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艺 《风景名胜》2016,(3):150-153
尽享一片太湖的秀水青山 浩浩太湖方圆800里,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南岸的一颗明珠.这里山水优渥,丰饶富足,是人人向往的度假胜地.湖州的主山弁山南牵苕溪,北依太湖,面积约80平方公里.挑个晴朗的日子登上弁山主峰,万顷太湖烟波浩渺.弁山的景色众多,法华寺、黄龙洞等都是最受游人钟爱的去处.美丽的弁山胜景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目光,颜真卿、苏轼等人都在此留下诗篇,而王蒙的“青弁隐居图”,更是书画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
“像鲜艳的蘑菇隐居在树阴下/像斑斓的石头隐居在溪水里”一说起隐居,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诗来;而说到磐安的隐居文化,我们又自然会想起萧统、陆游、卢琰等历史人物,是他们的选择,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难解的历史谜踪,赋予了磐安山水以隐居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3.
五峰山记略     
神州多名山胜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乡境内的五峰山,亦以其秀丽的山水和雅致的人文景观而久享盛名。特别是《西宁府新志》载出“五峰山图”和《新志》编撰者杨应琚称誉五峰山的文章以及历代赞颂五峰山的诗文后,使这座名山的盛名更加远扬。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旅游业的兴起,到五峰山游览观光的人一年春夏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4.
陆原 《风景名胜》2012,(3):108-113
仙居的山,雄伟而不失柔情;仙居的水,柔美却蕴含刚性。这片独具秉性的山水,孕育了多少代江山人才,他们用“仁义礼智信”走出了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其山水画风格与苍茫浑厚、温润平和、简淡疏阔的“元四家”中其他三家迥然不同。他的山水画常常是繁密厚重、郁然深秀的,但其笔下的世界并非是隐居的桃花源般山水之境,反之,在他所构置的画面中充斥着重叠的变形和不断的扭曲。山水画语言的应用好似一面镜子,照映出其隐秘的热忱与野心、矛盾与不安,语言意象的背后潜藏着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不甘。王蒙山水画的语言应用与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其代表作《青卞隐居图》中知其山水画语言应用及其建构历程,并探析背后复杂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荆浩(约十世纪),字浩然,沁水(河南济源东北)人。为避五代之乱,隐居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其博雅好古,善为文词,专攻山水,意在自娱,终成画坛巨匠,曾有“神品第一人”①之称。他综合前人经验,又基于创作实践,总结和发展了绘画理论,著《笔法记》一书,对后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一、荆浩的《匡庐图》荆浩画迹,北宋宣和御府曾收藏22件,能留存到今天的仅一幅《匡庐图》,为绢本水墨画。纵106.8厘米,横18.58厘米。现存于台湾,收川中国美术全集·绘画卷》。画为条幅,上方空白处有后人题跋数款,其中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  相似文献   

8.
冯梦祯,明代诗人,早年做官,后因其刚正洒脱的性格不容于官场,故辞官回归故里浙江,过起了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在隐居过程中,他常常与文人雅士们吟诗作对、品茶赏景、收藏古玩,流连于山水之间。这样的生活记录于他本人著作《快雪堂日记》之中,在着重展现晚明文人雅士的高雅闲适生活之图的同时,也为后人对冯梦祯的生活、性格、及其思想的认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本文对冯氏的生平及其日记中所反映的思想进行了简单的研究讨论,尤其是在冯氏的隐居生活之时,他深受李贽、紫柏等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贪官污吏,并且他还在紫柏大师的影响下推动了佛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以“江源多桂,不生杂木”,肉桂成林,而得名。桂林的山水与城市交融,漓江、桃花江等穿城而过。湖、池、泉、塘星罗棋布于城内外;水山相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暂”。山在江、水之中,城在山中,水绕城流。千峰环城林立,水围山转。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山水灵秀,交相晖映,在山水城池之间。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因地制宜地得地方山水自然的灵气培育,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景观风貌。桂林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只有继承千百年间,古人的智慧与传统,结合当今的时代精神,远瞩未来的发展远景,将过去、现在…  相似文献   

