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张家山汉墓竹简》十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考释。认为“荃”为“絟”之借,其义为“细葛”布;“道”当读为“由”,用作介词;“qian”读为“鬝”或“顅”,义为“秃”;“胗胗”,亦作“chēn”,其义为“气体或液体满盛貌”;“洒洒”,亦作“洗洗”,读为“shēn”,其义为“寒”;当为“渴”字异构,其义为“泄”;“央”作名词用,义为“尽头”。“为”有两种用法,一为连词,一为动词,其义为“有”;“喜”为“禧”之借,其义为“吉”;“敦”借为“顿”,其义为“跺”。  相似文献   

2.
本收录笔考释张家山汉简《引书》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读为“顄”。  相似文献   

3.
结合战国楚简用字习惯,提出《逸周书》字词校读意见凡八事,读《文酌》“三尼”为“三匿”,《籴匡》“钟绝”为“钟弦”,《武称》“以毁其服”为“以毁其备”,《大匡》(第十一)“总害”为“凶害”,《小开》“色不知适”为“疑不知适”,《宝典》“腾上”为“陵上”,《武顺》“均”为“训”,《武寤》“王食无疆”为“王嗣无疆”或“王祀无疆”.  相似文献   

4.
吴祺 《江汉考古》2023,(6):110-114
结合传世与出土文献,上博简《从政》甲篇简19“”当读为“狯”,乙篇简1“”当读为“欺诒/绐”,《三德》篇简5“利”当读为“履”;清华简《汤处于汤丘》篇简2“”当读为“顺”,简16“”当读为“滞”,《赵简子》篇简10“孚”当读为“浮”。  相似文献   

5.
续志编修与时俱进,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编写内容要突出时代特色,组织运作等方面要有新思路,可改“众手成志”为“专家修志”,改“突击式修志”为“累进式修志”,改“粗放式编写”为“集约型编写”,变“单一产品”为“复合产品”。  相似文献   

6.
谢宁 《炎黄春秋》2001,(2):31-31
我热爱《炎黄春秋》,贵刊去年12期上《〈炎黄春秋〉是我的良师益友》那篇文章完全表达了我的心情。正因为她是一个高档次、有很大存查价值的刊物,我才不避“班门弄斧”之嫌,每期看后不厌其烦指出她的错别字和语病。新年伊始,有几点想法陈述如下:一、大部分是由于校对不认真造成的,如“志愿军”误为“志原军”,“莫斯科”误为“莫斯料”,“北伐军”误为“北阀军”,“日寇”误为“日冠”,“周扬同志”误为“周场同志”,“曾彦修”误为“曾曾修”,以及“地”“的”不分、“那”“哪”不分,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出乎意料之外”一类…  相似文献   

7.
《天问》“眩弟并淫”之“眩”,当读为“长”,兄也,“眩(长)弟并淫”即兄弟并淫;“到击纣躬”当从一本作“列击纣躬”,“列”当读为“戾”,戾击即劲击、疾击也。《涉江》“虽僻远之何伤”中的“之”非形误字,而是因为音近相通读为“又”;《抽思》“览余以其脩姱”之“览”当读为“譀”,训为夸耀、夸大。  相似文献   

8.
“中庸”之“中”应释为心,“庸”应释为用,“中庸”即“用中”,即记心之为用。“中庸”即儒家的“忠恕之道”,其以“诚”为前提,是个体修习得仁的方法。“中庸”既是儒家修身处事的方法,也是儒家王道政治的必由之路。儒家的“道统”之传也是以“中庸”为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引子之一:李杜孙柳诸人姓氏解析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几个人物的姓氏充满宿命,这无奈的宿命注定了几个人之间相互纠缠的爱恨情仇。“李”与“杜”从“李”、“杜”二字的字面看,似皆为吉兆:“李”为木而结子,“杜”为木而傍土。所以,如果不加联系地看,“李”、“杜”皆为大吉。如果把“李”、“杜”合在一起看,“李”与“杜”都以木字为起首偏旁,这注定了“李”“杜”的缘分。但剖而析之,“李”为木下有子,字面卦相显示为上上吉,寓木而结实,非苗而不秀也;“杜”为木居土侧,亦为上上吉,寓非无本之木也。据易理,上上吉为阳,当两个阳卦…  相似文献   

