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芳 《黑龙江史志》2013,(18):37-39
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为评价历史人物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也非易事。本文从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历史认识论机制着手探讨,得出三个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应具有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于概念历史人物(Historical figures)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史实,在史实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能动要素。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贾志武 《神州》2012,(18):212-213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是中学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李斯作为重要的历史政治人物,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对象。"历史意识"乃是人们在社会转型、裂变的过程中为其所思所行建立方向感和归宿感的理性活动①,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看法、态度、情感、反思、感受等的综合。历史意识源于对家国命运的深刻了解与领悟,对有些历史人物而言,他虽然创造了历史业绩,但并不代表他具有领悟历史意识的能动性和驾驭历史意识的使命感。我们想从"历史意识"的视角出发,对李斯的历史功过再做全面、客观地评价,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概念历史人物(Historicalfigures)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史实,在史实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能动要素。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对海南历史人物的研究、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快海南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搭台,专家唱戏”,各级史志部门、专家学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历史人物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王优 《神州》2011,(10):30-30
曹操是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作为历史人物,史书中的曹操本是一个复杂的人,千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从历史曹操的历史定位与文学曹操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还历史曹操与文学曹操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王优 《神州》2011,(23):30
曹操是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作为历史人物,史书中的曹操本是一个复杂的人,千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从历史曹操的历史定位与文学曹操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还历史曹操与文学曹操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史学理论研究》2000,(3):148-148
《史学万象丛书》从今年起将陆续分辑出版。每辑的内容主要有 :关于中外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 ,有价值的和新解密的档案史料 ,译文 ,资料 ,中外史家访谈 ,专题综述 ,历史事件真相和内幕 ,历史人物、历史思潮、历史流派评析 ,历史知识 ,新书评介 ,史学研究前沿课题论述 ,书讯、简讯等等。第一辑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 ,内容包括有 :朱可夫回忆录中的被删章节、苏共二十大台前幕后、克林顿弹劾案始末、耶苏其人其事、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遇刺之谜、纽约的发现、纳粹大屠杀、非洲华人华侨史研究、后现代历史理论评析、新书介绍等等。《史…  相似文献   

10.
国史学理论包括国史理论和国史学理论。国史理论即国史学历史理论,是考察国史发展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国史主线及其分期、国史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评价等内容。国史学理论是反思国史学自身的理论,主要包括国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国史学的性质从时限上说属于当代时限内的历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人物籍贯的确定是地方史志研究中的一项理论课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关于历史人物籍贯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郡望、祖籍和出生地三个方面,侨置郡、县人物的籍贯和游牧民族政权属地人物的籍贯也存在争议。由于历史人物籍贯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得到解决,实践中也未形成共识,史志工作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处理具体历史人物,随意性较大。因而,正确解决历史人物的籍贯问题对史志工作的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国语》所载成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史官的基本职能是秉笔直书、忠实记录历史人物的言语行为.历史人物的言语部分经史官之手记录下来即为"成文",<国语>即是以已有成文为依据编撰而成的.<国语>所载成文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基于这一背景,<国语>所载成文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特色.自末迄清,文章学家按照其各自目的对<国语>所载成文从文体学或写作学角度进行了各...  相似文献   

13.
从这一期起,本刊开辟“历史人物学”专栏,它基于以前的“学人与学派”栏目,试图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作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有史料可资佐证的在历史上活动过并对历史起过一定作用的个人。既包既杰出人物、领袖人物,也包括普通人物;既包括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所谓正面、进步人物,也包括反面、落后人物和有争议人物;既包括古代人物,也包括近现代人物。 我们所提出的“历史人物学”,就是以历史人物及人物群、人物链为研究对象,展现丰富生动的历史生活内容,进而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历史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与历史人类学、历史心理学等学科组成庞大的历史科学体系。 历史人物作为生活于一定历史时空中的生命个体,是复杂的和系统的。历史人物学面对这种特点,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美学、人类学、人才学、文学、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物,用多元统一(统一于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的标准去评价人物,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形成、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评价、表现历史人物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历史科学的发展。 本刊“历史人物学”专栏,将既刊发用传统方法研究人物的篇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改革。除自身基础理论的完善外,改革的重点趋向是加大与相关学科研究的联系,走出国门,拓展研究空间,注重教学建设。本文拟从全球史研究视野出发,探讨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相关学科研究的结合及其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唐白幼敏妻邓氏墓志1999年出土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南,为其父邓敞所撰对有关人物、事件的考释,有助于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玉泉子》中的一段文字从一个侧面对邓敞品格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人的活动是构成人的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物传与人的历史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物传是人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人物传与人对历史的再创造,包涵着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人物传本身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梅花 《神州》2012,(7):174-174
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解决学生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从最常见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再到概念比较法,通过实践的论证,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基本可以解决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的线索和概念问题。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潮和学派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解读历史,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人生成长的需要。历史材料需要解读,历史事件需要解读,历史人物的活动也需要解读。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名词概念需要准确的解读,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事件的真相需要解读,处在历史事件中的各类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人物的活动需要解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也需要解读。解读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回顾与评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而言,历史学的概论性著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即历史研究或历史编纂已成为一个体系比较严谨、方法比较成熟的学科,同时历史学家也成熟到可以对历史编纂、也即史学的自身优劣进行反思。在中国古代的史学史上,也有像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这样的纵论性或概论性著作,它们对历史编纂、历史认识、史学批评等历史学科本身的问题进行总结,而非对客观历史事件、人物、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从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角度说,上述著作无疑是后来的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前驱。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而耆英是1842年至1848年清政府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耆英外交活动的研究开始起步。学术界对耆英的评价分为三类,即完全批评、完全肯定以及部分批评部分肯定。争论主要围绕耆英禁烟态度、耆英与基督教弛禁、耆英处理中英冲突问题、耆英与"协定关税"条款的签订、耆英外交理论是否正确等方面展开。历史有其客观性,历史研究尤其是历史人物研究应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要论从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