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陶器。商代,原料加工、烧造方式改进与烧成温度的提升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早期原始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诞生了成熟的瓷器。可见的制瓷著述则要晚得多,如宋元之际的蒋祈在《陶记》记述了南宋景德镇窑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制瓷工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述瓷器生产的20项流程等。这些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与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线索。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大致包括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制坯、施釉、装窑与烧窑等流程。  相似文献   

2.
论磁州窑与定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形成了许多以不同釉色和装饰方法为代表的风格迥异的制瓷工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各地窑场在成形、烧成工艺和装饰技法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磁州窑和定窑是宋元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制瓷中心。二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但由于相近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背  相似文献   

3.
定窑是创烧于唐代的北方瓷窑,经唐、五代发展到北宋时期,成为我国著名窑场之一。宋代定窑的产品以白瓷为大宗,兼烧红釉瓷、黑釉瓷、绿釉瓷和磁州窑系的白釉黑花瓷。宋代的定窑白瓷以其端庄秀美的造型、素雅清新的釉色、精巧工致的纹饰而驰名中外。与北宋基本同时的辽国在建国以后,以定窑制瓷工匠为主要技术力量也设窑大量烧制白瓷,其产品与宋代定窑白瓷出奇地相似,特别是辽白瓷中属于中原器型的产品,极难与宋定白瓷区分开来,这就为断定白瓷的窑口和时代以及对辽白瓷的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将对辽白瓷与宋定白瓷的鉴别问题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4.
釉,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硅酸盐玻璃态薄层。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中,釉料是将经过处理的釉果与特殊烧制的釉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加工而成的。本文从传统制瓷工艺出发,对釉果加工、釉灰制作、釉料配制以及施釉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定窑、邢窑和巩义窑在白瓷烧造工艺的联系和区别,本工作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分析了这三个窑址出土的部分白瓷残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窑址制胎所用的原料均以高岭土为主,是中国北方白瓷生产制胎原料采用的最主要的粘土类型。隋代邢窑胎体助熔剂原料曾使用长石类原料,从而生产"透影"白瓷而后期则加入钙质原料代替。定窑的白瓷胎体中加入了钙质原料作为助熔剂原料。巩义窑则以长石类原料为主。三个窑白瓷釉中主要助熔剂氧化物都是来自灰料的氧化钙,但含量明显不同,邢窑和定窑的白瓷釉中CaO含量显著低于巩义窑。比较结果表明,三个白瓷窑在胎釉配方工艺方面互有差别但也紧密联系,其中,定窑早期细白瓷的胎釉配方承继了邢窑唐代细白瓷制作的工艺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一带的越窑,是人类瓷器诞生的摇篮,世界制瓷技术发明的源头,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贸易主体制造的窑炉,它为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全球化贸易网络构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辉煌不朽的丰碑。越窑青瓷作为中国最早大批量销往海外的大宗贸易陶瓷,它与长沙窑瓷器、邢窑与定窑白瓷一起掀起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成为人类开拓"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7.
杨道以 《收藏家》2000,(12):46-49
江西高安以土二十多件器精纹美、色釉皆佳的窖藏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精品而饮誉海内外。殊不知此窖藏出土的古瓷精品,除首推青花釉里红瓷之外,亦有一批景德镇窑生产的元代白瓷、浙江龙泉窑生产的元代青瓷等,同样极具文物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部分精品在国内外亦属罕见之物。本文仅以《高安窖藏元代白瓷》为题,略述己见,以求教于专家。白瓷烧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六朝的北齐,唐代则是白瓷生产的成熟阶段,之后有辽代白瓷、宋代定窑白瓷、磁州窑系白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元代卵白瓷、明代甜白瓷、德化白瓷等,形成了我国白瓷系统。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合有一定量铁的成分。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4)
正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北方地区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产品清雅脱俗、色莹可爱。定窑以烧制白釉瓷著称,但也烧制高质量的黑釉瓷,这里称为"黑定"。黑定的出土情况带给我们一些新思考。一、黑定的胎釉特点精良的黑定茶盏,一般是极精细宋代斗茶高峰期的高档产品,极薄盏壁、轻盈造型,与光洁如漆的釉面结合烧制而成的黑定,造型挺拔,色泽深沉,漆黑釉面看起来像深邃的夜空。故史料中有其价高于白定的说法。1.胎骨纤秀釉色轻盈考古实物经检测得出,定瓷制作的坯体配方中90%为当地矿物原料(少部分用曲阳附近太行山系矿料)。曲阳灵山窑址附近有着丰富的制瓷矿物资源灵山白矸(当地俗称为矸子土)和紫木节,是县城周边  相似文献   