10.
阴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独具风彩的民间传统“元宵节”,又称“元夜节”、“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却在道教之前。  相似文献   

11.
刘莉 《神州》2012,(28):130-130
《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势不可当”也说“势不可挡”’,笔者认为“当”和“挡”不能通用,正确写法为“势不可当”。“当”字成语中,“当”有阻挡、抵挡意义的,不能写为“挡”。  相似文献   

12.
如图是一枚极为罕见的江西早期商业银行———华泰银行民国十二年版“拾枚”铜元券。该券横型 ,长 1 2 6毫米 ,宽 70毫米 ,深蓝色 ,底色桔黄并有防伪印刷 ,票面正上方为隶书“华泰银行”。下为“江西”字样 ,中心为“楼阁、流水、小船”风景图案 ,下方为“凭票即付当拾铜元拾枚”、“中华民国十二年印” ,左右分别为对称“拾枚”、“江西”字样 ,上方两角为“拾”字 ,下方两角为“1 0”。背面为朱红色 ,右、左分别为篆书“华泰”、“银行” ,正中为南方常见的大型牌坊图案 ,票面右边竖书“× (不清 )字0 96 96 1号” ,并加盖圆形骑缝章。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察故训旧注的基础上,对《论语》“御人以口给”的“给”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敏”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给”有“捷”义,不训为“足”、“供给”或“辩”;“敏”应解作“勉”,不训为敏疾之“疾”。  相似文献   

14.
对于前辞中“贞”的意义,大陆学者大都训为“卜问、问”。但饶宗颐认为,有些“贞”应训为“卜问”,而有些“贞”应训为“当值”或“正”或“定”;舒莱认为正确的解释应是“人们为了探求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而测验”;倪德卫认为应解释为“正式认定占卜结果的正确性”;拉夫布莱认为可译为“主礼占仪”;高岛谦一认为应训为“正”,意思是“正命辞”。为解决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首先考察了《易经》中“贞”的全部用例,认为都应译为“卜问”.并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卜辞前辞中的“贞”.认为它跟《易经》中的“贞”一样,也应训为“卜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史志》2005,(11):I0002-I0002
鹤岗市中级法院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把创建有鹤岗特色的“五型法院”工作推向了一个新台阶。一、创建“五型”法院,必须抓住根本2003年底,提出了创建“公正效率型”、“公开透明型”、“学习创新型”、“信息数字型”、“清正廉洁型”的“五型”法院。通过“当铁人、办铁安、行铁率”的三铁精神,确保司法公正。其次鹤岗市中级法院从建设激励机制入手,落实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以“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有机结合做出发点,强化了23项制度贯彻执行。2004年至今六月分,为解决…  相似文献   

18.
榕树俗称松树 福州人称榕树为“松”树。民谚说:“千年松柏万年松”其中第二个“松”字指的是“榕树”。福州人称“榕树”为“松树”,称“松树”为“松柏”。这是众约俗成的。松树和榕树都有万年长青的含义,要混为一起说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另据《康熙字典》载:“松”字,古作“寮”字写。“寮”字通”榕”。  相似文献   

19.
施励斐 《新疆钱币》2002,(1):36-39,41
新疆红钱钱文中有大量似是而非的满文“库”、“源”,由于似“库”似“源”,造成诸多异议,或认“库”为“源”,或认“源”为“库”,影响了红钱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周铮 《收藏家》2002,(4):45-47
手卷纵27厘米、横625厘米,题签“黄石斋先生书倪文正墓志铭”、“(磊)斋珍藏,长乐黄葆钺”,下钤白文篆书“黄葆钺印”。引首题“苍天为正”四大字,下署“甲子岁(民国十三年)岁暮磊斋属,孝胥”。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一印为“海藏楼”,白文二印为“郑苏堪”、“孝胥”。拖尾有乾隆癸酉(十八年)冬月沈德潜题跋,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二印为“御赐吴下老诗翁”、“沈德潜印”,白文一印为“归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