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串连井冈山     
荒唐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30多年了,然而其间所发生的许多事件仍令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者不能忘怀,时不时要在脑海中闪现。1966年,我15岁,正在读初中,"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年8月到11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8次接见全国去北京进行串连的红卫兵。全国大、中学生,欢呼雀跃,都把去北京见毛主席当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随后红卫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大串连的狂潮。一批批红卫兵打着红旗,背着背包,唱着毛主席语录歌,奔向井冈山、韶山、延安、广州、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2.
正寒假里,妈妈领养了一条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全身毛茸茸的,两只眼睛水灵灵的。因为狗还小,那些天晚上又很冷,妈妈怕小狗冻着,就在它的窝里铺了两层厚厚的棉絮,然后又在窝门上装了一个帘子。从此,这只小狗成了我家的一员,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贝贝。贝贝平时很乖,但家里发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坏事,总也少不了它。一天晚上,我准备换拖鞋睡觉,可是看到鞋架子上的拖鞋失去了踪影。我问妈妈,妈妈说没看见;我又去问爸爸和哥哥,可他们也说没看见。我心想:咦?难道鞋子自己长翅膀飞了不成?我越想越觉得奇怪。我一转头,看见  相似文献   

3.
王晶垚 《炎黄春秋》2010,(10):78-79
1966年8月5日下午,卞仲耘校长在北京师大女附中校园被红卫兵活活打死。 1966年8月9日中午,我在悲痛中收到一封署名北京"师大女附中一教师"的紧急匿名唁函。  相似文献   

4.
上山下乡梦幻曲(长篇纪实文学连载)小婵,菲菲第一章红卫兵被"逐出"了他们的"发祥地"1、该小将们犯错误了1968年初夏的北京,天空瓦蓝,艳阳高照,难遇阴天。被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狂潮躁动了近两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心脏、"文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临阵点兵,要我们立即为接待大串连红卫兵做准备1966年8月1日,毛主席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支持,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首批接见了天津来京的红卫兵,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红卫兵争相来京学习、参观“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显然周总理早已对这一形势有所估计,他让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和副秘书长徐明(女),8月19日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点名要我立即为接待各地来京大串连的师生作好准备工作。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旧市委”被咂烂,组建“新市委”时,由国防口调到北京市来…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4,(5):20-20
2010年在吉布提。我曾看见过六个人背着很少的行李穿越早已干涸的大巴拉湖。湖床已被黄沙覆盖。我问同事。他们这是要去哪里。同事回答说,他们很可能是去也门找工作的埃塞俄比亚人。两年后,这次是在埃塞俄比亚。我很惊讶地在机场看见了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少说也有1000人。我问一个服务生这是怎么回事,她解释说。那些姑娘都是签了劳工合同要去阿拉伯半岛国家打工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次上海。我的工作不导致任何出差,我也不喜欢旅行。我去上海,只是为了见朋友。我高中时最好的朋友,从美国来上海开会。临时起兴,机票几乎没打折,这让我越发觉得自己是个浪漫  相似文献   

8.
当年的红卫兵对过去的那段历史有何想法,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了解到这么几种:一种认为红卫兵是被利用的工具,所以错不在他们,锚在指点他们犯锚的路线方针;第二种认为,红卫兵都不是怀着卑鄙的目的参加革命的,都是由衷地、怀着虔诚的心干革命的,所以本质上没有错;第三种认为,“文革”使红卫兵无书可读,无学可上,最后还被“上山下乡运动”给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也是受害者:似乎各个都有理,谁都没错。  相似文献   

9.
幽默三则     
在北京某涉外宾馆里。斯切潘:亚力山大中午我在餐厅怎么没看见你呢?亚力山大:我现在不吃中午饭。斯切潘:那为什么晚饭时在餐厅我也没看见你呢?亚力山大:我现在也不吃晚饭了。斯切潘:你现在一天都不吃饭了?亚力山大:不,我不是一天不吃饭,是每天只吃早饭。斯切潘:难道你是在减肥吗?这样减肥身体是吃不消  相似文献   

10.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其中有少数从长沙、哈尔滨等地来的学生,被请上天安门,并安排在大会上讲了话。这就揭开了红卫兵大串连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学生串连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形式。他在8月31日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表明了支持大串连的态度。消息一见报,刚成立的北京“红卫兵二司”立刻决定派三四千人到全国各重要地方,特别是上海、新疆等地串连,就地发动群众,开展“文化大革命”。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学生,首先是离北京近的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的学生涌入北京,一天就有几万人。北京各大中小…  相似文献   