9.
定窑的历史以及与邢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生产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遂成为北方最著名的瓷窑。在邢窑窑址未发现以前,对邢瓷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因此往往把一些出土的定窑产品误定为邢窑产品。在邢窑窑址发现以后,又因为还未能对邢窑窑址进行科学的发掘,而对定窑尽管进行了多次调查,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它的早期产品及其特征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定窑的红瓷产品,较早的比较明确的献记载见于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而在考古发现中迄今尚无可确指为定窑红瓷的器物,这可以说是陶瓷史上的一桩小小疑案。邵伯温的记录牵涉到北宋中期的若干史实,由此结合当时其它社会背景,有助于理解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30年的摸爬滚打,陈文增成为了一位从事定瓷研制生产的瓷痴,他以自己在工艺传承上的卓著贡献,成为定窑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闻名于中国古陶瓷界。  相似文献   

12.
谈定窑红瓷     
定窑是古代北方白瓷代表产地之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根据文献记载,曲阳县自唐代起即属定州,故称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极盛于北宋及金,停烧于元代。其产品以白瓷为主,也兼烧酱(包括红定和紫定)、黑、黄、绿等不同色釉制品,《重修曲阳县志》中便有“亦有设色诸式”的记载。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对定窑白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由于受考古出土资料的限制,人们对定窑红瓷的研究则显得不够,或者说研究得不够深入,对此,笔者试谈一谈自己对定窑红瓷的一点看法,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缸瓦窑为内蒙古地区辽代规模较大的窑场,为辽代官窑,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同处一个历史时期。为科学揭示缸瓦窑与定窑之间胎、釉制作工艺关系,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缸瓦窑与定窑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同时结合显微结构和烧成温度分析,并辅助以往的研究资料,将宋辽时期河北定窑与赤峰缸瓦窑白瓷胎、釉化学组成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缸瓦窑受定窑影响较大,缸瓦窑白瓷的生产体现了宋辽两地制瓷工艺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大院内进行了古窑址的联合考古发掘。我们对其典型南宋与元代地层出土的青白瓷片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方面的抽样检测~([1])。检测数据显示,落马桥窑址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高氧化铝含量的原料制作胎体,其氧化铝集中分布在17%~22%之间。而南宋所出青白瓷釉灰的平均使用量超过元代层的青白瓷。根据其胎料的化学组成规律,本文还对景德镇制瓷坯体的"二元配方"起源进行了探讨,认为之前认为的最早"二元配方"可能并非人为,而属于瓷石和少量高岭土的天然"二元配方"。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7,(9)
<正>福建是中国古外销陶瓷的重要产区之一,闽南地区古代制瓷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代以来发展迅速,其产品多销往海外市场,在海外地区和中国水下考古工作中均有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也是目前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学术前沿之一。本书从闽南地区制瓷手工业遗存的分区与分期研究入手,探讨该地区的窑场分布与变迁、制瓷技术交流、瓷器行销与市场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瓷器从生  相似文献   

16.
繁昌窑在五代时期始烧青白瓷,是目前已发掘最早专烧青白瓷的窑口。本文试图结合唐末五代的社会背景、移民南迁等情况,对当时盛行的北方定窑白瓷与繁昌窑青白瓷的器表特征、纹饰特点、烧造方法和化学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探究青白瓷的源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达,制瓷手工业也相应地呈现出大发展的局面。全国各地烧造瓷器的瓷窑作坊蓬勃兴起,制瓷工艺技术与造型装饰艺术不断创新和提高;陶瓷器在社会各阶层人们日常生活中,日愈受到普遍喜爱和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商业贸易、中外友好交往中,瓷器已成为大宗商品或馈赠礼品。唐代的制瓷业,是我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阶段。利用考古发掘的新资料,结合有关史籍文献,综合分析研究唐代制瓷业的发展与成就,以及促进制瓷业大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唐代制瓷业对海外的影响等,不仅对研究我国陶瓷史具有意义,而且对深入研  相似文献   

18.
<正>在对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河道内晚期地层堆积的考古发掘中,金代定窑瓷器的出土让我们格外兴奋。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定窑》[1]一书中,充分利用金代包括南宋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金代定窑瓷器的资料,从原来归于北宋晚期的定窑瓷器中划分出不少属于金代的产品,这也使得金代定窑瓷器更多地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这批金代定窑  相似文献   

19.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在古代曾经水源丰富,制瓷原料和燃料充足,又位于京畿之地,具备了建窑烧瓷的有利条件. 经过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证实了该窑创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金代续烧,金末元初迁至距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开始烧造.明清时期这里不仅成为铜川地区的瓷业中心,而且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窑场,其中白地黑花瓷在陈炉窑众多瓷器品种中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青瓷研究史上,早期最有贡献和影响的学者,应该是陈万里先生.尽管在1937年便由吴仁敬、辛安潮等写出了涉及到浙江方面的《中国陶瓷史》一书,但真正把古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来专门研究浙江陶瓷的人仍是陈先生.1941年他撰写出版的《瓷器与浙江》便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结晶,书中,作者以流畅而质朴的笔调、记述了浙江青瓷在中国制瓷史上的地位.同时,提出了秘色瓷与越瓷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