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后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性步骤.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战后农地改革被强制向创设自耕农、保护租佃权的方向转变.以寄生地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因之解体,战后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与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显然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之下,实行了一系列的“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改革,其中以农地改革进行的最为广泛、深入和有实效,但是,也遗留下不少问题。在这场改革中,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两个法案,分别称之为第一次农地改革和第二次农地改革,沿用至今成为习惯。但这种两次改革说法是不确切的,而是有政治意图的,并且容易混淆视听。日本帝国主义一向以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养活不了全国人口做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这些话似乎有些根据,其实并不尽然。所谓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3.
周昂 《湖南文史》2012,(8):18-19
日本在战后重振经济的主导思想是“发展主义”。1945年到1970年可以算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就是“产业优先”,发展重型的化学工业,这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土地流失,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日本亚细亚大学任教期间,通过资料查询和走访调查,发现了被我国中日关系史及留学日本史研究界忽视了的有关日本战后首批正式招收中国留日学生的史料。史料证明,战后第一批留学日本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这既是中日两国在战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也为战后日本亚细亚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结构学和数量分析的方法,重点对战后日本国会议员构成的变化加以分析,试揭示日本政治发展的趋势。一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斗争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历史条件、阶级和政治力量对比的差别,国会的地位、作  相似文献   

6.
刘学 《日本学论坛》2005,(3):209-211
当代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金融大国。寻求其发展根源.就在于国家重视教育。而战后日本的教育又深受美国的影响。二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对日本封建式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实行了战后民主化改革。在教育方面,对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以完善人格、尊重个性、实现社会均等为基本内容,以民主思想作为教育改革宗旨.极大地推行美国教育模式.即所谓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男尊女卑",这种社会传统观念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且在二战前后日本妇女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日本妇女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日本妇女的地位的根本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近代史研究中,对于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及其确立的土地制度问题的探讨,是与确定明治维新性质有密切关联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日本史学界对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及其确立的土地制度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争论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地税改革后日本的土地制度和寄生地主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农业形态是封建性的还是资本主义性的?如何看待小农经济?地税改革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通过百万户移民计划,日本对中国东北农民的土地进行了大肆掠夺,致使东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千百万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最显著的特点是无地农户比例上升,这种殖民地化的阶级结构和土地产权结构是日本殖民政策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0.
冯玮 《史学集刊》2004,(4):75-81
日本近代银行虽然早在明治初期已经发端 ,但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股份和企业内部资金储备扩大再生产 ,即所谓“内部金融时代”。直至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 ,日本企业仍处于主要以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金融” ,和主要以向银行借贷融资的“间接金融”二者并存 ,但以前者为主要的状态。在发动侵华战争、构筑总体战体制以后 ,日本金融体制发生了急剧变化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日趋衰微 ,以向银行借贷为主的间接金融体制开始形成。这种体制在战后仍然得以延续。由美国主导的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并没有使战时形成的金融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