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康熙帝,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一位皇帝。康熙帝一生酷爱书法,却很少题字,故而康熙御笔在历代帝王笔墨中流传最少,以至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此作为康熙帝御笔以行书写林环诗《太液晴波》。结字平淡古朴,笔划园劲秀逸,用墨枯湿浓淡,通篇稳重有力,以跌  相似文献   

2.
一位爱学习的皇帝康熙文/李碧宝图/周黎明翻开史书你会发现,有一位皇帝在位60余年,不仅政绩不错,而且还特别注重科学。这位皇帝就是康熙帝。康熙帝十分喜欢读书,他不仅认真读中国书,而且苦读外国书。史书《正教奉褒》中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廿...  相似文献   

3.
清圣祖康熙不仅政治上很有作为,而且还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的皇帝。他自称:“朕万几余暇,怡情翰墨。”他的座右铭是:“无一日不写字,无一日不看书,义理自然贯通。”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康熙帝青壮年时期的临帖与手书墨迹,就是这位皇帝勤奋好学精神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4.
康熙帝后期主要指康熙四十七年到康熙六十一年这段历史时期。康熙晚年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突出,为了减少社会摩擦,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进行整顿,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张照,清代大臣,书法家,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康熙朝,张照的书法、诗文颇为康熙帝欣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述了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一,从张照与康熙信任、倚重的高士奇、王顼龄、王鸿绪、王九龄、张集等大臣的家族及姻亲关系,探讨张照与康熙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张照的书法为康熙帝所欣赏、张照跋康熙帝御书、张照书康熙玺印字样等的情况,谈张照与康熙帝的关系;第三,从张照中进士后参与相关书籍的编纂工作及入直南书房后所作的与康熙帝有关诗文为切入点,探讨张照与康熙帝关系。  相似文献   

6.
孟姝芳 《清史研究》2005,(1):114-117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 位,随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巩固皇权,兴 起了一系列的大案,其中之一就是年羹尧案。 年羹尧(1679-1726)是清湖广巡抚年遐 龄次子,隶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九年 (1700)中进士。因文武兼才受到康熙帝的赏 识与重用,"年未三十"即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由内阁学士出任四川巡抚,雍正即位  相似文献   

7.
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他八岁即帝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卒,年六十有九。 康熙帝玄烨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他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目光敏锐,从青年时起就敢于有所作为。他在位六十一年,前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经过对内对外的长期斗争,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终于最后完成了。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康熙集中精力孜孜以求治,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社会经济因而从清初凋弊状态中得以复苏和发展,出现了所谓  相似文献   

8.
康熙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君王,秉政时期,先后六下江南,足迹遍及京、津、鲁、苏、皖、浙等地,横跨大江南北。康熙南巡不仅于官方档案文献、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扬州市档案局编纂的《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及《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等相关文献资料,试就康熙南巡期间关注扬州水利治理的史实略以述评。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督抚关系管窥--以清官张伯行的仕宦生涯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察,探究清代独有的督抚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亢骜 《丝绸之路》2009,(15):54-56
相传,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帝偶得一梦,梦见他巡幸到西北,在荒无人烟的翰海沙漠里发现了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这绿洲碧水西流,胡杨参天,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旁边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真乃人间仙境,康熙甚为喜悦。  相似文献   

11.
康熙帝是一位励精图治、博学多闻的皇帝。他一生作诗一千多首,除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喜爱,也在诗中强调和弘扬满族文化。研究分析康熙帝御制诗中的满族特色,理清康熙帝的民族文化认同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思克,字荩臣,号复斋,汉军正白旗(辽宁辽东广宁)人,是清代早期赫赫有名的将军。又是一位关心和热爱地方文化事业的贤者。据《清史稿》载:“圣祖(康熙)第十四女,贵人袁氏生,和硕懿靖公主,康熙四十五年(1716年)下嫁孙承远(甘肃提督,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孙恩克子,袭爵,散秩大臣)”因此,他与康熙帝为亲家。孙思克父亲孙成功,为明代游击,思克为次子。清军入关后,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新干县博物馆有如此一块木匾,此匾长170厘米,宽75厘米,厚2厘米,中间横书"敕赐",竖向直书"天下清官第一",右侧上方竖向直书"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鸿岁",左侧下方竖向直书"顺天府宛平县知县王言立"(图一)。据考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御驾亲临永定河巡视,河道总督奉召宣谕:"永定河官,天下清官第一。"夸王言才德超人,并升调他为顺天府  相似文献   