10.
晚清浅绛彩瓷鉴赏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旷 《收藏家》2004,(7):47-48
俞子明《琵琶女图》瓷板俞子明,字静山,室名友竹山房、友竹轩。安徽新安人,清末著名瓷画家,功底深厚,人物、山水、花鸟皆精,作品传世丰富。历代以来,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为题材的画作,可谓佳作如涌,不胜枚举。“琵琶女”这样一个人人熟知的绘画题材,欲再出新意,已非易事。可俞子明却凭仗着自己的艺术功底,敢于对旧有题材“挑战”、“翻新”、“创意”。于是,浅绛彩《琵琶女图》瓷板画以别一意境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芒山位于河南永城县东北30余公里处,面积20余平方公里,王引河从其西部流过(图一)。芒山是芒砀山、保安山、僖山、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等山的总称。古时亦称砀山,《说文解字》“砀,文石也”。因此山出文石(制作砚台的石料)而得名。这里地处豫、皖交界,素有“豫东门户”之称,为历史上的豫东重镇所在。秦时设砀  相似文献   

12.
房文斋 《神州》2010,(8):84-87
余隐居五莲山烟雨涧已愈十二载。一开始,即被一个被称为文学史上“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困扰。这就是,被誉为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3.
明末画家多借山水、花鸟等景物而抒其胸怀,丁云鹏却以擅长人物画而名噪一时,《玉川煮茶图》(封面)即其画作中较为精采的一幅。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煮茶、饮茶已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被后世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不但嗜茶如命,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茶经》。在唐代尚有  相似文献   

14.
傅玉璋 《古籍研究》2002,(1):87-90,123
《弁山堂别集》是明朝晚期的一部重要史学著作,作者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有贡献的史学家,也是明廷的廉洁官员。《明史》只记其政绩和文学才能,而不书史学成就,是不全面的、不公平的。其实他有“良史才”,对研究明代史,作出突出的贡献。《弁山堂别集》是史学代表作,反映了他的政治见解和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诸升生年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画家诸升善画墨竹,兼作山水,《图绘宝鉴续纂》、《国朝画征录》均有记载,然而于其生平,画史向无明确记述。本文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等书中有关诸升的生年问题入手,结合诸升《雪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比利时尤伦斯先生藏)之署款“己巳”、“庚午”均署“七十三叟”,推定诸升的生年是1617年。  相似文献   

17.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构图清雅的山水画。一个依山傍水的去处,几片浮出水面的小洲,绿草如茵,伸向远方。山麓一片林木,苍松翠柏,生机盎然;柳枝低垂,迎风摇曳。树旁水面耸起一座方形亭阁,下承高柱,上覆茅苇,依山傍溪,饶有水乡风味。对面沙洲一侧,一老人隐身垂钓。远山层叠,山下林木茂密,勾画出一幅山林隐居景象。这就是明朝遗民张怡的水墨山水——《溪山图》(图版捌:1)。画的右上方有题记七  相似文献   

18.
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一座山清水秀而又充满历史情趣的旅游城市,素有“旅游胜地”、 “鱼米之乡”之 称。乐清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御鹤来此垒台吹箫而得名, 被南柬开科状元王十朋称为“子晋江山”。乐清历史轨迹长远,文化积淀深厚,商贸气息浓郁,旅游资源丰富,是国 内少有的山水景观与滨海风光相映,文化品位与经济发展齐驱,集“山、水、经、文”为一体别具一格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4,(2)
荆浩(公元901—960),字浩然,沁水人。博通经史,善属文。因避唐末战乱,隐居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他与五代关仝、董源、释巨然三位著名画家合称四家。他尤善描绘北国崇山峻岭的风光,故被视为北方山水画之祖。 荆浩的作品今传有《匡庐图》,为轴式绢本水墨画,纵185.5厘米,横106.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图上有“荆浩真迹神品”字样,清代鉴赏家孙承泽认为是南宋高宗  相似文献   

20.
陈抟里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抟(?——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宋初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东都事略》、《宋史》皆列其传。他好读《易》,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 据史传所载,陈抟的一生颇富戏剧性和神秘色彩。年青时,“读经史百家之言,……颇以诗名”。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先后在武当山、华山长期隐居。曾为周世宗、宋太宗召见,均不愿出仕。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少华山。据说,他曾“服气辟谷二十余年”,“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能“逆知人意”、“预卜死期”,等等。宋太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