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安徽一名取自安庆与徽州的合称。"徽"便是很美的意思,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与浙赣交界,境内黄山、白岳两山耸立南北,新安江贯境而流,风光旖旎。自秦以来,此交通闭塞之处便是中原战乱的避难所和文人雅士的桃源仙境。徽州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经济文化重地,徽商  相似文献   

2.
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有一首五绝: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记载告诉我们,徽州不仅是明代人梦寐以求的游览胜地,也是清代人无限向往的地方.明清时代徽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令人如痴如醉地羡慕呢?除了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天下名山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时期徽州社会一片繁荣.万历《歙志》说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繁荣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艳红 《收藏家》2014,(4):24-26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它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遐想无限。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始改名"徽州"。至于缘何改名,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区域大体包括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  相似文献   

4.
随梦到徽州     
一直以为徽州是一个梦。这个梦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做起。过去,徽州山高水远,远离中原、远离权力、远离战乱;徽州山清水秀,"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是历代士族躲避战乱和隐居的"世外桃源"。现在,徽州是斑斑驳驳的粉墙黛瓦,是远离都市的田园风光,是岁月的留痕,是徽商们昨日的梦。  相似文献   

5.
王振忠  李玉祥 《旅游》2005,(6):26-33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第一次去安徽,是在1997年夏天。在西递,当我拿起相机要拍一条老巷时,镜头里突然出现一个老太,拍完照后,老太伸出手,“一元钱”。当时惊愕不已。此后好多年,旅行在继续,却一直没再去徽州。这次做安微专辑,又开始沉迷于关于安徽的风景、人和事。“十里查村九里烟”、“李白踏歌桃花潭”、“坑口的祠堂,湖村的门楼”,还有宏村那三栋老宅旅馆以及老宅主人和来来往往天南地北的旅人……开始明白,看景,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风景的心。  相似文献   

6.
安徽桃花源     
《旅游》2005,(6)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第一次去安徽,是在1997年夏天。在西递,当我拿起相机要拍一条老巷时,镜头里突然出现一个老太,拍完照后,老太伸出手,“一元钱”。当时惊愕不已。之后好多年,旅行在继续,却一直没再去徽州。这次做安徽专辑,又开始沉迷于关于安徽的风景、人和事。“十里查村九里烟”、“李白踏歌桃花潭”、“坑口的祠堂,湖村的门楼”,还有宏村那三栋老宅旅馆以及老宅主人和来来往往天南地北的旅人……开始明白,看景,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风景的心。  相似文献   

7.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自古以来,人们对皖浙两地的风景,有着无限的向往与痴迷。现在,一条以新安江为纽带,贯穿黄山市花山谜窟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至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的风景道,为人们提供了遍游皖浙美景的便利。在这条风景道上,游人尽可以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无边风景里的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8.
徽州女校述略江巧珍明清时期,徽商富甲天下;在徽商资助下,徽州教育很发达。清朝嘉庆后,由于徽商的衰落,社学逐渐消失,私塾不断兴起。当时虽然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束缚,但徽州名门盛族的大家闺秀,一般从6岁到13岁,还是不同程度地受过教育。女子受教育是...  相似文献   

9.
解华顶 《沧桑》2009,(1):22-23
明清时代,徽州经济文化发达,宗族发展到鼎盛阶段。聚族而居的宗族村落已经遍布徽州全境,徽州宗族对村落内宗族成员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别具特色。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主要通过对农村思想道德、社会舆论、农村习俗、宗教信仰等的控制,实现了对徽州农村思想文化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中国,乡镇发展存在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徽州乡村如何在全球化的“地球村”时代散播自身独特的魅力,如何顺应政策走好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如何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特色资源,并借此契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作出贡献,这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心和讨论。1月8日,徽州梦/绩溪行“乡村的活化与发展之路”上庄论坛  相似文献   

11.
要对明清徽州人地矛盾有深入认识,必须把它和安徽与全国做比较分析。首先,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上。明代徽州人口不断增加,与全国和后来隶属安徽的其他府州相比,到中后期人口压力已相当大;到清中前期,徽州人口压力持续加大,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急剧增加,到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其次,明清徽州人地矛盾还突出表现在人均占有田地少、能生产粮食的田地少和田硗地瘠。上述诸多因素叠加作用,使明清徽州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成为迫使徽人大量经商的基本原因。不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县域它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对此应作历史的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略评胡适论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十分自豪地说道:“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於经商而闻名全国的。”他又说道:“徽州人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并不限於邻近各省。”胡适对于“无徽不成镇”这句名言更是津津乐遭。他不惮烦地加以详尽的解说:“中国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  相似文献   

13.
徽州滩,位于南京河西下圩村西侧,因地处江边,旧时居民多以经营木材的徽州商人为主,故称"徽州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滩乃是上新河一带安徽人做木材买卖的经营地,这里大多数居民讲皖南话,他们将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的木材买来,水运至南京,堆积于徽州滩,再批发或零售给南京城的房产商或家具商。那时,城里人到徽州滩买木材喜欢兼看另一个特有景观"水上流动人家"。  相似文献   

14.
徽说     
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15.
徽说     
赵焕军 《神州》2012,(3S):1-1
<正>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16.
胡适曾经坦然承认徽州故里的生活经历、浸染的徽州地域化,是构成他的思想进化心路的一个重要背景。这些活跃的徽州因子,或隐或显于胡适的生活方式里,反映在胡适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价值评判中。本从胡适新的宗教观“社会不朽论”以及对太平天国史实的学术判断等层面,将胡适思想发展历程中杂糅的徽州因素拣出,微观地分析胡适思想与徽州人要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無夢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來贊美徽州。此語出自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吴序憐予乏絶,勸爲黄山、白岳之遊,不果》,全詩如下:欲識金銀氣,多從黄白遊。一生癡絶處,無夢到徽州。這裏的"黄白"爲徽州地區兩座名山黄山和白岳(即齊雲山)的合稱。而作爲財富象徵的金銀,在古代也合稱"黄白"。恰巧徽州在明代又是達官貴人、鉅賈大賈雲集的富庶之地,故時人不免將兩個"黄白"聯想到一起,以至於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陈柯云历史上,宗族制度和宗族思想,对徽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诸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因此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的真实状况做一深入的探讨,是很必要的。从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  相似文献   

19.
《歙事闲谭》中一则关于东晋时期"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历史记载,被认为是徽商产生于东晋的依据。然而,追寻此则史料的源头及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则发现史料中的"新安"与徽州及徽商并无直接联系。此则史料与徽州联系的建立及其所载内容被归入徽州风俗的一部分,有一个历史过程,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徽州地方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经皖南出差,投宿徽州古城时,意外闻知城西十里有一处天下罕见的旅游胜地,那便是著名的徽州棠樾牌坊群。翌晨早起,我们便兴冲冲上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