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2.
一篇策论广西人口的宏文──评《广西通志·人口志·概述》郑正西方志界老前辈董一博先生在《再论县志“概述编”的设置问题》(载《方志研究》1986年第1期)一文中说:“在旧方志中,只能横排篇目、平叙情况,或者因事而摆出问题,只能所谓‘体现经验教训,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序意》篇是《吕》书之“序”,它本应是解读《吕》书思想的一把钥匙,但由于目前无论在文本上还是思想上都还存在诸多尚未厘清的问题,故其价值尚未充分发挥。考察发现,《序意》篇内容有残损,现存内容应为“十二纪”“八览”之序的一部分。换言之,《序意》遗失了“十二纪”之序的后半部分,“八览”之序的前半部分,以及“六论”之序的全部。从《序意》篇与《吕》书整体内容的关联来看,现存内容是对“十二纪”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的说明,但没有对“十二纪”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八览”之序的部分则正好相反,没有起首语、没有写作目的、写作形式等概述性的说明,只有关于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就《新疆通志》来说,《农业志》是重头篇章。《新疆通志·农业志》从生产条件到农业机构,分8篇29章对全疆农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其中的“概述”纵横结合,寓论干史,高屋建领,以简驭繁,写得十分简要精当。“地方国营农场”、“农业科研与教育”、“农业机构”等篇,条清理晰,简明扼要地反映出了客观实际。志书的数字精确,语言也首尾一贯。《农业志》用100万字,将全疆上下数千年、纵横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农业记述得如此明白晓畅,是与编者的惨淡经营和良好的文史修养分不开的。《农业志》是《新疆通志》…  相似文献   

5.
何晋 《文物》2022,(6):68-74
<正>汉代的《孝经》,分为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孝经”类著录有《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孝经》一篇(十八章)[1]。“《孝经古孔氏》一篇”唐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古文字也”,即鲁孔氏之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2]  相似文献   

6.
黎锦熙先生在《方志今议》一文中指出:“每篇之首,宜冠小序(民国《川沙县志》名曰‘概述’……),篇成乃作,一人为之,务能提要钩玄,不蔓不枝,文采斐然,雅俗共赏。”其中黎先生要求《概述》“文采斐然,雅俗共赏”,即是指《概述》要讲究语言艺术。 写好一部志书的《概述》,有一定的难度,语言艺术可算其中的一难,因此黎锦熙先生曾在《方志今议》中要求《概述》要“文采斐然,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7.
王煦 《百年潮》2023,(9):83-8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的系列重要理念,其中就包括“讲信修睦”。“讲信修睦”一语出自《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信修睦”,按《辞海》的解释,就是“讲求信用;修习和睦相处之道”,其所针对的对象或实施的主体,既是个体的人,也包括家庭、宗族、邻里、社区,还延伸到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 1996年7月,在中津川举行了明清史夏季研讨会,讨论主题是“中国清代后期的地域社会”。自1981年的专题讨论会提出“地域社会的视角”以来,至今已过去了十五年,“地域社会论”仍然成为本次夏季研讨会的主题,而且参与者达到100人之多,可见“地域社会”的视角已经成为当前明清史研究的主流。此次研讨会讨论了森正夫提出的“地域社会”论的所有课题和问题,虽然未能全部解决,但作为总括中国史研究现状和课题丛书的一环,是森正夫主编的《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4》)一书的出版。在该书《总论》中,森正夫…  相似文献   

9.
几读《栖霞区志》 (以下简称《栖志》)“概述”,感受颇深,对栖霞区情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对“概述”之特点,也有一点粗浅之见。现略举几点。 力透纸背的手笔 栖霞地域,已有7000余年历史。栖霞区是南京市的一个区位优越、山川壮美的历史文化名区和快速  相似文献   

10.
读《瓜沙史事概述》札记段小强苏莹辉先生的《瓜沙史事概述》①一文,从瓜沙二州的设置沿革、沙州属县(寿昌、敦煌)陷蕃之年代、张议潮之逐蕃归唐恢复河陇、张议潮之入关与归终、五代宋初曹氏子孙继帅归义及五代宋初归义节度领州数等几个方面对敦煌地区的历史沿革勾勒了...  相似文献   

