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蛮蛇种”文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明  王樱 《南方文物》2010,(2):89-102
"南蛮蛇种"是周汉时代中原华夏认知中南方土著"非我族类"的一个文化特性,也是华南民族最重要的祖先图腾形态之一。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吴春明、国家广电总局王樱的《"南蛮蛇种"文化史》一文,系统收集史前、上古华南考古发现的岩画、器物、雕塑等大量的蛇形象资料,再现自远古以来百越等土著先民敬蛇、崇蛇的"蛇种"文化渊源。作者还结合汉文史籍所见汉唐以来东南地区广泛存在的蛇神祭祀、蛇神禁忌的历史,以及民族志上黎、壮、侗、傣、排湾、鲁凯、畲、苗等族和华南汉人社会遗留的蛇图腾、蛇崇拜形态,阐明了"南蛮蛇种"图腾文化史,尤其是汉化背景下蛇文化的变迁史,通过"蛇种"文化的特殊镜像,追溯了"南蛮"土著民族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人的蛇文化由来已久。就是"舞蛇"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千年舞蛇文化正面临消失。但时至今日,前往南亚各国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东南亚的泰国、等地方观光的游客,每天仍然可以看到浑身缠满了蛇的印度流浪艺人以及耍蛇人。他们身上的蛇能伴随着笛子发出的乐声翩翩起舞,为主人带来收入。在舞蛇者的身上根本看  相似文献   

3.
由于古籍中的"它"与"他"可以通假,"它"又是"蛇"的象形和本字(初文),那么,把"青他"理解为"青它"即一种有毒的青蛇也就没有疑问了。因而,《新唐书》胜州榆林郡、麟州新秦郡的土贡"青他鹿角"应理解为"青他、鹿角"(两种药材)才是正确的。又由于"虫"亦为"蛇"的象形,北方俗称蛇为长虫,而关中谓蛇为毒虫,所以灵州的土贡"青虫"(又作"青虫子),与"青他"一样,也是有毒的青蛇。  相似文献   

4.
农历七月初六,我和几位当地的摄影师,以及电视台的记者,又一次来到位于闽江中游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樟湖镇,为的是采访和拍摄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的传统节日--"赛蛇神",又称"迎蛇会"。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民俗现象。在我们这些自发前来采访的人中,很多人都不止一次看过樟湖的迎蛇会,  相似文献   

5.
自古埃及以降的闪米特文明都有神奇蛇的信仰,但这些蛇都是克托尼俄斯的神物,代表地下界,从不升天也不飞翔,这种信仰符合蛇的自然本质。中国的龙为天神,既不符合蛇的本质,又和其他古文明崇拜的蛇神形象大异其趣。中国龙的形象来自昆虫。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不同地区的萨满教,都有崇拜昆虫变形、羽化神能的痕迹。中国先民确有尚虫信仰。中国龙可能更近似于古埃及的金龟蜣螂甲虫崇拜。尽管埃及的金龟和中国的龙崇拜在起源、发展上关联性不大,但两者的信仰观念与象征意义却相当接近。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  相似文献   

6.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3,(30):32-37
马里·加奥"九头蛇"军事行动马里北部加奥,马里、法国等国军队在当地开展了名为"九头蛇"的军事行动,以对抗当地不断升级的冲突形势。参加军事行动的包括600名法国军人、600名马里军人以及300名联合国军人。图为10月29日,一名士兵在巡逻,9只小羊羔恰巧闯入记者的镜头。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羽衣人》故事未见有其它类似记载,笔者将其概括为"非类型",并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方法,从蛇的生殖象征角度来解读,得出了"飞蛇幻化为女人,‘淫’凡男‘谷’,使其怀孕并留于宫中"的结论,进而指出这种非类型故事在民间传承中的产生原因及其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杨睿 《中华遗产》2021,(1):82-89
蛇若在天有灵,面对“小龙”的代称,一定会大鸣不平:龙才是“大蛇”!蛇之毒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几乎道尽了蛇之毒害:“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术且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右页描绘的生肖蛇形象,源于眼镜蛇——虽不是最毒的蛇,却是最有名的毒蛇。  相似文献   

9.
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象,表明蛇崇拜是良渚信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信仰内涵不仅在本地区承续发展,至东周时成为土著越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同时也对外向北传播,在中原文化遗存中留下不少印记。瑶山玉牌饰上表示眼睛的"圆和三角"组合结构,与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在北传过程中参与中原龙纹的演变和创造,并成为其成熟形象中的构图元素。  相似文献   

