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史·百官志》认为元代录事司在中统二年到至元二十年曾设司候一职,这一记载有误。金代的录事司与司候司为不同等级城市的行政管理机构,互不统属,蒙古建国之初,承袭金制,司候不应设于录事司之下;此外,至元三年定官员职田数和至元八年规定录事司捕盗事皆不见有司候一职,故知《元史·百官志》录事司下设司候一职为误。  相似文献   

2.
《大明一统志》卷37载:"公署,洮州茶马司,在卫治西,永乐九年建."而《明史》卷75记载,"茶马司.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掌市马之事.洪武中,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设司令、司丞.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领之.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中华书局,1974年,...  相似文献   

3.
金元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城市行政管理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其重要特点在于对不同等级的治所城市实行专门行政管理。元代则省并了州府治所城市司候司,保留了两都警巡院、路府治所城市录事司。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则拥有103个录事司管理100个城市。本文考察了录事司建置演变、行政职能、废弃过程及103个录事司建置的具体路府治所。  相似文献   

4.
清代四川巡检司的设置以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为两个重要节点。清军入川以后到雍正七年,巡检司以大量裁撤为主。在吴宏郡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根本性的错误,统一体例,清初四川巡检司的裁撤时间进一步精确。从雍正八年开始到乾隆元年,巡检司以大量添设为主,乾隆二年以后趋于稳定。在胡恒的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方志、档案等资料,雍正以后四川巡检司的时空分布全部精确到年。同时结合官缺制度和巡检职权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清代四川巡检司的置废原因和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明代陕西行都司的治所先后经历了河州——庄浪——甘州的三次变迁。陕西行都司的前身是西安行都卫 ,洪武七年置于河州 ;洪武八年改为陕西行都司 ;洪武九年罢 ;洪武十二年复置于庄浪 ;洪武二十六年自庄浪徙于甘州。从此直至明朝灭亡 ,甘州皆为陕西行都司的固定治所。其中 ,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的性质非常特殊。史籍对此多语焉不详 ,而《诸司职掌》等书则付诸阙如 ,因此给人造成一种若有若无的假象。本文通过对有关史籍的排比、考证 ,认为庄浪时期的陕西行都司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置机构 ,它无官员 ,无所司 ,亦无属卫。产生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 ,当与洪武年间陕西行都司的职能转变以及当时西北和全国的形势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钱币》2010,(1):79-80
1.滇藩司钞咸丰五年·叁仟文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发行官票和宝钞纸币后,第:二年运滇十万两,在云南省城发行,规定在缴纳地丁钱粮官税、盐课时搭用。由于官票宝钞不敷使用,咸丰五年,云南布政使司也印刷和发行了地方纸币“滇藩司钞”。滇藩司钞形制酷似户部官票。这种云南地区官方最早自印自发的纸币,仅在省城流通了三四年时间。  相似文献   

7.
年慧龍 《中华文史论丛》2022,(3):269-302+410-411
源自王安石變法的提舉常平司,在熙寧年間主要由轉運司兼領,可謂“分司不分局”。元豐元年,宋廷取消兼領之制,提舉常平官獨立分局治事,官員資序也相應提升。元豐官制改革後,“提舉常平司—户部右曹”系統形成,倉司的監司地位正式確立。元祐時期,新法盡廢,宋廷重新釐定路分監司的考課内容。哲宗親政後,新法恢復,倉司重建。以民事爲主的紹聖監司考課法,繼承了元祐監司考課的改進成果。路分三大監司互申考課和元符監司巡歷制度的定型,使倉司最終固著於路分,成爲既主財利又主民事的監司。  相似文献   

8.
清代承应宫中奏乐和演戏的机构为昇平署。清初,顺治朝沿用明朝的教坊司,康熙年间设南府,雍正七年裁撤教坊司,所掌事务划归南府,道光七年改南府为昇平署,迄止宣统皇帝出宫。教坊司和声署清初因典章制度未详备,沿用明代教坊  相似文献   

9.
巡检司是清代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之一,在社会治安和公共事务方面具有极重要的职能。《清史稿.地理志》以宣统三年(1911年)为限,对全国各府、厅、州、县巡检司的设置作了记载,但讹误、疏漏较为严重,本文将其中111处失误依致误原因归纳为七类:不明巡检司废置年代而误;不明巡检司归属而误;不明巡检司名称而误;漏记;误驿丞兼巡检事为巡检司;存疑;点校之误,每类下又分若干种情形,一一作了校正。  相似文献   