11.
高醇芳 《百年潮》2010,(7):56-60
相聚的美好时光 1980年2月,我第一次回国。宋庆龄非常高兴,2月8日给我写信:最亲爱的迪娜:我昨天想跟你通话但是电话没打通,所以就给我上海家里打电话,让他们去告诉你,请你一到北京就马上给我打个电话,以便我们约个时间见面。我的私人电话是444205。  相似文献   

12.
记得"文革"劳改中,溥仪、杜聿明、沈醉、杜建时和我,去一家纸厂拉写大字报用的纸和笔墨。 一进大门就看见地上的大字报,满墙也是大字报。溥仪手里还夹着香烟,沈醉看见不敢说他,对溥仪做手势,用手指做熄灭烟头的动作,溥仪不理解,举着香烟来回晃悠。我挨着溥仪小声说:"把烟头熄灭了!快……"溥仪还不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看见香港有一段时间沉醉在梦中,很多人拍电影赚到钱,可是他们没有把赚到的钱投回给电影,赚到钱之后都去炒楼,这是我这十几年看见的最心痛的一点。我们原地踏步很多年了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在中组部青干局任处长的李志民找到我,说中央大力平反冤假错案,解放一大批干部,这些干部多年关监狱、住牛棚,与世隔绝,对文革中的红卫兵怎么回事不太清楚;他希望我写个东西,介绍红卫兵的起源和发展。我推脱不过答应了,但提出:各行各业都有红卫兵,很乱,我只写学校的红卫兵;红卫兵起源于中学,我对中学红卫兵不了解,只能写大学的红卫兵;其他大学的红卫兵我也不了解,只能写我就读的清华大学的。李志民同意了。  相似文献   

15.
周秉德 《纵横》2011,(2):24-26
1968年我出差回北京,我的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突然跟我谈起了“伍豪事件”。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据说,有一天红卫兵小将翻出了上海20世纪30年代刊有“伍豪启事”的旧报纸,就把这张报纸送到了中央文革小组江青手上。当时江青正想整我伯父而愁找不着“黑材料”呢,一见这张旧报纸如获至宝,便意欲借此事,谋害伯父。  相似文献   

16.
1926年夏,我赴北京求学。未动身前,父亲和母舅一再嘱咐,要我途经上海时,一定去看他们的老友上海的龙积之和杭州的汪千仞。因为他们二人与我母舅是同科举人,汪千仞先生又和我母舅、父亲一同在广雅书院求学,交谊甚密。但自民国以后,他们始终没有再会面。所以借我此行,代表怀念之意。因此,我到上海之后,首先去拜访了龙积之先生,接着又到杭州拜访汪千仞先生。出乎意料的是竟以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薄一波"文革"开始后,薄一波被红卫兵从广州揪回北京,扣上"六十一人大叛徒集团"为首分子的帽子,在北京不断地被押上批斗会。到了这种时候,薄一波强硬的一面显露出来,第一次批判他的时候,是个万人大会,他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把那话筒抢到手了。薄一波说:"我不是叛徒,我出狱是中央批准的,毛主席知道的。"这一来下头就乱了,下头没准备,说这怎么回事。所以第一次批判会开了15分钟不到,就收场了。  相似文献   

18.
正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运动,发起者和初期红卫兵的主要领军人物大都是干部子弟。运动之所以首先发轫于北京,而且是在中学,与当时北京的政治气氛格外浓烈直接相关。更由于北京的干部子弟比较集中、中学干部子弟的比例大大超过大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不了解北京干部子弟的成长环境和精神文化,即在建国后出现的大院文化,就无法理清初期红卫兵的思想脉络,这是研究红卫兵运动的一个关键点。旧日的北京,是一个主要由四合院组成的文  相似文献   

19.
骆明  陈鸿儒 《旅游》2000,(10):12-13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了,不冷不热,天高气爽,花红柳绿,人也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外地朋友来北京旅游,顺便看看我,过去生活拮据的年代,我都请他们撮一顿儿。现在不行了,刚一张口,人家就说了:“谁还没吃过饭?到北京就是感受老北京的文化来了。你就领着我们转悠吧。”“去琉璃厂文化街怎么样?”“那当然好了。”吃饭改逛街,为我省下不少钱,再说我也有段时间没去哪儿转转了。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山茶》2010,(4):4-4
哲学与道路 我发现.在上海坐出租车的经验与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太一样。在上海.你应该这样对司机说明你的目的地:先报出横坐标.再报出纵坐标.当然.次序颠倒没关系。比如:师傅.我去淮海路陕西路——依靠两条相互交叉的道路精确定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需要记住上千个路名.他们会谦虚地说:没办法的呀.我们是吃这碗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