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2007,(11)
《致梅兰芳君》:一篇"油腔滑调"的文章父亲马彦祥自幼酷爱京剧,梅兰芳18岁(1912年)和20岁(1914年)时两次到上海演出,父亲都随爷爷奶奶观看了他的  相似文献   

2.
正大伯父陈仁炳是我继父陈公绰(陈仁宽)的大哥。1979年大学二年级暑假,我和同学结伴去上海旅游,第一次见到他。我也是第一次见大伯母,比照片上显得憔悴落寞,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见到大伯父第一印象是瘦高,稍稍躬背,身体前倾。他那时70岁,思维清晰。当时他尚未恢复教授职务,给我的印象是完全没有从文革年月走出来。"四人帮"粉碎已三年,文革的伤痛仍在灼烧。他谈得最多的是文革期间的遭遇。我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张大千被安排在梅兰芳的旁边,尽管两人都是艺术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彼此也都神往已久,但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再加上一个是搞绘画艺术的,一个是搞表演艺术的,都显得有些拘束。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张大千微笑着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我们俩被安排在一起,实在是一个错误啊!"梅兰芳听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好奇地问:"张先生,这是为何呢?"张大千故作严肃地说:"因为你是君子,我是小人呀!"梅兰芳更加迷惑,虽然张大  相似文献   

4.
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可没想到年已80多岁高龄的伯父于2005年9月竞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圈中,伯父的名字为大多数人所知,是因为他赢得了“贵州环球旅行第一人”、“中国卓然超群的摄影家”、“有骨气的中国人”等称号;近十年间,他不辞劳苦担当了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在我心目中,伯父是传奇而传大的,他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霜雨雪,备尝人间酸甜苦辣,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色。万水千山走遍伯父一九二八年生于独山,私塾六年,已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九四三年,日本侵略军轰炸独山,十五岁的伯父扔下课本,含泪接过母亲手里的全家最珍贵的东西——一只手锡后离开了家门,没想到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知道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但是,梅兰芳和电影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梅兰芳在年轻时就是一个电影迷。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京剧名演员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这一年,梅兰芳已经开始登台演出,并逐渐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梅兰芳是电影院的常客,他看电影不仅为了娱乐,而且注重从电影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后来,梅兰芳萌发了拍电影的念头,他想,电影演员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表演,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早不在人世了。没想到2005年9月,80多岁高龄的伯父竟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伯父17岁被抓丁到了国民党部队,因做得一手好饭菜,被阎锡山看上留做厨师。在伯父的叙说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阎锡山败走台湾后.的轶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他8岁起就跟着留声机唱片学戏,有人戏称之为“留学生”他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与梅兰芳搭戏时间颇长艺术上可与马连良、谭富英一争短长1957年后,他成为一个寂寞的歌者  相似文献   

9.
张雨 《文史月刊》2013,(7):80-80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  相似文献   

10.
1930年初,梅兰芳大师率剧团赴美访问演出,5月的一天,到电影城洛杉矶。晚上,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席,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卓别林的电影早在1915年就开始在上海公演),正在思索之中,剧场经理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紧紧握住梅兰芳的手热情洋溢地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日可算幸会。啊,你原来这么年轻就享有这样的大名,真可算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羡慕的人啦!”当时梅兰芳才36岁,卓别林也只有41岁。虽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电影《城市之光》,他还是抽空参加好莱坞为梅兰芳举行的盛…  相似文献   

11.
正喜饶嘉措大师于1884年阴历四月初八诞生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贺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乳名多杰。多杰的父亲名叫拉浪杰,母亲名叫拉浪吉,多杰还有一个年长他五岁的姐姐,叫李毛先。多杰两岁时父亲病故,3岁时母亲带着姐姐和他返回母亲的娘家,5岁时母亲把年幼的他送到古雷寺一位叫洛赛的老僧人处。洛赛老僧人是多杰母亲的伯父,他见这小外孙多杰眉清目  相似文献   

12.
爱新觉罗·焘健的书法浣花满族中年书法家爱新觉罗·焘健于1951年生于一个满族书画世家。他是书法家启源的长子,著名书法家启功是他的伯父。他现在河北省廊坊县交通部门工作。焘健从小爱好书法,秉承家学,在父亲和伯父的指导下,临摹碑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多...  相似文献   

13.
"超,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懒罪该打……"在周秉德的眼中,伯父周恩来是个浪漫的人。作为伯父最亲近的晚辈,12岁便走进中南海的她,在周恩来夫妇身边生活了15年,见证了一代伟人的坚韧与平凡。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七日二十一日,是我们的伯父关向应逝世四十周年。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一生。 伯父原名关治祥,一九○二年出生于一个满族农民家庭。祖姓瓜尔佳氏,原隶镶红旗,于康熙二十六年搬迁出来到金州(今辽宁金县),改为镶白旗。到爷爷这一辈时,家境贫寒,靠耕种十几亩薄地和织布维持生活。 伯父是爷爷的长子,由于他天资聪明和勤劳、俭朴、好学,自幼便深得祖母和父母的喜爱。所以在伯父离家去上海从事革命斗争后的几十年间,老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病瘫卧床的奶奶一提到他就落泪。伯父逝世后,为了不使爷爷伤心,迟迟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父亲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他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十四岁时得到伯父的好友吴禄贞的赏识  相似文献   

16.
陈陶遗,原名陈水,字止斋,号陶遗,也作道一,出生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他10岁丧父后到伯父学馆去读书,16岁那年伯父又去世,幸亏当地颇有文名的顾泰云先生愿意收留他。因有严师指导,上进极快,凡作诗文,胸中早有成稿,常常一挥而就,全篇无需大改,乡里叹为奇才。 1901年,陈氏岁试得中秀才,  相似文献   

17.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18.
提起鲁迅与梅兰芳的历史夙怨公案,恐在读者中鲜有人知,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为陌生了.为此,首先必须让读者了解梅氏其人其事.再探究为何竟惹得鲁迅先生在百忙中多次撰文抨击他呢?!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坛翘楚;名澜,字畹华;江苏省泰州市人.他出生于北京梨园世家,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13岁搭喜连成科班演戏,演青衣,兼演刀马旦.在近60年艺术实践中,他上演剧目达400出;1915年起编演新戏,后又演昆曲《思凡》、《春香闹学》等,并改传统戏装为古装仕女服饰,采用灯光布景,当时称为"古装新戏";革新唱腔、唱法,增添二胡为伴奏乐器,融会青衣、花旦、刀马旦演技创造新的旦行"花衫",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列"四大名旦"之首,被旦行尊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9.
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京剧表演方面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同时他还在诗词、绘画等领域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峰。与吴昌硕结得丹青缘 梅兰芳学习写诗,是在民国初年,当时北京城的诗文大家王湘绮和易哭庵(号实甫)结识了梅兰芳,二人对梅兰芳说,"当一个艺人是容易的,但当一个  相似文献   

20.
我从15岁起,就与我大伯父袁克定相处,后来随他到北京居住,直到1958年他病逝,达27年之久未曾远离。下面所述我大伯父袁克定的情况,均系我的亲见亲闻。 家 世 姻 亲 我祖父袁世凯1877年随其堂叔袁保恒(清廷户部侍郎)由北京到河南开封帮助办理赈务。1878年其堂叔突染时疫病逝,我祖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