10.
明代辽东流人黄正色在其文集中曾多次提到吕太仆,此吕太仆即无锡文人吕元夫。关于其生平事迹,多不见收录,今考证如下:吕元夫字仲仁,一作仁仲。弘治十八年,任吏部文选司字事。正德元年,升稽勋司员外。二年,升稽勋司郎中。六年,升南通政司左参议。十年,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是后不久,按察辽东。后还乡,墓在无锡惠山。著有《思泉漫稿》,已佚,今存诗、文各一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曾在外交部主管非洲事务的一些外交官相继发表回忆文章或出版回忆录,可是,这些亲历者对外交部涉非地区司的变迁及其不同名称的描述却出现与史实明显不符的情况。有的把1956年成立的西亚非洲司说成是非洲司,把1964年成立的非洲司说成是西  相似文献   

12.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司馬芳殘碑》涉及西晉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通行看法是司馬芳即文獻所記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本文以《殘碑》碑陰題名中杜幾(畿)的職銜爲線索,考證杜畿早年履歷,推定司馬芳擔任京兆尹的時間在漢靈帝光和年間,而這與文獻記載的司馬防的生平履歷相矛盾。故本文贊成施蟄存先生卓見:《殘碑》碑主司馬芳與司馬防並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证可知宋代马步军专勾司、诸军诸司专勾司、诸军诸司审计司 (合称审计院 )的演变过程 ,监司机构审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监督的特色形成于北宋神宗至徽宗时期 ,提举帐勾磨勘司始置于熙宁五年十月。① 拙文还对《肖文》中引用史料的一些疏漏进行正误。  相似文献   

14.
王丽华  温志宏 《文献》2007,(2):67-72
孟继埙,字治卿,一字志青,天津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安徽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15.
四、宋与西夏战事宋代已由五代十国的动乱、分裂走向统一,北宋王朝为中国历史上国土最小、国势最弱、国防最差的封建王朝。在此期间,党项族从拓跋部夏州政权建立起(881年),至西夏王朝灭亡止(1227年),包括西夏王朝190年在内,历时347年。北宋初期,太阳山地区分属灵、原等州。成平五年(1002年),萧关(今海原县高崖乡草场古城)以北皆被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北宋只控制萧关以南各地。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全国设置12监军司,其中韦州静塞监军司,驻威州(今韦州镇)。韦州静塞监军司为西夏地方军指挥机构,每一监军司都领有一支专门的军队,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6,(5)
唐代守明州司马宋元质墓志于2006年采集于西安市西三环红光路立交附近。由墓志可知,宋元质本人崛起于行伍,后仕虔州司户参军,终于守明州司马。会昌四年(844)卒于京兆长安县辅兴里第,同年葬于长安县承平乡李村。该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人入仕及唐代长安城乡里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广西刻书考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刻书源于何时,尚未见确切的文献记载。从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三提供的资料来看,至迟在北宋中叶之前,版刻印刷术已在广西运用。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广南西路转运使司在桂州(今桂林)牒准奉旨开雕了王叔和的《脉经》十卷。这部由官府出资刻印被称之为“广西漕司本”的医书,是目前知道最早的一部广西版刻书。漕司即宋代转运使司的别称,督治一路的财赋纲运,有较充实的经济条件,由它主持刻印的书籍在地方官刻本中占了相当数量。到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广西漕司又刻印了宋人吴如愚的《准斋杂说》二卷。  相似文献   

18.
正寇慎(1577~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陕西同官县济阳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其后授刑部浙江司、工部营缮司主事,员外,迁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任苏州知府;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知府,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分守朔  相似文献   

19.
顷读《文物》1977年第11期刊载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写的《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发掘简报》文中提到一号墓中出有"葵瓣式素铜镜"一面,"并在边缘刻‘通州司使司押’"铭刻,应为关税检验准卖标记"。我认为"通州司使司官"当以"通州司候司官"为确。理由如下:《金史·百官志》载"诸京警巡院,使一员,正六品,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总判院事。"与"诸京警巡院"条并列的有"诸府节镇录事司"、"诸防刺州司候司",职掌悉同警巡院,唯级别不同,均为兼管司法、治安一类的衙署。1976年黑龙江  相似文献   

20.
曾維華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19-125,394
關於司馬遷的生年問題,歷來爭議頗多。目前主要集中爲兩說,即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和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經對有關文獻記載仔細研讀、分析,以及邏輯推理,可認定司馬遷出生的時間在其父司馬談掌"天官"之職以後。由此,進一步確證司馬遷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是正確的,而認爲司馬遷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則是失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