10.
他的批评方式总是绵里藏针,呈现出一片和风细雨,这让被批评者不好意思升起满腔的愤怒"驯良如鸽,灵巧像蛇"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中,周其仁挨骂最少。  相似文献   

11.
正"宜居宜业宜游"的烟台,素以"仙境"闻名海内外,是中国东方神话和仙话的源起之地,是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仙境海岸"的起点和重要板块城市。烟台拥有蜿蜒1038公里的海岸线,72个海岛,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北面临海城市,夏季海风清爽、居住舒爽,在北方乃至全国都具有惟一性和独特性,拥有1个国家、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海内外游客理想的避暑休闲之地。  相似文献   

12.
魏晓锴  段锐 《民国档案》2012,(1):140-143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史学界兴起了纪念和研究辛亥革命的热潮.相关学术会议纷纷召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为促进海内外学者的交流,2011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南京大学、扬州大学、民革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主办,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革南京市委员会、江苏省中国近代史学会、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山陵园管理局等单位协办的"辛亥革命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双门楼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12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辛亥革命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正>闻名海内外,昔日有"远东第一游乐场"之称的"大世界游乐场",在本世纪初停业7年,修旧如旧,"盛装归来",令上海人振奋不已。应运而生"大世界"第一任老板黄楚九,  相似文献   

14.
<正>熟悉《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飞的兵器是"丈八蛇矛"。矛头部位都是弯弯扭扭,其状如蛇,让人一看便映入脑海,终生不忘。然而仔细一想,这种造型毫  相似文献   

15.
灯会     
正灯会(肥东洋蛇灯),主要流行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及附近区域的民俗活动,距今有400余年历史。洋蛇灯起源于当地"洋蛇救命"的传说,以此为基础扎制蛇灯,祭拜神蛇,后吸纳民间舞龙元素,加入信俗仪式,逐渐形成具有节庆娱乐性质的民间祭祀活动。邵姓宗族男丁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灯,每玩一次蛇身增加一节,通常在春节期间玩灯。2008年,肥东洋蛇灯被列入第二  相似文献   

16.
正三春一品虎头鲨乡谚:三月三,虎头鲨上岸滩。油菜花盛开时,虎头鲨处于产卵期,肉质肥美,故名"菜花鱼"。虎头鲨又叫虎头呆子,是一种淡水小鱼,长相凶恶而已。上海、苏州则称其塘鳢鱼,杭州一带则叫作土步鱼,苏中一带则叫蒲鱼、虎头鲨。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上说:"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其中"虎头蛇"即虎头鲨。  相似文献   

17.
特定食物的禁忌及其疾病观,被长期归因于特定"文化"的作用,或被解释为"食物系统"的限制。从粤北乳源瑶族来看,瑶人早先对狗、蛇的禁食,取决于犬祖、龙神信仰下的狗、蛇隐喻。隐喻脱离后,食狗禁忌并未解除,至食物结构与家畜饲料改善后,在汉人饮食风俗影响下,狗才变成"好吃"的食物。由此审视"文化"与"食物系统"的解释范式,可知前者往往忽视背后的现实与意图,前者与后者各自不具备完全的解释力。特定的食物禁忌实质上是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表征,在历史情境中把握"关系",有助于厘清"文化"与"食物系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山茶》2009,(2):12-13
蛇是我和爸爸最怕的动物.爸爸当知青的时候曾被藏在他小屋子门后的一条蛇吓得半死。这心理阴影又影响了我,甚至到后来.发展成了对爬行动物类的恐惧。《捕蛇者记》一文的图片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带着恐惧读罢才发现,让我真正害怕的不是那些形形色色露出尖牙的毒蛇,而是这些见蛇如见钱的捕蛇者。  相似文献   

19.
王联文 《旅游纵览》2007,(12):74-74
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不仅以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而且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鸟类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和"蛇的王国"。  相似文献   

20.
野猪斗毒蛇     
海云 《丝绸之路》2003,(4):48-48
夏天是野猪最欢乐的时光,交配后的野猪行动不便,公野猪就到处找蛇吃。蛇白天喜欢躲在阴湿的洞里,蛇洞一般很难发现。野猪的嗅觉和听觉十分发达,当它嗅到洞口有异味,就把长长的尖嘴伸进洞口呼呼吹气。靠近洞口的蛇便不由自主懒洋洋地爬出来,野猪就一口咬住吃掉。蛇不出来,野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