-74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称为“三朝虎臣”。戚继光先后得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徐阶、高珙和张居正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才干特别赏识。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5,(6)
魏允贞(1542—1606),字懋忠,号见泉,河南南乐人。他办事认真,性情刚直,行有情操,不随流俗。万历五年(1577),35岁的魏允贞中进士,授湖广荆州推官,开始了仕途生涯。五年后,大学士张居正归葬江陵,湖北一带地方官员争先恐后般地前往吊唁,唯有他看不惯官场趋炎附势的恶习,坚决不去,旋以“治行最,征授御史”。(1)时隔不久,万历帝对张居正的态度急转直下,朝中政局陡时大变,原来赞同改革的吏部尚书梁梦龙被罢免。按明制,九卿缺额,例由大臣多人公推,吏部奏闻皇帝择定,史称“会推”。但明中期以来,会推徒有虚名,用人权或由内阁首辅把持,或被司礼监秉笔太监操  相似文献   

12.
《帝鉴图说》一书,前图后文,编纂目的是以历史事例教导年幼的万历帝,由张居正亲自编纂和进讲,其中也隐含着他不但位居内阁首辅,还要身居帝师,为独揽大权准备条件。虽然内容浅显简略,但其构思设计、版本流传,以及张居正随后在官方史学上的作为,对于明季政治文化的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张居正还主持了其他一些官方史学的建设,如建立六科编辑公文文献制度,创明起居注体制,纂修《大明会典》等等,其影响及于清代。然而《帝鉴图说》对于万历帝的"启沃",效果则走向了反面,不仅未能培养出一位仁德、勤政的君主,而且这位皇帝最终也完全蔑视历史学的地位和功能,这可谓是对古代"以史为鉴"理念的一大讽刺。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作为明朝中晚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他担任首辅期间所推行的万历新政,对后世影响深远。取得万历新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高超与独到的用人之道。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14.
生前,他锐意革新,穷尽荣华;死后,却被鞭尸抄家,身败名裂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改革家,前有商鞅,中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公认的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各项措施推行得如水银泻地。然而,就在他死  相似文献   

15.
蒲天彪 《文物》2011,(9):86-90
青海省境内的明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青海明长城的文献记载较为丰富,据杨应琚《西宁府新志》记载,青海省境内的明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历经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二十四年(1569年)等多次对不同地段的大规模修筑才初步完成围绕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朝到万历之前,政府失去了对税源的控制。为此各地也曾试图清理田地、制定条例进行税法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一条鞭法,但是大多都半途而废。如再不改变税收现状,国家机器将无法运转,税法改革已势不可挡。如何改革是放在万历当朝首辅张居正面前的首要任务。面对上述问题,他也开始了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税法改革探索,但他的改革措施却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万历十五年》是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1976完成的著作,最初出版的是英文本《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文本,200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万历十五年》增订本。该书从无关紧要的1587年入手,主要试图通过描述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首辅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哲学家李贽这六  相似文献   

18.
理性认识万历政治的特点,是理解晚明的锁钥。而要认清万历朝的政治特点,首要的问题是能否客观地审视张居正。人们简单地将张居正担任首辅的万历前十年与其后的万历政治截然分开的做法,是不可能认清张居正的历史影响的。人们在颂扬张居正之功时,还必须客观地看到其对万历政治的负面影响。其中严防第二个张居正式人物的出现,是最显著的教训。而在张居正死后,神宗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着张居正的这一做法,并予以公开化和扩大化,在持续的反张运动中切实做到了杜绝第二个张居正的出现,但明朝因此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书写了其独有的亡国模式。只有以这种视角来观察万历的政治特点和演变路径,才能真正理解"明亡于万历"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从咏史诗说起大明帝国长达48年的万历王朝,可谓有明一代最为繁荣富强的时期,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年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生密切关系,伴随西学东渐,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着500年未有之巨变。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期,缔造者并非万历皇帝本人,他即位之初不过一孩童而已,在他天子生涯的第一个十年中,凡事听从元辅张居正指挥,两宫太后和皇帝也对张首辅尊崇备至,待之以师礼。  相似文献   

20.
施穗 《炎黄春秋》2000,(7):74-77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人。他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首辅,中国古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家。梁启超曾将他与商鞅、王安石等并列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他的业绩,主要是主持了一场关系国家兴衰治乱的、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即我们通常说的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明代封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但整个政权却加速从顶峰下滑的情况下,张居正等人为挽救统治的危亡而进行的。当时的明朝政治腐败,执政者或“政以贿成”,或“务一切姑息之政”,对贪赃巨万的官吏也仅是罢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