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于鲁西北平原的临清在明朝以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直到明朝建立,特别是在明成祖重新疏浚京杭大运河、迁都北京后,临清依靠其处于运河与卫河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得以迅速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中叶的400余年间,临清漕运兴盛,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繁荣。但由于清朝中后期吏治腐败,河工年久失修,漕运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被政府取消。漕运的衰落,加之战争的摧残以及自身经济模式的缺陷,临清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全面衰落。 相似文献
2.
3.
清初,从清兵入关到平定“三藩”前后的几十年间,江南汉族地主士大夫对清朝皇帝的统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态度:一是以钱谦益和吴伟业等为代表的降清派;二是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对清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三是以侯峒曾、黄道周等为代表的坚决抗清派。当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灭南京的福王政权以后,除了尚有张煌言等领导的浙东义士的反清斗争、郑成功领导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斗争之外,江南其他各 相似文献
4.
何一民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08,3(2):263-292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causes, the majority of traditional cities in modern China underwent a decline in various degrees.
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Suzhou, Hangzhou, and Yangzhou which have started to develop their new industry and commerce
since mid-Qing Dynasty lies in such aspects as: the lose of transportation superiority in modern China; the fatal destruction
caused by Taiping Revolution; the affects of the rising of Shanghai; the recession of traditional economy and slowed development
of new economy; and the conservatism in thinking and ideas etc.
Translated by Huang Bangfu from Xinan Minzu Daxue Xuebao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7, (4): 1–11 相似文献
5.
6.
2009年9月,国家图书馆将迎来百年华诞。100年前,1909年清政府建立的京师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其后,经历了北洋政府、袁世凯复辟、民国政府、日伪占领等几个历史时期,直到1949年才获得新生,更名北京图书馆。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14万平方米新馆馆舍落成,1998年更名国家图书馆,2008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完工,并正式接待读者,使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增至25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高达2000余万册,古今中外书籍,无所不包,尤以四大镇馆之宝、四大专藏享誉中外,为人们所称道,它们入藏国家图书馆都有一段艰难曲折的传奇经历,堪称岁月沧桑、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佛教、基督教的诞生、成长与兴衰,都不是偶然、孤立的,也并非统治阶级某些人物个人好恶的结果。它是当时社会环境条件,也是宗教内部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佛教与基督教一盛一衰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丹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56-66
文章对明清时期东北边疆城镇兴衰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和军事斗争的需要 ,明在辽东兴建了大批城镇 ,但至明清之际 ,因后金 (清 )采取了“毁城迁民”的政策 ,明代以来在辽东地区兴起的城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至康熙中期 ,辽东城镇仍未恢复元气 ,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量人口的外迁和清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会社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发达,形态更显完整,运作也更加规范。鉴于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本文特意针对明清微州会社兴盛的表现及原因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前,笔者曾勾勒近代墨学复兴的历程,并从社会环境、文化思潮探讨其复兴原因。(2)三十年转瞬已逝,墨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近代墨学的文化环境来看,传播媒介无疑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一些传播学论著往往从文本、机构和受众来研究现代媒介,有的也论及三者互动和影响,但在传统到近代的过渡时代,三者对于传播学术、思想的作用仍然存在差异。近代学术思潮跌宕起伏,虽与著作文本及受众变化不无关联,却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机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际尺度和国家尺度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格局进行考察,认为1800年前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近代中国则成为欧美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材料的来源地,中国由此转变为世界经济的边缘。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又影响中国内部的经济格局,原来南北经济差距转变为东西差距,东部沿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区,西部则成为中国经济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国家恐怖主义是由政府实施的恐怖主义,法西斯主义则是国家恐怖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产物.国家恐怖主义具有制度化、公开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并具有独裁政治,庞大的镇压机器,镇压性的特务机关,非人道的人身迫害,非战争状态下对大量人口的集体收监、屠杀或迫使其流亡,针对社会知名人士的暴力行为等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李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2):112-125
本文系统考察近代外国人测绘长江上游航道的历史轨迹,认为以西方测绘技术为参照的现代航道图标准的确立,不仅是对晚清以来川江行轮兴起的地图表达,更意味着长江上游航道知识体系的"现代性"建构。同时,近代外国人对长江上游航道的地图测绘,借助各国政府、海军与近代中国海关洋员组织化、制度化的力量,逐渐成为西方对华"空间控制"的有力工具,通过生产符合其商业利益与殖民扩张的"普遍性知识",进而达到对传统长江上游水道舆图"地方性知识"的有效解码。 相似文献
14.
O'Hara SP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2011,37(2):135-154
In the eyes of many, the steel city of Gary, Indiana, entered a period of decline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once great city was seemingly racked by job loss, crime, racial division, or moral decay. Which of these caused the decline of the city depended up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ory's teller. Each narrative of decline contained a different moment where the city went wrong and it began to decay. For some it was the moral decay of the 1950s, for others it was the rise of black power and politics in the 1960s, for still others it was the white backlash against civil rights in the 1970s. Some saw a microcosm of America, some saw a dangerous cauldron of race and ethnicity. The source of declin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urban crisis were largely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The stories people chose to tell about Gary mattered because for much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Gary was at the center of American narratives about industrialism. These were outsider narratives of decline read onto the Indiana steel city because Gary represented larger debates. People read onto Gary their changing expectations and anxieties about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spaces.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changing attitudes outsiders held toward Gary from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 the period of deindustrialization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and examines American narratives about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decline.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信局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民信局寄递地点和范围的分析,表明其寄递网络主要呈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城镇三个层级展开;各区域中心城市民信局的寄递网络展开的特点不同;民信局的寄递网络说明在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基础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已经突破了内部束缚,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表征;民信局的寄递网络以沿海沿江一线为主干,体现出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外汇市场是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其发展亦随着贸易的渐趋发达而日益成熟.从上海开埠到抗战爆发,上海外汇市场从萌芽到形成、发展,经历了长达近一个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末,外汇市场的交易以及运作仍主要是由外商洋行、银行操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华资银行开始涉及外汇业务,外商银行独霸的局面始得改观.30年代初,政府更多介入金融业的管理,随之而来的金贵银贱、白银风潮等金融动荡,使得国民政府通过中中交三行,颁行禁止外汇投机等法令,直接间接介入上海汇市的管理.而法币改革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为外汇汇兑本位,控制汇市达到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变得格外重要,这一时期,政府逐渐施行外汇市场的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典当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当是中国农村重要的金融机关,与其它借贷相比,利息较低,属于温和的高利贷.典当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密切,它不仅是农民重要的融资机构,而且还是连接都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桥梁,对农村金融运转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京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0(2):58-66
本根据历史事实对北部湾问题及中国近代海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观点。认为在历史上海界的概念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由自然洋流不同流向划分出的不同海域,自然洋流不具有主权意义;由岛屿、沙洲群划分出的海域,作为界限的岛屿、沙洲群也不具有主权意义;由军事防区划分出的不同海域,其界限都以岛屿群、沙洲群为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