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军 《大众考古》2020,(2):45-47
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连接着关中和陕北,因境内洛水而得名。洛川县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北朝时期佛教石造像,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洛川土基镇鄜城村清理出土的石造像为主。这些石造像石刻技艺高超,个别造像残留贴金,施彩绘。精美的石造像石雕观音头像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  相似文献   

2.
山东广饶县属东营市辖区,位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山东中部偏北,其南部的青州和西部的博兴都是南北朝至隋唐以来佛教文化十分繁盛发达之地,保存和出土过大量佛教造像。广饶县城以南亦有多处古代佛教寺院遗址,出土存留有一批形体较大的佛教石造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甘肃宁县新宁镇出土一批佛教石造像,基本完整者89件。以北朝造像为主,还有少量隋唐作品,其中立姿菩萨像、背屏式造像和造像碑最具特色。这批造像是继山东青州、临朐出土大批北朝石造像后,又一批集中出土的北朝至唐造像,其时代、题材及造型和雕刻技法等,与山东的几批造像既有某些共同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是西北地区早期佛教造像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至6月,因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本中日新闻社联合举办“大唐王朝女性之美”展览赴日巡回展出之需,笔者有幸赴日本大阪市与宫崎市,配合日方参与了该展览在大阪市立美术馆与宫崎县立综合博物馆的撤布展工作。工作期间,浏览了展览的全部内容。展品中除大量的国内山西与陕西两省的馆藏文物之外,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部分中国佛、道石造像也配合参与了展览。结合该馆有关资料汇编,现将该馆收藏的部分中国佛、道石造像介绍于下。1.如来坐像,砂岩,通高28.7、座长17.5、宽10.5厘米。北魏天安元年(466年)雕造。面相圆润,螺髻,双耳垂肩,头微俯…  相似文献   

5.
河北邺南城附近出土北朝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香菜营公社南部和倪辛庄公社北部是古邺城遗址所在地。古邺城包括邺北城和邺南城两个都城。邺南城是东魏北齐的国都,当时,佛教已在中国流行,北齐全国人口二千余万,僧尼就有二百万以上,占人口总数约10%,佛教泛滥的确惊人。邺南城附近近年来在农田基建中,陆续有北朝石造像出土。在这些石造像当中有东  相似文献   