14.
康熙在维持国家统一中的业绩花碧林清圣祖康熙,字玄烨,满族,是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清除鳖拜集团后,才真正掌握了实权,开始了励精图治、完成国家统一,对清王朝来说是“守成雨兼创业”的时期.康熙帝在亲政之初,清王朝的统治尚不稳定,国家尚未统一,他所面临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珐琅产生于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五年(1686)赏赐大臣的内制珐琅日用器物,当是铜胎掐丝珐琅器。康熙朝工匠借鉴西洋方法烧造珐琅彩,康熙五十五年(1716)以降朱批奏折中有关珐琅的记载较多,广州已烧造带有珐琅的时辰表、鼻烟壶等仿西洋物件,内廷也研制出珐琅器。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后弃用"法蓝"译名,改为"法琅"或"法瑯"。康熙帝命令工匠制造珐琅器有华洋竞胜的原因存在。《万寿盛典初集》记载皇室成员进献的礼物,可见皇四子胤禛进献珐琅器物颇费心思。康熙帝赏赐宠臣画珐琅鼻烟壶、瓷碗、水盛、砚台盒、圆香盒,被大臣视为宝物,他们感谢皇恩浩荡,奉为家传宝物,表示报恩效忠。清廷制成画珐琅高档奢侈品,成为皇权神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正康熙五十七年、五十八年(1718、1719),康熙帝派遣一个自称会"法术"的道士去西北清军巴尔库尔大营,以助清军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后来,康熙帝又准备让这位道士对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实施"法术",企图一举除掉策妄阿拉布坦。这段有趣的故事仅见于《康熙朝满文朱  相似文献   

17.
桥湾城记     
康熙皇帝做了个梦西巡到荒漠戈壁中小河边有四棵大树树上挂着皇冠一顶他认定是他龙游的圣地口述给画师画成了图形查访者走到酒泉以西安西以东见疏勒河畔的桥湾村符合梦境查访者回京复命康熙帝非常高兴拨巨款派了姓程的大臣仿照紫禁城造一座行宫程大臣竟然滥用职权让大儿子承包了工程他们想康熙决不会来皇帝怎会做沙漠之行他们侵吞了建造费用只修了座不大的土城康熙看了胜利竣工的上报将他们父子二人大加提升不料有位钦差来到河西实地参观以后大吃一惊钦差向康熙禀奏了真情康熙将他们判处了极刑从他们的脊背剥下皮来蒙成了两面鼓悬在城中这鼓…  相似文献   

18.
易县清西陵南,隔着两座华盖山,神石庄乡北福地村的东南,原有一座清代的王爷坟。这就是被雍正皇帝誉为“安分守巳”的淳度亲王允祐的墓地。 允祐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二十五日,为康熙帝第七子,母成妃戴佳氏。允祐长到十七岁,赶上康熙统兵平定噶尔丹叛乱,他和五哥允祺从征,康熙还让他带领镶黄旗大营。数年后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封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贝勒延信出兵平定西藏,让他接管正蓝三旗(满、蒙、汉)事务。雍正上台前后,诸兄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是康熙帝与西洋传教士们接触最多的时期,也是康熙帝对西学最重视的时期。这期间发生三件大事:南怀仁改造现象台、康熙勤奋学习西洋科学技术、绘制《皇舆全览图》。由于传教士的活动受到康熙皇帝的支持,使西方科学在中国大地上开始“萌芽”。然而由于“礼仪之争”,康熙与罗马教廷之间,敌意渐生,同时也疏远了传教士。康熙因教皇对中国礼仪的禁令,十分讨厌甚至震怒:“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①“会技艺之人留用”,对其余者“禁之可也,免得多事”。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采取了更…  相似文献   

20.
康熙帝是清朝一位出色的皇帝。他在统一安定、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建立过一些为人称道的勋业。但奇怪的是他对一个仅靠书法而平步青云、供奉宫廷,工于逢迎而恃权纳贿的高士奇却独具只眼。康熙帝认为高士奇对自己的学识有极大的帮助,甚至高度地赞誉说;“得士奇,始知学问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