11.
《电力工业志》成功经验中最主要之点本刊评论员《广西通志·电力工业志》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成功之志。早在1987年其《概述》就曾在当年《广西地方志》第4期上被介绍过。1989年其试写篇目设计又显示出不少的长处,《广西地方志》当年第一期又予刊载,并发表评论员...  相似文献   

12.
《文史天地》2013,(7):93-93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平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相似文献   

13.
近读古史,发现郭沫若在古史研究中有明显的三点失误。现罗列如下,敬乞海内外专家明察。一、古代有无“三年之丧”制?郭沫若在《释祖批》中说:“《尚书·帝典》‘帝(放勋)乃组落,百姓如丧者批三载’,不独首姓字古无有,三年之丧古无有……亦可知《帝典》诸篇为孔门所伪托。”(《郭沫若全集·考古篇1》第20-21页)郭氏否定“三年之丧”是错误的,请看《竹书纪年》的帝尧、帝舜和夏代纪年(见附表)。1.从尧、舜、禹的继承来看,尧死于公元前2046年,舜继位于2042年,舜死于公元前1993年·禹继位于公元前1989年,皆有“三年之丧”,…  相似文献   

14.
志书的第二个层次(章或分类目)要不要设“概述”(或称综述)问题.修志界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淄博市志》除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和人物篇外.基本上都有概述;四川的《眉山县志》.共有242个分类目,只有20个有概述(但设“机构”的则不少)。广东省的志书,也是两种情况都有。  相似文献   

15.
唐小姝 《南京史志》2023,(32):62-68
<正>【教材原题】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6.
王长坤  张玲 《史学月刊》2007,(10):123-125
墨家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有关墨家学派之书,今仅存《墨子》残卷五十三篇,这五十三篇,大部分可信是墨子学说的记录。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代表下层平民思想的学派,在先秦诸子中墨子是论“孝”最多者,《墨子》一书凡“孝”48见,班固亦谓墨家“以孝视天下”(《汉书·艺文志》)。墨家之孝,以“兼爱”、“利亲”、“交孝子”为要义,…  相似文献   

17.
志书卷首设置概述(总述)是本届修志的创新之体,然而,对于概述功能、作用的认识各家各异。有的认为:概述“是综论全志,网络各编所构成的大势大略,纵横贯通,综合利弊,勾勒特点,概其盛衰荣枯之因,述其优劣长短之势,以多维关系立体鸟瞰全貌”。(《董一博方志论文集》第263页)有的认为:“概述非概论,更非概说,而是全书精华的提炼。概  相似文献   

18.
《龙岩市志(1988-2002)》(以下简称《龙志》),称得上是一部成功之作,拜读后心情甚爽。这部书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处理得妥当得体。既传承了“记”、“志”、“传”、“录”等方志的传统体裁,又反映时代发展的新情况,在编、章布局上很有创意。《龙志》贯彻了续志的“续”、“补”、“纠”、“创”原则,使第二代新方志更趋科学、完整,且善于把握时代特点与地情特色,彰显志书的现实性和个性化色彩。对于这样一部宏篇巨著,要全面、周详地予以评论,以个人的有限水平及精力。确难担承。因而,以下仅就几个具体问题浅陈拙见。就教于方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新方志“概述”点评》(以下简称《概述点评》)结构严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理充分,资料丰富。它是全国第一部对首轮修志概述篇通过点评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以司马迁自撰为前提来解读《史记·太史公自序》全文,存在着诸多疑问.诸如,为什么作为尊称的“太史公”在同一篇中兼指司马谈父子二人?司马迂前文声言《史记》为“述”而非“作”,为什么后文小序解题却皆言“作”?“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一句,目前流行的几种点断皆难圆通; “拾遗补艺”之语,亦与司马迁写作宗旨极不协调;此外,前后文亦有相互重复之处.本文从上述诸问题质疑入手,结合桓谭《新论》、《汉书·司马迁传》、《汉书·杨恽传》所载东方朔、杨恽与《史记》的关系,指出:自篇首至“诸神受纪”,为司马迁自叙家世生平及著书缘由宗旨,其后为东方朔“平定”之文,自称代为书写《序略》.其内容包括评介司马迁生平及著书宗旨、体例构思,排列各篇顺序并作解题.篇末所缀一句,当为杨恽所增.若此,则上述诸疑皆可冰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