6.
1965年。经河北省化局批准,正定县物保管所将立于元氏县吴村开业寺遗址上的一尊大型石造像运至隆兴寺。此像今立于隆兴寺毗卢殿西北角,其形体高大,雕饰繁缛,刀工娴熟,虽已残断,但从整体造型和细部处理上,足以窥见其当初异乎寻常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2月,四川省汶川县出土一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因出土地点为唐代仁寿寺的旧址,故判断这批造像原供奉于该寺院。这是继1921年四川茂县出土南朝齐永明造像之后,又一次在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造像中有或为一释迦二弥勒佛的三佛题材,以及双观音的组合形式,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金灯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南60公里杏城镇背泉村的悬崖峭壁上,其南与河南林州市交界。据调查资料,金灯寺创建于北齐天保(550~557)年间,目前遗存皆为明代石窟造像,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水陆殿,属省级保护单位。1982年县博馆为防物被盗,把供奉于水陆殿内的4件较为珍贵的石造像收回馆内。现将此4件石造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8年5月,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李西村村民建房时出土一尊佛教石造像。县文物部门闻悉后,随即赶赴现场及时征集,现收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图一)。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乡静阳村东南0.5公里处出土一批石造像,山县文化馆收集保存,1985年移交县文物管理所。这批石造像共有13件,其中4件有纪年铭文,其余9件无铭文,但它们都出土于同一地点,石刻风格和纹饰也大致相同,可以认为都属北朝作品。9件为青色砂岩质,4件为汉白玉质。现按编号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凤英 《文物春秋》2009,(4):66-66,78,F0003
黄骅市博物馆藏有北朝石造像多件,本文介绍了其中的4件,包括东魏武平七年菩萨双尊立像、北齐天统四年一佛四胁侍造像、东魏武定五年一佛二菩萨立像和北齐天保五年菩萨立像。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历来较为少见。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四川成都地区。清光绪八年(188年)在成都市西门外万佛寺遗址曾出土百余件石佛像,1937年、1953年和1954年又在该遗址中出土200余件。1958年刘志远等编著的《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一书刊布了其中的纪年造像和部分残石造像,但详细报告至今未能整理出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0月,安塞县文管所在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法,建立群众文物保护组织时在距县城西北60公里的王窑乡白台村的白杨树湾发现了一处元代石雕佛像群。这批造像位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中的一块小盆地的簸箕形红砂石崖窟内。为了抢救这批文物,文管所人员垂索而下,冒险入窟查看。在第3号窟中发现了20多尊石雕造像,当即就地封存,指定专人监护。1990年7月由县文化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 ,长治市东部 ,其东南与河北、河南交界。平顺境内古代建筑众多 ,数量居长治地区之首。荐福寺遗址位于平顺县西南30公里的北社乡东禅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目前仅存一处面积约660平方米 ,总高10余米的斜坡土台。1987年当地村民在土台斜坡处挖窑 ,于纵深3米处发现一处面积约4平方米的土坑遗址。坑内堆放石刻造像11件及部分石像残块。县文物部门闻讯后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 ,将石造像收回入藏。荐福寺遗址出土的11件石造像 ,包括佛头像、单体佛坐像和背屏式佛坐像。5件底部有题记 ,其中包括4件纪年题记。除1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山东青州出土的彩绘石造像非常引人关注。本期又报道了两件北朝的造像资料:一为菩萨,一为释迦佛,均雕刻得十分精致,彩绘艳丽如初。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0月,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出土一尊石造像。造像出土地点位于太汾公路以东,七三公路以南,古城营村西的晋阳古城遗址内,距现存晋阳古城墙西外城墙东向330米处,东向500米处为殿台遗址,再向东2300米处,为1998年考古钻探发现的南北向夯土  相似文献   

17.
1981年9月,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延长县罗子山乡石佛村发现一批佛教石造像。这批造像风格独特引人注目。一、这批石造像共7尊,包括佛弟子、菩萨、侏儒。 1.阿难像,通高80厘米,光头,足踏覆莲座,袒胸,著袈裟。双手合抱于胸前,袈裟一部分从右臂搭下。背侧有石屏壁。面部下颏及嘴、鼻稍残。面容表情作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状。阿难为释迦佛的两个胁侍弟子之一(图版四:4)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年来征集收藏了一批十六国北朝佛教铜造像,对研究佛教发展史和艺术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在文物编目的基础上,选择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1.铜鎏金带背光佛坐像(彩色插页壹:1) 1979年于保定地区土产经理部拣选。带背光铜鎏金佛坐像,通高13.4厘米。佛像头部略向前倾,磨光向髻甚大,宽额,面庞方圆,长眉,细目微睁,鼻梁低平,鼻翼宽,小口,嘴唇轮廓清晰,嘴角微上挑,面带笑意。大耳扁平,颈短粗。双肩齐平,较丰满,胸略凸,双手结禅定印,趺坐于双狮台座上,身着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与繁荣时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同时由于唐朝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使佛教得到了空前的传播.达到了中国佛教兴盛与发展的巅峰。当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心的武威,佛教及佛教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修寺、建塔、开凿石窟造像之风方兴未艾.留下了众多的寺庙石窟遗址及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20.
刘建军  解华 《文物》2014,(3):65-67
<正>1981年10月,大同晋华宫矿在马武山上进行基建工程施工时发现一件北魏石刻菩萨像,现收藏在云冈石窟研究院陈列馆内。这是一件砂岩质地的单体北魏石雕菩萨像,像高61、座高4、通高70厘米(包括菩萨的头光)。菩萨头戴三珠宝冠,冠上三个圆盘之间用忍冬纹装饰,冠箍两侧垂下三角形冠披[1]。额上发际由中间分开。造像面相方圆,眉骨微微隆起,眉线清晰,双眼微睁,嘴角上翘,鼻尖和嘴部在出土时残损。双耳佩戴圆形耳铛,素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